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道勇;
群众素养的匮乏限制了民主制度的作用。基于这个认识,杜威和阿伦特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群众教育模型,以防范在民主社会出现重大危机。其中,杜威希望通过教育来塑造"公众",把"伟大社会"转变为"伟大共同体",以此来避免民意完全被操弄的危险状况。阿伦特则重视公共空间的保存。个人在公共空间表达自己、理解他人,从不相信自己或者别的什么人有可能掌握唯一的、永远正确的终极答案。为此,她强调教师负有双重责任,以帮助学生满足人之为人的条件。在过去一百年内,杜威模式在中国社会的起起落落毋庸赘言。阿伦特的群众教育模型,对于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也富有解释力。这两个模型在理论基础和具体措施上存在众多差异,但是二者是否适用于今天这个"喧闹时代"同样需要慎重考虑。
2019年12期 v.48;No.389 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丁道勇;
群众素养的匮乏限制了民主制度的作用。基于这个认识,杜威和阿伦特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群众教育模型,以防范在民主社会出现重大危机。其中,杜威希望通过教育来塑造"公众",把"伟大社会"转变为"伟大共同体",以此来避免民意完全被操弄的危险状况。阿伦特则重视公共空间的保存。个人在公共空间表达自己、理解他人,从不相信自己或者别的什么人有可能掌握唯一的、永远正确的终极答案。为此,她强调教师负有双重责任,以帮助学生满足人之为人的条件。在过去一百年内,杜威模式在中国社会的起起落落毋庸赘言。阿伦特的群众教育模型,对于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也富有解释力。这两个模型在理论基础和具体措施上存在众多差异,但是二者是否适用于今天这个"喧闹时代"同样需要慎重考虑。
2019年12期 v.48;No.389 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刘幸;陈玥;
学术界普通认同,芝加哥大学教授博比特在1918年为现代课程理论奠定了基础。不过,少有人关注到的是,博比特的课程理论实则和当时的教育行政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博比特一直以教育行政学教员的身份工作,并且是在教育行政管理的调研之中逐渐产生了对课程问题的兴趣。他在创立自己的课程理论时大量借鉴了教育行政学的理论资源,使课程理论在创设之初就和教育行政学有诸多一致之处。教育行政学给课程理论打下的烙印深刻影响了其日后的发展方向。
2019年12期 v.48;No.389 2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刘幸;陈玥;
学术界普通认同,芝加哥大学教授博比特在1918年为现代课程理论奠定了基础。不过,少有人关注到的是,博比特的课程理论实则和当时的教育行政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博比特一直以教育行政学教员的身份工作,并且是在教育行政管理的调研之中逐渐产生了对课程问题的兴趣。他在创立自己的课程理论时大量借鉴了教育行政学的理论资源,使课程理论在创设之初就和教育行政学有诸多一致之处。教育行政学给课程理论打下的烙印深刻影响了其日后的发展方向。
2019年12期 v.48;No.389 2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王艳玲;胡惠闵;
教研转型是教研工作在理念、内容、方式和工作机制上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推动教研工作转型是教研部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教研工作随着内部条件的变化而实现自我更新的需要。当前,教研工作正从单纯关注学科教学转向关注学科的育人价值,从碎片化、散点式教研活动走向主题式、项目式推进,从单纯面对面的教研活动转向面对面与网络教研相互补充,从依靠经验给予笼统反馈转向依靠证据和研究开展实证教研;协同教研、面向农村教师的教研也大大扩展了教研工作的参与面和影响力。但是,我国的教研转型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从观念、制度和机制上加以革新。
2019年12期 v.48;No.389 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王艳玲;胡惠闵;
教研转型是教研工作在理念、内容、方式和工作机制上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推动教研工作转型是教研部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教研工作随着内部条件的变化而实现自我更新的需要。当前,教研工作正从单纯关注学科教学转向关注学科的育人价值,从碎片化、散点式教研活动走向主题式、项目式推进,从单纯面对面的教研活动转向面对面与网络教研相互补充,从依靠经验给予笼统反馈转向依靠证据和研究开展实证教研;协同教研、面向农村教师的教研也大大扩展了教研工作的参与面和影响力。但是,我国的教研转型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从观念、制度和机制上加以革新。
2019年12期 v.48;No.389 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刘新阳;
在教学设计萌生、成熟和发展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在教学设计领域的地位经历了从被排斥在外到被赋予教学设计者合法身份的剧变。本文以相关文献与史实证据为基础,梳理出推动教学设计领域历史演进的学习观、系统观和设计观三条线索,并以其交织互动为脉络,全面阐释了教学设计领域教师地位演变的历史进程与动力因素。以此为基础,结合当前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现实问题,进一步分析了如何为教师"赋能"以使其真正具备作为教学设计者的专业能力。本文从历史的视角揭示出教学设计理论与教师地位的内在关联,以期对"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这一命题的理论根源与现实进路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
2019年12期 v.48;No.389 4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刘新阳;
在教学设计萌生、成熟和发展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在教学设计领域的地位经历了从被排斥在外到被赋予教学设计者合法身份的剧变。本文以相关文献与史实证据为基础,梳理出推动教学设计领域历史演进的学习观、系统观和设计观三条线索,并以其交织互动为脉络,全面阐释了教学设计领域教师地位演变的历史进程与动力因素。以此为基础,结合当前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现实问题,进一步分析了如何为教师"赋能"以使其真正具备作为教学设计者的专业能力。本文从历史的视角揭示出教学设计理论与教师地位的内在关联,以期对"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这一命题的理论根源与现实进路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
