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专家访谈

  • 美国整合式STEM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实施策略——与Carla Johnson教授的对话

    杜文彬;刘登珲;

    美国STEM教育发展经历语义缺失的缩略词时期、语义混乱的整合初期以及语义澄清的整合成熟期三个阶段,逐渐归统于"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与学生高阶能力培养的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有意义整合"这一内涵之下。整合式STEM教育背负着提升国家竞争力与补充STEM领域人力资源的双重责任,同时受到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和工商业的相互制约。为了在高利害测评与学生高阶能力提升间取得平衡,促进美国整合式STEM教育落地,Johnson教授领全美30名STEM领域专家构建了以核心概念为锚点,以"主题—主导学科—问题教学"为基本架构的K-12一贯制螺旋式课程框架和实施策略,推进了整合式STEM教育的有效发展。

    2019年10期 v.48;No.387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美国整合式STEM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实施策略——与Carla Johnson教授的对话

    杜文彬;刘登珲;

    美国STEM教育发展经历语义缺失的缩略词时期、语义混乱的整合初期以及语义澄清的整合成熟期三个阶段,逐渐归统于"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与学生高阶能力培养的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有意义整合"这一内涵之下。整合式STEM教育背负着提升国家竞争力与补充STEM领域人力资源的双重责任,同时受到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和工商业的相互制约。为了在高利害测评与学生高阶能力提升间取得平衡,促进美国整合式STEM教育落地,Johnson教授领全美30名STEM领域专家构建了以核心概念为锚点,以"主题—主导学科—问题教学"为基本架构的K-12一贯制螺旋式课程框架和实施策略,推进了整合式STEM教育的有效发展。

    2019年10期 v.48;No.387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国际教育改革前沿

  • 对“问题解决”的再问题化:美国STEM教育改革中的“危机幻象术”

    郑蕾;任嘉琪;

    课程史考察的是一种缠绕于知识组织方式之中的历史实践,而非过去的课程。本文采用"操演性"历史编纂学来重新问题化美国STEM教育中对"情境"和"问题"的想象方式。本文首先介绍后人类主义科学和技术研究中的"操演理论"和墨菲提出的"幻象术"概念,以解释使配置时空和稳定想象的装置得以产生的"概念-物质-情感"条件。其次,本文讨论"真实生活情境"是如何在战时和战后通过美国的军事和科学实验被发明出来并取代了其原有的生产条件。随后,本文探索明茨的恐慌行为实验和"地球飞船运动",以研究"危机幻象术"在20世纪50—70年代是如何通过微观和宏观层面科学地模拟集体问题解决而构成的。最后,本文介绍这种"危机幻象术"如何激活了预见性课程和问题解决教学法以使美国学生在20世纪80年代及之后为全球生存做好准备。

    2019年10期 v.48;No.387 1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 对“问题解决”的再问题化:美国STEM教育改革中的“危机幻象术”

    郑蕾;任嘉琪;

    课程史考察的是一种缠绕于知识组织方式之中的历史实践,而非过去的课程。本文采用"操演性"历史编纂学来重新问题化美国STEM教育中对"情境"和"问题"的想象方式。本文首先介绍后人类主义科学和技术研究中的"操演理论"和墨菲提出的"幻象术"概念,以解释使配置时空和稳定想象的装置得以产生的"概念-物质-情感"条件。其次,本文讨论"真实生活情境"是如何在战时和战后通过美国的军事和科学实验被发明出来并取代了其原有的生产条件。随后,本文探索明茨的恐慌行为实验和"地球飞船运动",以研究"危机幻象术"在20世纪50—70年代是如何通过微观和宏观层面科学地模拟集体问题解决而构成的。最后,本文介绍这种"危机幻象术"如何激活了预见性课程和问题解决教学法以使美国学生在20世纪80年代及之后为全球生存做好准备。

    2019年10期 v.48;No.387 1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 国际科学教育中的跨学科素养:背景、定位与研究进展

    宋歌;王祖浩;

