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专家访谈

  • 全球化背景下教师教育政策的发展趋势:伊恩·门特教授访谈

    邱超;

    受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世界各地的教师教育虽固有其特定历史文化的特性,但仍呈现了全球化发展的共性。伊恩·门特教授结合新近对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教师教育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国际教师教育的六大发展趋势,即专业化/大学化趋势与去专业化/去大学化趋势、研究在政策与实践中的定位、教师教育中的伙伴关系与角色、教师教育中的权力与控制、成绩和责任的影响与标准的提高,以及技术和交流——数字化的影响。

    2020年09期 v.49;No.398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 全球化背景下教师教育政策的发展趋势:伊恩·门特教授访谈

    邱超;

    受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世界各地的教师教育虽固有其特定历史文化的特性,但仍呈现了全球化发展的共性。伊恩·门特教授结合新近对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教师教育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国际教师教育的六大发展趋势,即专业化/大学化趋势与去专业化/去大学化趋势、研究在政策与实践中的定位、教师教育中的伙伴关系与角色、教师教育中的权力与控制、成绩和责任的影响与标准的提高,以及技术和交流——数字化的影响。

    2020年09期 v.49;No.398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课程教学基本理论

  • 学生中的欺凌与疑似欺凌——校园欺凌的判断标准

    黄向阳;

    本文将学生打架斗殴、互怼相骂、玩笑打闹、取笑、捉弄、恶作剧、报复行为、伤害行为等疑似欺凌,与明确的校园欺凌进行比较,从中识别出四条以事件为单位的判断校园欺凌的基本标准:加害者有主观恶意并且实施了受害者无法招架的攻击,受害者并未激惹加害者并且因无力自保而备感精神痛苦。这四者也是校园欺凌认知干预的要点。

    2020年09期 v.49;No.398 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 学生中的欺凌与疑似欺凌——校园欺凌的判断标准

    黄向阳;

    本文将学生打架斗殴、互怼相骂、玩笑打闹、取笑、捉弄、恶作剧、报复行为、伤害行为等疑似欺凌,与明确的校园欺凌进行比较,从中识别出四条以事件为单位的判断校园欺凌的基本标准:加害者有主观恶意并且实施了受害者无法招架的攻击,受害者并未激惹加害者并且因无力自保而备感精神痛苦。这四者也是校园欺凌认知干预的要点。

    2020年09期 v.49;No.398 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 中国语境下校园欺凌的现实表征与结构样态:现象学的视角

    谢翌;王晓爱;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给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生活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着学生的生命。初中生卷入欺凌行为的概率较高,本研究以初中生的受凌体验为切入口,采用现象学的方法,收集并分析他们的生活轶事,揭示校园欺凌的现实样态,解读其蕴含的教育学意义。学生的受凌体验十分复杂,本研究从欺凌方式出发,划分了以下欺凌类型:网络欺凌、人际欺凌、身体欺凌、心理欺凌、文化欺凌、尊严欺凌、情感欺凌、言语欺凌、"恶作"欺凌、财物欺凌等。校园受凌体验,作为学生心灵世界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学意义。受凌体验是理解学生、进入学生生活世界的通道,也是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共情意识的重要切入口,更是引导学生体验他人体验、重建学生同侪关系的重要课程。

    2020年09期 v.49;No.398 2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8K]
  • 中国语境下校园欺凌的现实表征与结构样态:现象学的视角

    谢翌;王晓爱;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给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生活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着学生的生命。初中生卷入欺凌行为的概率较高,本研究以初中生的受凌体验为切入口,采用现象学的方法,收集并分析他们的生活轶事,揭示校园欺凌的现实样态,解读其蕴含的教育学意义。学生的受凌体验十分复杂,本研究从欺凌方式出发,划分了以下欺凌类型:网络欺凌、人际欺凌、身体欺凌、心理欺凌、文化欺凌、尊严欺凌、情感欺凌、言语欺凌、"恶作"欺凌、财物欺凌等。校园受凌体验,作为学生心灵世界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学意义。受凌体验是理解学生、进入学生生活世界的通道,也是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共情意识的重要切入口,更是引导学生体验他人体验、重建学生同侪关系的重要课程。

    2020年09期 v.49;No.398 2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8K]
  • 乌特勒支学派的现象学教育学及其后续的国际影响

    刘洁;

    乌特勒支学派的教育学研究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原初样貌。该学派的学者对现象学哲学基本理念的理解是通俗化和日常化的;他们不谈方法,称自己的现象学研究为实践科学。随着时间的推移,乌特勒支学派的现象学教育学逐渐被人遗忘。但是近年来,现象学教育学在加拿大、美国和中国等地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可以说,乌特勒支学派的现象学教育学是教育学研究的一种新的可能性,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领域运用现象学的理念和方法提供了一种理论思考和实践建构的方式。

    2020年09期 v.49;No.398 4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 乌特勒支学派的现象学教育学及其后续的国际影响

    刘洁;

