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畅;
<正>2017年4月30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美国教育研究年会正在召开。这天下午,亨利·刚萨雷斯会议中心的一间会议室里,一场题为"质性研究:跨越四代人的历史"的研讨会即将开始。四月末的德州已进入盛夏,窗外骄阳似火,晌午之后,室内冷气十足。早早入场占座的听众们虽已冻得瑟瑟发抖,但仍兴致勃勃地相互交谈着。最令他们兴奋的是,这场研讨会罕见地聚齐了几位平时极少会在同一场合出现的"大人物"。但大家最期待的,似乎并不是这些大人物的报
2018年06期 v.47;No.371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刘畅;
<正>2017年4月30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美国教育研究年会正在召开。这天下午,亨利·刚萨雷斯会议中心的一间会议室里,一场题为"质性研究:跨越四代人的历史"的研讨会即将开始。四月末的德州已进入盛夏,窗外骄阳似火,晌午之后,室内冷气十足。早早入场占座的听众们虽已冻得瑟瑟发抖,但仍兴致勃勃地相互交谈着。最令他们兴奋的是,这场研讨会罕见地聚齐了几位平时极少会在同一场合出现的"大人物"。但大家最期待的,似乎并不是这些大人物的报
2018年06期 v.47;No.371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罗云;张雯闻;
本文从《质化研究方法》课堂上学生的现实困惑出发,陈述了任何个体皆为时空关系意义脉络中的社会存在,因此,在质化的小样本研究中,都并非局限于个体主义的就事论事,质化研究需要将样本放置到其所在脉络中展开,还原微观个体与宏观脉络的实现关联,以此达致对现象的理解。也正因此,质化研究超越小样本迈向更大意义成为可能。超越小样本迈向更大意义如何实现?本文结合相关研究范例进行剖析并给出了原则性建议。
2018年06期 v.47;No.371 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罗云;张雯闻;
本文从《质化研究方法》课堂上学生的现实困惑出发,陈述了任何个体皆为时空关系意义脉络中的社会存在,因此,在质化的小样本研究中,都并非局限于个体主义的就事论事,质化研究需要将样本放置到其所在脉络中展开,还原微观个体与宏观脉络的实现关联,以此达致对现象的理解。也正因此,质化研究超越小样本迈向更大意义成为可能。超越小样本迈向更大意义如何实现?本文结合相关研究范例进行剖析并给出了原则性建议。
2018年06期 v.47;No.371 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乔雪峰;
近些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质化研究论文。由于国际期刊在学术规范方面与国内期刊不尽相同,如何按照国际期刊要求分析质化研究数据并撰写论文成为许多研究者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SSCI期刊已发表的论文,阐述研究者在质化数据分析、研究发现、讨论这三个主要环节常用的方法。本文可以为质化研究者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8年06期 v.47;No.371 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乔雪峰;
近些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质化研究论文。由于国际期刊在学术规范方面与国内期刊不尽相同,如何按照国际期刊要求分析质化研究数据并撰写论文成为许多研究者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SSCI期刊已发表的论文,阐述研究者在质化数据分析、研究发现、讨论这三个主要环节常用的方法。本文可以为质化研究者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8年06期 v.47;No.371 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沈茜;卢立涛;
扎根理论作为一种研究路径或方式,在我国教育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扎根理论获取的本土理论也是层出不穷。扎根理论具有一套严格的系统化分析程序,数据编码是其关键环节,扎根理论通过对数据的三级编码而实现从经验数据到分析性理论的过渡。从已有研究文献看,教育领域内关于扎根理论的应用性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特征,也呈现出一些不足。通过对文献及实证研究的分析,可发现扎根理论在我国教育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它自身也具备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值得深入反思和讨论的问题,如扎根理论"定位"问题,使用的必要性与科学性问题以及"中国化"问题等。
2018年06期 v.47;No.371 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沈茜;卢立涛;
扎根理论作为一种研究路径或方式,在我国教育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扎根理论获取的本土理论也是层出不穷。扎根理论具有一套严格的系统化分析程序,数据编码是其关键环节,扎根理论通过对数据的三级编码而实现从经验数据到分析性理论的过渡。从已有研究文献看,教育领域内关于扎根理论的应用性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特征,也呈现出一些不足。通过对文献及实证研究的分析,可发现扎根理论在我国教育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它自身也具备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值得深入反思和讨论的问题,如扎根理论"定位"问题,使用的必要性与科学性问题以及"中国化"问题等。