    通过跨学科的科学教育,把学生培养成跨学科的思考者和行动者,是21世纪国际科学教育转型的重要目标。发展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其实质是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进一步丰富与延伸,跨学科素养与学科素养互为补充的素养结构构成了支撑学生自我发展的整体框架。跨学科素养是学生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知识所表现出的有效行动,其态度倾向是跨越学科边界,其认知机制是多维整合。在基础教育阶段,一般以科学学科内整合、科学与其社会属性和工程的整合为情境载体,以科学实践活动为路径,促进学生实现多学科概念对流、理论互鉴与方法碰撞,在横跨学科领域的时空范围形成问题解决方案,建构系统化的知识网络。相关研究可以为我国在科学教育中发展学生的跨学科素养提供借鉴。

    2019年10期 v.48;No.387 2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 国际科学教育中的跨学科素养:背景、定位与研究进展

    宋歌;王祖浩;

    通过跨学科的科学教育,把学生培养成跨学科的思考者和行动者,是21世纪国际科学教育转型的重要目标。发展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其实质是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进一步丰富与延伸,跨学科素养与学科素养互为补充的素养结构构成了支撑学生自我发展的整体框架。跨学科素养是学生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知识所表现出的有效行动,其态度倾向是跨越学科边界,其认知机制是多维整合。在基础教育阶段,一般以科学学科内整合、科学与其社会属性和工程的整合为情境载体,以科学实践活动为路径,促进学生实现多学科概念对流、理论互鉴与方法碰撞,在横跨学科领域的时空范围形成问题解决方案,建构系统化的知识网络。相关研究可以为我国在科学教育中发展学生的跨学科素养提供借鉴。

    2019年10期 v.48;No.387 2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课程教学基本理论

  • 创客教育促进初中生核心素养发展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

    王牧华;商润泽;

    创客教育对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但其具体作用机制缺乏实证研究支持,本研究就此提出研究假设、确立分析框架、建立研究模型。研究者基于实地调研与数据采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创客教育对初中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影响,并通过访谈为量化研究提供辅助支撑。结果表明,创客教育的技术实践、合作共享、意识形成、自我评价,对初中生学会学习、科学创新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从实证角度揭示了创客教育对初中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我国初中学校创客课程开发的对策建议。

    2019年10期 v.48;No.387 4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3K]
  • 创客教育促进初中生核心素养发展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

    王牧华;商润泽;

    创客教育对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但其具体作用机制缺乏实证研究支持,本研究就此提出研究假设、确立分析框架、建立研究模型。研究者基于实地调研与数据采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创客教育对初中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影响,并通过访谈为量化研究提供辅助支撑。结果表明,创客教育的技术实践、合作共享、意识形成、自我评价,对初中生学会学习、科学创新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从实证角度揭示了创客教育对初中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我国初中学校创客课程开发的对策建议。

    2019年10期 v.48;No.387 4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3K]
  • STEAM跨学科课程:整合理念、模式构建及问题反思

    李学书;

    近年来,衍生自STEM教育的STEAM跨学科整合课程颇受世界教育改革关注。它以跨学科整合为核心理念,融合学科知识、儿童经验、社会生活等价值取向。其多样化的整合模式建基于多种整合机制,运用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加以选择,建构过程重点关注主题选择、目标制定、知识建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等环节。但STEAM跨学科整合课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的相应实践活动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专业STEAM教师队伍有待扩大,课程整合能力必须提高;STEAM跨学科课程整合支持系统有待强化,应争取多方面支持;STEAM课程整合的形式主义有待克服,须防止主题的窄化和泛化。

    2019年10期 v.48;No.387 5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 STEAM跨学科课程:整合理念、模式构建及问题反思

    李学书;

    近年来,衍生自STEM教育的STEAM跨学科整合课程颇受世界教育改革关注。它以跨学科整合为核心理念,融合学科知识、儿童经验、社会生活等价值取向。其多样化的整合模式建基于多种整合机制,运用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加以选择,建构过程重点关注主题选择、目标制定、知识建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等环节。但STEAM跨学科整合课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的相应实践活动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专业STEAM教师队伍有待扩大,课程整合能力必须提高;STEAM跨学科课程整合支持系统有待强化,应争取多方面支持;STEAM课程整合的形式主义有待克服,须防止主题的窄化和泛化。

    2019年10期 v.48;No.387 5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课程改革的中国经验

  • 学校课程发展“中国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崔允漷;

