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珊云;李玥忞;
跨国吸引力是全球教育治理中的重要问题和教育政策转移的前提条件。在跨国吸引力形成的过程中,传统媒体报道是不可或缺、无所不在的构建力量。为了研究中国基础教育跨国吸引力的状况,本研究以英国、美国、新加坡和印度四国关于PISA的媒体报道为例,进行语句态度编码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基础教育已经受到四国媒体的普遍关注,在这些国家中获得不同的正负态度评价,而不同态度的产生原因在不同国家中又有所不同。鉴于跨国吸引力生成机制的复杂性,在中国基础教育跨国吸引力不断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仍需客观看待外部媒体正反面的声音,从而促进基础教育的深度改革与发展。
2022年11期 v.51;No.424 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邵朝友;胡晓敏;韩文杰;
共同形成性评价自问世以来就广受推崇,被视为落实课程标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其理论基础却未得到全面、透彻的解释。活动理论可为这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适切视角,借由它的思想与框架,共同形成性评价的运作机制得以充分解释。研究表明:知识运行是共同形成性评价活动系统的关键,它体现为知识的产生、流动与类型转化;中介为知识运行提供载体,在共同形成性评价中尤以心理工具的表现形式最为突出;生产、消费、交换、分配四个子系统是共同形成性评价的构成,它们刻画了共同形成性评价的具体运作。
2022年11期 v.51;No.424 1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方征;高洁;
本研究关注对松散型教育集团而言,在从单体学校到学校集群的制度转型中,什么样的变迁路径是有效的。通过对G市H教育集团的深入分析,发现以“制度叠加”为载体的渐进性制度变迁,通过内生式的增量变化,有效消解了系统变革的张力,为教育集团带来了实质性的转型。基于此,基础教育集团可尝试降低权力分布的集中度,提升制度体系的精细性,为叠加式制度变迁创造必要条件。在具体实际中应关注集团成员的本位诉求,增强其对制度变迁的认同度;聚焦学生发展,以学习型领导力引领制度变迁。同时,还需认识到制度叠加的局限性,及时推动新旧制度间的融合。
2022年11期 v.51;No.424 2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