    乌特勒支学派的教育学研究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原初样貌。该学派的学者对现象学哲学基本理念的理解是通俗化和日常化的;他们不谈方法,称自己的现象学研究为实践科学。随着时间的推移,乌特勒支学派的现象学教育学逐渐被人遗忘。但是近年来,现象学教育学在加拿大、美国和中国等地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可以说,乌特勒支学派的现象学教育学是教育学研究的一种新的可能性,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领域运用现象学的理念和方法提供了一种理论思考和实践建构的方式。

    2020年09期 v.49;No.398 4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 自然教育与人为技艺——卢梭《爱弥儿》教育方案的困境

    曹聪;

    卢梭在《爱弥儿》中呈现了一种反对柏拉图式古典教育传统的自然教育,这种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理论影响深远。自然教育是卢梭政治设计的重要部分,目的是通过教育新人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其具体教育目标是把普通儿童塑造为既是自然人又是好公民的独立个体。本文通过细致分析《爱弥儿》各卷论证的关键点,剖析这一教育方案的诸多矛盾与困境,试图揭示这些困境的根源是卢梭思想的内在矛盾。

    2020年09期 v.49;No.398 5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6K]
  • 自然教育与人为技艺——卢梭《爱弥儿》教育方案的困境

    曹聪;

    卢梭在《爱弥儿》中呈现了一种反对柏拉图式古典教育传统的自然教育,这种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理论影响深远。自然教育是卢梭政治设计的重要部分,目的是通过教育新人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其具体教育目标是把普通儿童塑造为既是自然人又是好公民的独立个体。本文通过细致分析《爱弥儿》各卷论证的关键点,剖析这一教育方案的诸多矛盾与困境,试图揭示这些困境的根源是卢梭思想的内在矛盾。

    2020年09期 v.49;No.398 5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6K]

学科教学新视野

  • 学生科学素养提升之家庭归因——基于中国PISA 2015数据的分析

    雷万鹏;向蓉;

    科学素养对于个体发展与国家竞争力提升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PISA 2015数据,本文探讨了家庭对学生科学素养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科学素养产生间接影响,以家庭学习资源、家庭作业监管、家长自我学习为表征的过程性家庭教育投入对学生科学素养有直接的积极效应。相较而言,过程性家庭教育投入对学生科学素养产生了更重要的影响。将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政策视野,通过外在支持提升家长教育能力,加大过程性家庭教育投入,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对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2020年09期 v.49;No.398 6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8K]
  • 学生科学素养提升之家庭归因——基于中国PISA 2015数据的分析

    雷万鹏;向蓉;

    科学素养对于个体发展与国家竞争力提升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PISA 2015数据,本文探讨了家庭对学生科学素养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科学素养产生间接影响,以家庭学习资源、家庭作业监管、家长自我学习为表征的过程性家庭教育投入对学生科学素养有直接的积极效应。相较而言,过程性家庭教育投入对学生科学素养产生了更重要的影响。将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政策视野,通过外在支持提升家长教育能力,加大过程性家庭教育投入,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对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2020年09期 v.49;No.398 6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8K]
  • 科学素养的跨学科发展及其实现——美国费米实验室基于科学数据的课程开发之启示

    郭庆;乔翠兰;伍远岳;

    通过跨学科科学教育实现科学素养全面整合发展是21世纪国际科学教育转型的重要目标。美国费米实验室基于科学数据教育化思想设计了一系列跨学科科学数据课程,通过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建设实现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并开发出独特的科学数据课程实施方案。跨学科科学数据课程在多年实践中不断发展更新,有效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跨学科整合发展。深入分析费米实验室科学数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为我国基础教育科学素养跨学科培育提出以下一些建议:扩大科技资源共享范围,开发高质量科学素养跨学科课程;共享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以落实跨学科课程实施;贯彻多元评价,强化科学素养跨学科教学实践改进的科学性;重视教师素质,培养具有跨学科整合意识与教学能力的教师。

    2020年09期 v.49;No.398 7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0K]
  • 科学素养的跨学科发展及其实现——美国费米实验室基于科学数据的课程开发之启示

    郭庆;乔翠兰;伍远岳;

    通过跨学科科学教育实现科学素养全面整合发展是21世纪国际科学教育转型的重要目标。美国费米实验室基于科学数据教育化思想设计了一系列跨学科科学数据课程,通过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建设实现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并开发出独特的科学数据课程实施方案。跨学科科学数据课程在多年实践中不断发展更新,有效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跨学科整合发展。深入分析费米实验室科学数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为我国基础教育科学素养跨学科培育提出以下一些建议:扩大科技资源共享范围,开发高质量科学素养跨学科课程;共享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以落实跨学科课程实施;贯彻多元评价,强化科学素养跨学科教学实践改进的科学性;重视教师素质,培养具有跨学科整合意识与教学能力的教师。

    2020年09期 v.49;No.398 7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0K]

课程改革中国经验

  • 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的“上海经验”

    金京泽;

