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课程教学基本理论

  • 教育学“赫氏难题”与研究方式的转型因应

    伍红林;

    赫尔巴特率先提出事关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赫氏难题",为此曾形成德国路径和美国路径两种应对方案。但它们都只回答了"赫氏难题"的一半:前者坚守"教育学"学科立场,但脱离了实践土壤;后者关注实践,但失去了"教育学"边界。当代教育学人的探索逐步聚焦于对教育实践过程内在逻辑和基本结构的揭示,力求形成只有教育学不可替代的独特认识。这赋予了教育实践以教育学知识生产的源发性意义。其关键在于:如何处理与实践(者)的关系?如何实现教育学理论创生与教育实践变革的双向建构?在此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学者突破西方"旁观"传统,基于中国文化与知识传统创生并践行"深度介入"式教育研究,为解决"赫氏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具体而言,"深度介入"式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突破了理论者对实践(者)"看"而不介入的界限,在具体实施上保证了介入的"深度",在研究主体上促进了两类主体角色的多重转换与转化,在学科界限上坚守了教育学的学科立场,在方法运用上实现了多种方法的具体综合。

    2020年06期 v.49;No.395 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教育与洒扫的千秋之变——最简单的劳动教育形式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张礼永;

    中国先民早就知晓了洒扫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子夏等人认为它在教育上别有价值,然孔门内部对此也有分歧。千载之后的二程与朱熹持调和论,指出"自洒扫应对上,便可到圣人事",解决了纷争。同时,朱熹将其写入学规,成为不少私塾的教育内容,奠定了后八百年的基调。新式教育制度兴起之后,时贤除了注重其在道德上的功用之外,还以卫生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觉其有可改进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基于培养新型劳动者的需要,洒扫亦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可惜最新的"统编本"有所弱化。在今日,洒扫可以衔接家务劳动与校务劳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尊重劳动者的意识,育成刻苦勤劳的美德,只是训练方面需要得法。

    2020年06期 v.49;No.395 1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0K]
  • 当代美国文化回应性评价思潮及其意义探讨

    高若瑜;

    美国文化回应性评价思潮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评价领域的重要事件。文化回应性评价思潮源于美国多元文化的社会结构,反映了"回应性评价"与"文化回应性教学"的合流。文化回应性评价思潮重点关注了文化因素对评价的影响,主张采取回应文化情境的实践立场和帮扶弱势群体的政治立场。文化回应性评价思潮要求从文化的角度审视评价有效性和正当性,确立评价所承担的社会公正责任。在实践路径上,通过重新塑造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关系,着力构建具有文化回应性的评价标准和体现公正原则的评价程序。文化回应性评价思潮正面回应和处理了美国多元文化影响评价的社会现实问题,丰富和完善了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文化视角,但同时也存在着降低评价科学性而导致另一种无效和不公平的风险。

    2020年06期 v.49;No.395 2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国际教育改革前沿

  • 美国高校招生中学生的多重选择权及其积极效应

    张会杰;

    美国高校招生过程中学生享有多重选择权。学生不但可以立足自身优势自主地选择采用不同招生模式的高等学校、不同考试机构供给的标准化的高校入学考试、高校预科课程及其统一考试,还可以独立申请多所高校并有机会同时被多所高校预录取,以及进入大学后校际转学等。招生选拔制度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的多重选择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引发了一系列积极效应。高中生在取舍行动中学习和练习如何选择,有助于整体性地提升自主选择的能力;多重选择的"安全性"和"自主性"有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并为学生充分运用理性留出了空间。学生的多重选择亦可直接促进高校的招生能力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以及特色多元发展。

    2020年06期 v.49;No.395 4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孙闻泽;范国睿;

    人口减少与乡村人口迁移的叠加使得乡村学校的规模逐步缩小,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和师资资源的匮乏使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面临困境。国外许多国家在探索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包括构建教育资源共享网络、乡村教师补足策略和乡村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等。国际经验可以为我国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提供启示:制定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标准,实行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师待遇,培养"全科教师";实行乡村贫困学生的精准资助政策。

    2020年06期 v.49;No.395 5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爱尔兰基础教育质量督导研究

    李凯;

    卓越的基础教育表现离不开完善的教育质量督导与监测。爱尔兰基础教育质量督导秉持"以评促改"的理念,聚焦于"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怎么用"的问题主线,建立起高效专业的督导机构与团队,构建出以教育质量基本框架为核心的理论支撑系统,探索出从类型设计、方法选择到运作程序的过程,积累出改进性、透明化的结果处理与应用机制。理解和探析爱尔兰教育督导与监测的设计经验,对于优化和完善我国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0年06期 v.49;No.395 6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教师教育研究

  • 以课堂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个人知识与实践转化的视角

    袁德润;

    从个人知识与实践转化的角度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目标应该定位于个人知识与专业实践的贯通,观念正确、知行相顾、行实理顺、自觉发展。立足教师日常的教学实践,在"听课—说课—评课—重建"的过程中,通过促进教师个人知识与其实践行为相一致来促进教师可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可以实现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整体性、内源性和可迁移性。"异域"参与者的介入、教师的发展意愿和学校制度设计是保证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落到实处的前提条件。

    2020年06期 v.49;No.395 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校长教学领导力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以教师集体效能感和自我效能感为链式中介

    王恒;宋萑;王晨霞;

    为探讨校长教学领导力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本研究通过对华南某地843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校长教学领导力通过两种路径正向作用于教师幸福感:一是校长教学领导力对教师幸福感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二是"教师集体效能感→教师自我效能感"在两者之间起到显著的链式中介效应。这一结果启示我们,校长在教学领导工作中需要注重创设支持性和合作性的学校共同体文化氛围、发展分布式教学领导以及对教师赋权,以利于增强教师集体效能感和自我效能感,最终促进教师幸福感的提升。

    2020年06期 v.49;No.395 9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社会情感学习研究

  • 社会与情感能力:影响成功与幸福的关键因素

    黄忠敬;

    社会与情感能力是非认知方面的软技能,包括目标动机、自我控制、与他人合作和管理情绪等方面的能力。社会与情感能力是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是影响成功与幸福的关键因素。建立在"大五"人格基础上的测评框架,从尽责性、情绪稳定性、亲和性、开放性和外向性五个方面来评估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发展水平,并通过学校、家庭与社区的合力,共同推进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成长。

    2020年06期 v.49;No.395 102-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 校长诚信领导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教师社会情感信念与亲密师生关系的中介作用

    张森;毛亚庆;

    在基础教育由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转向学生"全人"发展的深刻变革影响下,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已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关注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探寻了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路径。本研究基于关系性存在理论,通过对北京市9所"社会情感学习"项目学校的817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校长诚信领导通过教师社会情感信念和亲密师生关系作用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理论模型。在理论方面,为教育管理研究领域广泛关注的校长领导有效性研究贡献了新的实证依据;在实践方面,回应了学生社会性发展对校长领导提出的新要求,为校长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提供了指导。

    2020年06期 v.49;No.395 11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