    课程改革理想与现实之落差是一种"世界病"。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攻克校本实施的难关,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课程发展模式,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该研究与实践历时22年,坚持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本土行动与国际视野相结合,创建了基于教师、方案、学生三要素互动理论的学校课程发展模式,其是指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围绕学校教育哲学,在学段、学科/学期、单元/课时三个层面整体建构学校课程体系的一套专业规范。该模式通过基于设计的研究,首创从选修课、活动课到校本课程的发展路径;通过开发系列案例,率先建立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规范;重构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专业规范,形成从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到编制学期课程纲要,再到编写新的单元或课时教学方案;利用基于证据的课堂观察,促进教-学-评一致。该模式在实践中持续完善与推广,已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发展的基本样态。

    2019年10期 v.48;No.387 7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 学校课程发展“中国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崔允漷;

    课程改革理想与现实之落差是一种"世界病"。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攻克校本实施的难关,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课程发展模式,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该研究与实践历时22年,坚持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本土行动与国际视野相结合,创建了基于教师、方案、学生三要素互动理论的学校课程发展模式,其是指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围绕学校教育哲学,在学段、学科/学期、单元/课时三个层面整体建构学校课程体系的一套专业规范。该模式通过基于设计的研究,首创从选修课、活动课到校本课程的发展路径;通过开发系列案例,率先建立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规范;重构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专业规范,形成从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到编制学期课程纲要,再到编写新的单元或课时教学方案;利用基于证据的课堂观察,促进教-学-评一致。该模式在实践中持续完善与推广,已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发展的基本样态。

    2019年10期 v.48;No.387 7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 促进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研究与实践

    周文叶;

    长期以来,传统纸笔测验主导着考试、教学与学习。进入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但我们的课堂与教学却很难被撬动——仍旧是偏重记忆、脱离生活情境的知识的讲解、习题的操练,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却始终停留在肤浅、被动的学习上。以新型评价为抓手来改变浅表化的、被动式的学习成为迫切的需求。该研究从评价入手来探索教与学的变革,经历理论研究、模型建构、试点改进和推广应用等四个阶段,初步形成了基于本土的促进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实践方案。此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表现性评价实践模型、嵌入表现性评价的课程方案设计与实施、学校层面促进深度学习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2019年10期 v.48;No.387 8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 促进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研究与实践

    周文叶;

    长期以来,传统纸笔测验主导着考试、教学与学习。进入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但我们的课堂与教学却很难被撬动——仍旧是偏重记忆、脱离生活情境的知识的讲解、习题的操练,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却始终停留在肤浅、被动的学习上。以新型评价为抓手来改变浅表化的、被动式的学习成为迫切的需求。该研究从评价入手来探索教与学的变革,经历理论研究、模型建构、试点改进和推广应用等四个阶段,初步形成了基于本土的促进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实践方案。此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表现性评价实践模型、嵌入表现性评价的课程方案设计与实施、学校层面促进深度学习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2019年10期 v.48;No.387 8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安桂清;

    为学而教是中国教学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教师的教学研究如何通过聚焦学生学习为课堂转型提供支撑亟需方法论层面的探索。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模式历时十年,先后经历模式探索、模式成型和模式推广三个阶段,初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主张、实践模式及多元应用途径。相对于传统课例研究,其突破在于重构了"以学习为中心"的理论内涵,架构了相对系统的实践操作模型,生成了研究成果的多元转化路径。该模式在多个区域的辐射与推广效果表明,其对提升教师和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水平发挥了重要影响力。

    2019年10期 v.48;No.387 96-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安桂清;

    为学而教是中国教学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教师的教学研究如何通过聚焦学生学习为课堂转型提供支撑亟需方法论层面的探索。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模式历时十年,先后经历模式探索、模式成型和模式推广三个阶段,初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主张、实践模式及多元应用途径。相对于传统课例研究,其突破在于重构了"以学习为中心"的理论内涵,架构了相对系统的实践操作模型,生成了研究成果的多元转化路径。该模式在多个区域的辐射与推广效果表明,其对提升教师和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水平发挥了重要影响力。

    2019年10期 v.48;No.387 96-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学科教育新视野

  • 语文课程的层级单位、疆界、维度及古今问题

    王荣生;