    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是解决课程改革"理念好"而"落地难"问题的必然选择。如何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亟需方法论层面的探索。"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的运作模式研究历时十年,先后经历模式初探、模式完善和模式成形三个阶段,初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主张、实践模式及多元应用途径。其突破在于重构了"学校课程领导力"的内涵,架构了相对系统的实践操作模型,形成了研究成果的辐射路径。实践效果表明,该模式对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发挥了显著作用。

    2020年09期 v.49;No.398 92-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6K]
  • 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的“上海经验”

    金京泽;

    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是解决课程改革"理念好"而"落地难"问题的必然选择。如何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亟需方法论层面的探索。"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的运作模式研究历时十年,先后经历模式初探、模式完善和模式成形三个阶段,初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主张、实践模式及多元应用途径。其突破在于重构了"学校课程领导力"的内涵,架构了相对系统的实践操作模型,形成了研究成果的辐射路径。实践效果表明,该模式对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发挥了显著作用。

    2020年09期 v.49;No.398 92-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6K]
  • 数学实验: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

    董林伟;

    中国传统数学学习方式存在不足,时代发展对数学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为转变中国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呼应时代发展要求,数学实验研究历时20余年、经历四个阶段,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系列课题为引领、课程建设为抓手、项目团队为支撑,推动数学实验的研究、实践和推广,建立基于数学实验的学习方式变革系统:以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核心目标,基于数学实验,构建实现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理论系统、实践指导系统和教学支持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数学实验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品格,促进了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数学实验融入初中数学课堂在江苏已成为常态,形成了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江苏经验",并正在逐步向全国推广。

    2020年09期 v.49;No.398 10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2K]
  • 数学实验: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

    董林伟;

    中国传统数学学习方式存在不足,时代发展对数学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为转变中国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呼应时代发展要求,数学实验研究历时20余年、经历四个阶段,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系列课题为引领、课程建设为抓手、项目团队为支撑,推动数学实验的研究、实践和推广,建立基于数学实验的学习方式变革系统:以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核心目标,基于数学实验,构建实现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理论系统、实践指导系统和教学支持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数学实验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品格,促进了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数学实验融入初中数学课堂在江苏已成为常态,形成了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江苏经验",并正在逐步向全国推广。

    2020年09期 v.49;No.398 10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2K]
  • 小学英语短剧化教学实践研究

    杨安芬;

    非母语国家如何开展好全国性第二语言教学是一个普遍难题。中国的大班额小学英语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开口、生动学习、真实演练,帮助他们打好英语核心素养基础,维持和发展学习兴趣,更是一项重要课题。该研究与实践历时15年,创建了基于教材并将语言感知、习得、应用和情感体验融于表演之中的短剧化教学体系,由"教学内容短剧化""教学过程短剧化""教学评价短剧化"三部分构成。该模式通过基于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研究,首创了单课内容剧本化和单元连续剧情化的方法、由学演—仿编—创演构成的三级教学流程、"对学习"和"为学习"相统一的"二维三级"短剧创演化口试模式,体现了教—学—评一致。该模式坚持城区、乡镇、农村三级联动,边研究边推广,边实践边完善,在我国小学界得到广泛效仿应用。

    2020年09期 v.49;No.398 11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9K]
  • 小学英语短剧化教学实践研究

    杨安芬;

    非母语国家如何开展好全国性第二语言教学是一个普遍难题。中国的大班额小学英语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开口、生动学习、真实演练,帮助他们打好英语核心素养基础,维持和发展学习兴趣,更是一项重要课题。该研究与实践历时15年,创建了基于教材并将语言感知、习得、应用和情感体验融于表演之中的短剧化教学体系,由"教学内容短剧化""教学过程短剧化""教学评价短剧化"三部分构成。该模式通过基于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研究,首创了单课内容剧本化和单元连续剧情化的方法、由学演—仿编—创演构成的三级教学流程、"对学习"和"为学习"相统一的"二维三级"短剧创演化口试模式,体现了教—学—评一致。该模式坚持城区、乡镇、农村三级联动,边研究边推广,边实践边完善,在我国小学界得到广泛效仿应用。

    2020年09期 v.49;No.398 11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9K]

  • 第18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征稿启事

    <正>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THEORETICAL RESPONSE AND PRACTICAL WISDOM为促进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拟于2020年11月6—7日召开"第18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课程与教学如何应对教育新常态",分享和讨论国内与国际的课程教学新常态。欢迎您的参与!本次会议参会代表需提交聚焦相关主题的参会论文,在此诚向各界读者征稿。

    2020年09期 v.49;No.398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 第18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征稿启事

    <正>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THEORETICAL RESPONSE AND PRACTICAL WISDOM为促进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拟于2020年11月6—7日召开"第18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课程与教学如何应对教育新常态",分享和讨论国内与国际的课程教学新常态。欢迎您的参与!本次会议参会代表需提交聚焦相关主题的参会论文,在此诚向各界读者征稿。

    2020年09期 v.49;No.398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