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课程教学基本理论

  • 学校课程治理:内涵、路径与保障

    周彬;

    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是学校课程实施的根本目的。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同课程利益主体有着自己的专业主张和教育诉求,这就需要学校通过课程治理的方式,以课程集体审议等形式来凝聚共识,在充分考虑不同课程利益主体专业主张和教育诉求的基础上,激发专业投入和资源投入的积极性,更有效、更有品质地执行课程标准和达成课程目标。为此,需要在课程治理过程中培育集体审议方式、丰富课程治理机会、规范课程治理过程,并以课程目标来建构教育集体活动。与此同时,还需要在组织建设、能力提升和制度设计上为学校治理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2021年02期 v.50;No.403 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马克辛·格林的“全面觉醒”教育目的观及其启示

    张善超;靳玉乐;

    马克辛·格林系犹太裔美籍著名教育哲学家。结合自身经历,格林以存在主义、现象学、马克思实践观、杜威实用主义等为基础,力图重构教育目的观。格林将教育目的界定为"全面觉醒",其要素包含:批判思维、想象力、实践、道德、自由。格林独特的教育目的观丰富了当代教育哲学研究的话语体系,对我国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

    2021年02期 v.50;No.403 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德国学校德育中的道德反思能力培养研究——以柏林“道德课”为例

    彭韬;彭正梅;

    面对价值变迁和价值多元化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德国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基于知识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主要关切,其中以世俗化的道德课为专门德育课程。"道德课"是柏林于2006年开设的一门中学必修课,它以道德知识为基础、以世界观中立的理性反思为主导,培养学生的道德反思能力。该课程可以作为一种基于知识的、能力导向的道德教育的现实样本而得到研究。对该课程的设立背景、教学大纲、课例的考察,能够对我国学校德育课程的发展和改革得出若干启示,尤其是在学习道德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增强道德论证能力等方面有启发。

    2021年02期 v.50;No.403 2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 中国古典德育课程话语的“工夫”逻辑

    张震;

    课程史观影响着我们研究课程史的视野。"课程历史短暂论"并非定论,从克里巴德课程史观出发,回溯我国更为古老的教育语境,可以发现"工夫"是贯穿中国古典德育课程与教学思想的关键话语,然而教育学界尚未对其给予足够重视。"工夫"智慧并不零散,实则内蕴圆融且自成体系的工夫逻辑。研究发现,工夫路径、工夫指导与工夫修习构成工夫逻辑的三要素。工夫路径指向"人课合一",工夫指导指向"师生合一",工夫修习指向"时位合一",而理想人格之养成是贯穿工夫逻辑的核心旨趣。在教育研究领域,关注并发展工夫逻辑有利于形成中国古典德育课程智慧的研究合力,提升中国教育学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2021年02期 v.50;No.403 3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 全球药方还是特洛伊木马?PISA的教育政策效应批判——一份基于教育政策社会学视角的文献报告

    谢爱磊;李家新;黄咏欣;

    PISA是经合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它的产生与教育治理领域中的新自由主义、数目化管理及比较转向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全球教育政策的"趋同"现象,并在不同国家与地区发挥着"教育政策改革指引"或"教育政策或立场背书"的作用,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则由各国具体的PISA成绩、文化传统、地缘政治地位、国内政治环境等决定。PISA业已成为全球教育政策领域的基石,其在各国引发的政策回应在超国家层面涉及经合组织的能力与跨国的教育政策趋同压力,在国家层面涉及"外部化压力"和"模范社会"的示范作用,在国家内部则涉及国内行动者网络与信息"转译"的过程。梅耶、布迪厄、福柯等社会学家的经典理论为理解PISA与全球教育治理结构及个体行动者的关系提供了理论资源。针对PISA的研究需注意方法论民族主义和实在论转向,重拾经典议程和知识传统,注意批判。

    2021年02期 v.50;No.403 5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教师教育研究

  • 中小学教师人力资本特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20年实证文献的分析

    洪松舟;

    教师人力资本特征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近20年国内外71项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特征影响学生成绩的实证研究的分析,对一些传统性结论进行了确认与澄清。结果显示,教师学历合格率、数学与科学学科的高学历、教师学科专业背景、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荣誉资质等与学生学业成绩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教师以往考试成绩、教师教龄与学生成绩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教师职称和教师性别与学业成绩无相关关系;教师族群对学生成绩影响尚无定论。这一系统的回顾对完善教师聘用、优化教师评审标准、实施骨干教师分层认定动态管理等教育政策均有重要的启示。

    2021年02期 v.50;No.403 8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自我教育力”驱动的教师能力发展——评《东南亚教师能力框架》

    方晓湘;柯森;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于2018年7月联合其他组织出台了《东南亚教师能力框架》,这是为落实该组织2015年提出的"振兴教师教育"战略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该框架从教师自我发展的视角明确了新形势下东南亚教师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一般能力、使能能力及其成功行为描述,并提供了一套自我评估工具和能力提升的路径建议。教师能力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教师的自我教育。《东南亚教师能力框架》的专业引导性意义和区域合作性意义决定了东南亚教师能力发展需要以"自我教育力"作为驱动。同时,这套框架也启发我们关注教师能力标准构建的"自我"逻辑、教师教育对教师自我教育意识的激发以及教师在跨国互动交流中的"自我"成长。

    2021年02期 v.50;No.403 9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学科教育新视野

  • 析“批判性阅读”——基于相关译著的考察分析

    王荣生;

    批判性阅读基于批判性思维,而批判性思维有三个要点,即判断性问题、系统地推论论证、评价标准。从相关译著看,批判性阅读的阅读材料是有限制的。批判性阅读的核心问题是"我应该相信他所说的吗"?批判性阅读的"读法"是按推论论证的要素找出文本的关键部分并重建文本,借助一系列的"提问策略",对文章内容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理性地决定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批判性阅读伴随着批判性反思,同意作者的观点往往意味着要改变自己的原有观点。

    2021年02期 v.50;No.403 107-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 语文教学以“读书”为要——与《为语文的教育还是为教育的语文》作者商榷

    靳彤;

    语文教育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语文教学应坚持"读书"为要。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青少年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也需要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抓住了"读书",才能真正落实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题中之义。"多读书、读好书"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温儒敏先生的诸多观点和建议都是针对现实问题,围绕如何将课标要求落地展开的。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决定了它是一门话题课程,学术研究需要不同的声音,但这种声音应当是严谨、求实的。学科教学有其专业性,应尊重学科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常识。

    2021年02期 v.50;No.403 11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国际文凭教育的中国研究与实践

    赵健;郑太年;彭正梅;

    <正>国际文凭课程研究的中国视角国际课程教师培养的中国方案本书来自我国大陆地区首个获得国际文凭组织(IBO)认证的教师教育项目——华东师范大学培育国际教师证书(GCIE)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学术积累。作者立足中国国际课程教师培养实践,从多个视角对国际文凭教育展开深入观察和实证研究,探讨了一系列关键问题:国际文凭教育的理念和教学实践中触动我们的是什么?这套课程体系在各国遭遇过哪些追捧、质疑或挑战,和本土教育体系间形成了怎样的关系?其所强调的终身学习价值观和全球公民意识,又是如何落实的?全球四十多所大学为其提供的教师教育项目的运作机制是什么?

    2021年02期 v.50;No.403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 诚邀

    <正>《全球教育展望》秉持"全球视野,中国行动"的办刊理念,追踪国际教育改革战略与学术前沿,研究中国课程大变革的现实,讲述课程教学的精彩故事,引领"中国经验,世界共享"的潮流。

    2021年02期 v.50;No.403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