2019年12期 v.48;No.389 4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汪明帅;赵婵;
理论是影响教师研究实效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访谈法,通过调查教师从事研究的感受,了解教师对理论的认识,明晰教师从事研究过程中理论的运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在教师日常教学和从事研究的过程中,理论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在教师群体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存在着"弱化理论""神化理论""泛化理论"三种倾向,进而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做法。这些不同的认识及做法,有些对教师研究已经产生了明显的阻碍。基于此,本研究指出,在帮助教师正确认识理论重要性的基础上,使教师重点关注从教学实践中产生出来的"教师的理论",并学会运用"教师的理论"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有助于让"教师作为研究者"早日成为现实。
2019年12期 v.48;No.389 5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汪明帅;赵婵;
理论是影响教师研究实效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访谈法,通过调查教师从事研究的感受,了解教师对理论的认识,明晰教师从事研究过程中理论的运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在教师日常教学和从事研究的过程中,理论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在教师群体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存在着"弱化理论""神化理论""泛化理论"三种倾向,进而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做法。这些不同的认识及做法,有些对教师研究已经产生了明显的阻碍。基于此,本研究指出,在帮助教师正确认识理论重要性的基础上,使教师重点关注从教学实践中产生出来的"教师的理论",并学会运用"教师的理论"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有助于让"教师作为研究者"早日成为现实。
2019年12期 v.48;No.389 5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张丽敏;叶平枝;
教师身份构建的路径或机制是当前学者关注的热点,但现有研究对幼儿园教师身份及其构建重视不足。本研究透过符号互动论的理论视角,采用个案研究分析幼儿园教师身份构建过程,探讨幼儿园教师为职业赋予意义的过程。符号互动论视角下,幼儿园教师身份构建过程就是幼儿园教师与他人进行外部互动和与自我进行内部互动的过程。不同工作情境下的幼儿园教师身份构建呈现三种不同的路径:外部互动主导型、内外部互动兼有型、内部互动主导型,从而构建出三种具有不同特征的幼儿园教师身份。通过创造教师身份构建的多重积极环境,有意识培养教师自我互动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促进幼儿园教师自主构建教师身份。
2019年12期 v.48;No.389 6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 张丽敏;叶平枝;
教师身份构建的路径或机制是当前学者关注的热点,但现有研究对幼儿园教师身份及其构建重视不足。本研究透过符号互动论的理论视角,采用个案研究分析幼儿园教师身份构建过程,探讨幼儿园教师为职业赋予意义的过程。符号互动论视角下,幼儿园教师身份构建过程就是幼儿园教师与他人进行外部互动和与自我进行内部互动的过程。不同工作情境下的幼儿园教师身份构建呈现三种不同的路径:外部互动主导型、内外部互动兼有型、内部互动主导型,从而构建出三种具有不同特征的幼儿园教师身份。通过创造教师身份构建的多重积极环境,有意识培养教师自我互动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促进幼儿园教师自主构建教师身份。
2019年12期 v.48;No.389 6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 陈霜叶;
当前中国的教材建设正处于独特的统编制与审定制并存的时期。而在数字媒体与互联网时代,国际教材研究界已出现教材从纸本印刷的书本到数字传播的多媒体形态的转向。中国的教材建设制度可以如何探索中国方案?本文引入比较制度分析与知识管理两个跨学科的学理视角,审视支撑中国教材制度建设的时代条件与制度基础,大胆提出中国教材制度建设已处于数据技术与知识管理的优势时期,可以从国家知识管理系统的角度进行顶层设计,更好地利用中国现有的教育制度优势。
2019年12期 v.48;No.389 10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陈霜叶;
当前中国的教材建设正处于独特的统编制与审定制并存的时期。而在数字媒体与互联网时代,国际教材研究界已出现教材从纸本印刷的书本到数字传播的多媒体形态的转向。中国的教材建设制度可以如何探索中国方案?本文引入比较制度分析与知识管理两个跨学科的学理视角,审视支撑中国教材制度建设的时代条件与制度基础,大胆提出中国教材制度建设已处于数据技术与知识管理的优势时期,可以从国家知识管理系统的角度进行顶层设计,更好地利用中国现有的教育制度优势。
2019年12期 v.48;No.389 10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乔晖;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教学改革,语文学科往往是改革重点。语文教科书的功能不断被重新审视,其内容、结构也不断更新调整:从开创性的汉语、文学分科编制尝试,到"科学化"进程中编写体系的演变、多样化探索中的学习功能定位,但语文教科书的功能究竟是"教学对象"还是"学习凭借",体系建构是"知识主线"还是"素养脉络"等根本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学习者中心"的课堂变革提出"学本化"的教科书编制取向,遵循"学的逻辑"的语文教科书既是信息载体、文化介质、素材资源、行动指南,又有可能成为学生开展跨媒介学习的引子。
2019年12期 v.48;No.389 11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 乔晖;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教学改革,语文学科往往是改革重点。语文教科书的功能不断被重新审视,其内容、结构也不断更新调整:从开创性的汉语、文学分科编制尝试,到"科学化"进程中编写体系的演变、多样化探索中的学习功能定位,但语文教科书的功能究竟是"教学对象"还是"学习凭借",体系建构是"知识主线"还是"素养脉络"等根本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学习者中心"的课堂变革提出"学本化"的教科书编制取向,遵循"学的逻辑"的语文教科书既是信息载体、文化介质、素材资源、行动指南,又有可能成为学生开展跨媒介学习的引子。
2019年12期 v.48;No.389 11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