全球教育展望

课程教学基本理论

  • 学习语言、学习文化: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语言教学

    金德顺;吕霁月;

    本文基于全人教育的理念提出了一种语言教学法概念,即不应该仅仅把语言当作语法和词汇来教,而是要将其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其中。本文建立了一个关于语言学习与教学的原创性概念——将语言学习视为发展全人教育的一项工具。本文整合了以语言开展文化学习的相关研究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CHAT),勾勒出一个有关语言学习和人类发展的愿景。在教授语言时,我们应该帮助人们参与其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不仅超越了具体学科的知识,也超越了简单的福祉概念。语言学习可以让学生沉浸在他人的世界中,培养他们的同理心与理解力,进而跨越社会和政治分歧。但只有当我们的研究和教学充分建基于语言和文化的交互作用时,语言教学才能做到这点。在这个瞬息万变又普遍联系的当代世界,语言教学设计需要一个更具活力的文化概念。本文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尤其是其中有关对话和批判的思想,试图开发一种立足于全人教育视角的语言教学法。

    2022年12期 v.51;No.425 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试论新优质学校的建设路径

    汤林春;

    新优质学校与其他学校的根本区别在于价值追求。在新优质学校的价值引领下,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课程教学、教师建设、管理文化等方面都会表现出独特的内涵与特征。为了使学校向新优质迈进,需要了解新优质学校建设路径的选择原则,掌握新优质学校建设的基本路径,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022年12期 v.51;No.425 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中小学生校外培训的利益结构与治理机制

    陈华;

    中小学生校外培训的基本利益结构是由政府主管、机构经办和家校消费所形成的共同利益与局部利益供需关系。其中,共同利益取决于学生补差、培优和兴趣拓展的个性化刚需及其教育属性,局部利益取决于机构培训直供及其市场属性。从共同利益与局部利益的视角分析我国校外培训治理实践,需要强化共同利益来提高治理共识,平衡局部利益来优化治理结构。从利益协调的角度看,中小学生校外培训的良性发展亟需建立包括政府主导共同利益扩展机制、市场调节行业自律机制和主体参与社会监督机制在内的组合型治理机制系统。

    2022年12期 v.51;No.425 3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教师教育研究

  • 性别社会化视角下教师态度的性别差异与实践表征——以上海市小学课堂为例

    张丹;

    本文基于性别社会化视角,探究上海市小学课堂互动场域中教师态度的性别差异与实践表征,教师如何在课堂互动中建构性别边界,及其对学生课堂中的性别观念界定、情感导向以及行为规约的认知差异。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辅助课堂观察的质性研究方法,探究上海市公立小学与随迁子女小学中教师态度的性别差异与实践表征。研究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存在态度上的性别差异,具体表现为对学生课堂表现的性别认知与情感倾向差异,以及对学生纪律问题的处理方式与态度归因存在差异性认知。教师作为学生性别社会化的主要媒介,在课堂互动中通过情感倾向、态度反应、行为规约等逐步建构性别边界,使性别表征得以再生产。而这一过程并非单向性的,而是受到师生性别角色与行为双向互动的影响,并再生产了性别差异。本文通过上海市的案例丰富了性别实践研究领域,对教师教育与教育公平的性别维度探讨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2022年12期 v.51;No.425 4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师范生眼中的“四有”好老师特质分析——基于学徒观察视角的质性研究

    李树培;叶嘉妮;

    拥有持续而悠长的参与式学徒观察期是教师行业的特有优势,学徒观察期积淀的先入之见影响着师范生的教育认知与信念。本研究基于对师范生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为参照基准,探讨学徒观察期经历对师范生的影响以及“四有”好老师的实践映射情况。研究表明,仁爱之心是最具共识却严重失衡的优秀教师特质;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是易受忽视且需重点修炼的优秀教师特质;师范生已有反思学徒观察体验的意识和能力。我们需要重思作为教师专业道德规范的“四有”好老师内涵,凸显其在师范生培养中的实践转化,提升师范生基于学徒观察的教育反思能力,助力其成长为不断追求卓越的未来教育者。

    2022年12期 v.51;No.425 6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国际课程改革前沿

  • 发展高于问责——芬兰教师评价的实践路径与支持系统

    刘荣飞;

    芬兰教师评价注重发展而相对弱化问责,总体呈现出“发展高于问责”的实践特征,具体体现在评价目的、主体、内容、方法以及结果使用等诸多方面。芬兰发展性教师评价厚植于其支持系统之中,社会基础、治理支撑、校长引领、专业赋能和研究驱动是构成这一系统的五大要素。这启示我们要注重评价的发展导向、提升校长领导与评价能力、提高教师职前培养质量以及促进教师自主合作;更值得关注的是,只有将教师评价改革放在社会发展背景与教育治理体系中,通过各方持续努力、同步推进制度建设和文化培育,才能最终形成良好的评价生态。

    2022年12期 v.51;No.425 7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为未来做准备: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的实践样态与价值旨归

    王羽菲;

    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是为学习者未来的就业与生活做好准备的关键战略,是国家劳动力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劳动力市场重组下的“技能鸿沟”、生涯与技术教育质量有待提升、基于基础效用进一步实施教育战略升级等现实背景下,“为未来做准备”成为近年来美国推动生涯与技术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与精准定位。为此,美国在生涯与技术教育领域通过衔接中学与中学后教育、构设职业集群、实施学习项目、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推广行业认可的学徒制等实践举措来进一步适应全球教育变革与劳动力市场的迫切需要,展现了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动态。这体现出巩固教育公平性的现实意涵、延展学习者的全周期职业生涯、构建指向能力本位的职业准备系统、重视发挥多元主体协同作用等价值旨归与内生特征。

    2022年12期 v.51;No.425 8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会议综述

  • 共同发现杜威的新面孔:“自然、共同体与教育变革”论坛综述

    彭正梅;吴月竹;温辉;

    成熟时期的杜威并未把自然视为一种以旁观者身份加以沉思和敬畏的外在实体,也没有把自然视为一种以科学方法加以解剖和压榨的对象,他倡导一种经验的自然主义和交互性的生态主义。这种思考方式不仅体现在杜威的共同体、探究逻辑和教育概念之中,也有利于我们重新思考共同体建构和未来教育变革,同时还与信奉“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儒家传统产生了深刻的呼应。

    2022年12期 v.51;No.425 10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中韩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未来展望——第十六届中韩教科书研讨会会议综述

    贾彦琪;

    维护生命安全与健康是学校教育的永恒追求与重要使命。第十六届中韩教科书研讨会以“教材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为主题,通过主题报告和自由讨论等形式,对中韩两国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整体上看,中韩两国对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教育内容逐步丰富,实施途径渐趋多样。就实践探索而言,中韩两国均研制了层次清晰、内容完备的育人框架体系,并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方面保持动态调整。着眼未来发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保障体系、增进多方合作、深化技术融合,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生命安全与健康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奠基。

    2022年12期 v.51;No.425 11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