    本文从层级单位、疆界、维度、古今四个方面,拓展语文课程研究的视域。课程有科目、具体形态的课程、单元、课节这四个层级单位,语文课程研究的重心将移到单元这一层级单位。语文课程应该是双轨的:一轨是作为中小学独立科目的"语文",一轨是体现在中小学所有科目中的(跨)学科阅读和(跨)学科写作。语文课程要划分内容知识维度和过程技能维度,并关注两者平衡及其关联。古典诗文的教学应"以古对古",在双轨语文课程的框架下,落到单元这个层级单位、重心放在内容维度的"文史哲融合",是可探索的路向。

    2019年10期 v.48;No.387 107-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语文课程的层级单位、疆界、维度及古今问题

    王荣生;

    本文从层级单位、疆界、维度、古今四个方面,拓展语文课程研究的视域。课程有科目、具体形态的课程、单元、课节这四个层级单位,语文课程研究的重心将移到单元这一层级单位。语文课程应该是双轨的:一轨是作为中小学独立科目的"语文",一轨是体现在中小学所有科目中的(跨)学科阅读和(跨)学科写作。语文课程要划分内容知识维度和过程技能维度,并关注两者平衡及其关联。古典诗文的教学应"以古对古",在双轨语文课程的框架下,落到单元这个层级单位、重心放在内容维度的"文史哲融合",是可探索的路向。

    2019年10期 v.48;No.387 107-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试论现代语文学科中文、史、哲的分合

    戴元枝;张心科;

    现代语文独立设科之后,其中的文、史、哲的功能、地位及三者的关系在不同时代各不相同,大致依次呈现出经史文章化、经史语言文学化、文史哲独立化的趋势。文、史、哲的分合与现代语文学科追求学科独立、强调实用功能、突出基础能力、关注学习主体的价值取向有关。语文学科在课程目标、教材选文、能力养成等方面体现的综合性,决定了文、史、哲融合的必然性。

    2019年10期 v.48;No.387 11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试论现代语文学科中文、史、哲的分合

    戴元枝;张心科;

    现代语文独立设科之后,其中的文、史、哲的功能、地位及三者的关系在不同时代各不相同,大致依次呈现出经史文章化、经史语言文学化、文史哲独立化的趋势。文、史、哲的分合与现代语文学科追求学科独立、强调实用功能、突出基础能力、关注学习主体的价值取向有关。语文学科在课程目标、教材选文、能力养成等方面体现的综合性,决定了文、史、哲融合的必然性。

    2019年10期 v.48;No.387 11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全球教育展望征订单

    <正>本刊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承办,课程所秉持"为课程,为学生,为未来"的专业信念,围绕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大变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国家队"。本刊有您感兴趣的领域:1.国际教育改革前沿;2.课程教学基本理论;3.学科教育新视野;4.学习研究与课堂转型;5.课程改革的中国经验;6.海外

    2019年10期 v.48;No.387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 全球教育展望征订单

    <正>本刊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承办,课程所秉持"为课程,为学生,为未来"的专业信念,围绕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大变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国家队"。本刊有您感兴趣的领域:1.国际教育改革前沿;2.课程教学基本理论;3.学科教育新视野;4.学习研究与课堂转型;5.课程改革的中国经验;6.海外

    2019年10期 v.48;No.387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 诚邀

    <正>《全球教育展望》秉持"全球视野,中国行动"的办刊理念,追踪国际教育改革战略与学术前沿,研究中国课程大变革的现实,讲述课程教学的精彩故事,引领"中国经验,世界共享"的潮流。本刊主要设置如下栏目:1.国际教育改革前沿2.课程教学基本理论3.学科教育新视野4.学习研究与课堂转型5.课程改革的中国经验

    2019年10期 v.48;No.387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诚邀

    <正>《全球教育展望》秉持"全球视野,中国行动"的办刊理念,追踪国际教育改革战略与学术前沿,研究中国课程大变革的现实,讲述课程教学的精彩故事,引领"中国经验,世界共享"的潮流。本刊主要设置如下栏目:1.国际教育改革前沿2.课程教学基本理论3.学科教育新视野4.学习研究与课堂转型5.课程改革的中国经验

    2019年10期 v.48;No.387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