2018年06期 v.47;No.371 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宋萑;
质性研究近年来在国内逐渐兴起,但其中存在不少误解、误用,也引发不少的质疑。本文首先梳理质性研究的四种范式属性:脉络性、意义性、诠释性和主体性;进而对有关质性研究的四类误解进行回应,提出质性研究并不只是资料收集工具手段;也并非基于个人经验的思辨;更不是简单的资料归纳;亦不适用于量化评估标准。
2018年06期 v.47;No.371 5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宋萑;
质性研究近年来在国内逐渐兴起,但其中存在不少误解、误用,也引发不少的质疑。本文首先梳理质性研究的四种范式属性:脉络性、意义性、诠释性和主体性;进而对有关质性研究的四类误解进行回应,提出质性研究并不只是资料收集工具手段;也并非基于个人经验的思辨;更不是简单的资料归纳;亦不适用于量化评估标准。
2018年06期 v.47;No.371 5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钟景迅;王青华;
理论体系、观点或概念等对于教育质性研究"可为"体现在:它对质性研究具有启发和指导的作用,它可以深化质性研究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理解,有利于质性研究者能更好地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去开展研究,也有利于质性研究者能更深入、更有效率地开展研究;但它对教育质性研究却也"可不为":教育质性研究可借助理论,但并非一定要创设理论,因为这与研究者本身所具备的理论素养以及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有很大关系。教育质性研究如要达致创设某一理论观点或概念,就要坚持自下而上的理论建构思路,运用持续比较的资料搜集和分析逻辑,不断修正、反思理论形成过程,从教育实地调研的一手资料出发,构建出符合中国情境和特色的教育理论内容。
2018年06期 v.47;No.371 6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钟景迅;王青华;
理论体系、观点或概念等对于教育质性研究"可为"体现在:它对质性研究具有启发和指导的作用,它可以深化质性研究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理解,有利于质性研究者能更好地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去开展研究,也有利于质性研究者能更深入、更有效率地开展研究;但它对教育质性研究却也"可不为":教育质性研究可借助理论,但并非一定要创设理论,因为这与研究者本身所具备的理论素养以及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有很大关系。教育质性研究如要达致创设某一理论观点或概念,就要坚持自下而上的理论建构思路,运用持续比较的资料搜集和分析逻辑,不断修正、反思理论形成过程,从教育实地调研的一手资料出发,构建出符合中国情境和特色的教育理论内容。
2018年06期 v.47;No.371 6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陈静静;
为了解决日本公立教育危机,日本政府采用"宽松教育"的政策来解决矛盾,但并未真正奏效。佐藤学在深刻分析日本教育危机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改革系统,包括"愿景""哲学"和"活动系统"三个方面。"学习共同体"的展开是以"倾听"作为核心和媒介的,"倾听"不但是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重要方式,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内涵发展乃至社会生态变革的路径。佐藤学以"宁静倾听""同侪互助""高品质学习"为核心的"宁静的课堂革命"为突破口,系统化重构了整个教育生态。学习共同体的改革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和借鉴。
2018年06期 v.47;No.371 7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陈静静;
为了解决日本公立教育危机,日本政府采用"宽松教育"的政策来解决矛盾,但并未真正奏效。佐藤学在深刻分析日本教育危机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改革系统,包括"愿景""哲学"和"活动系统"三个方面。"学习共同体"的展开是以"倾听"作为核心和媒介的,"倾听"不但是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重要方式,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内涵发展乃至社会生态变革的路径。佐藤学以"宁静倾听""同侪互助""高品质学习"为核心的"宁静的课堂革命"为突破口,系统化重构了整个教育生态。学习共同体的改革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和借鉴。
2018年06期 v.47;No.371 7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彭韬;林凌;
本文尝试诠释和重构赫尔巴特在《1802年教育学讲座》中提出的"教育机智"的概念,考察该词作为教育学概念的历史和内涵,并探讨"教育机智"理论作为赫尔巴特教育学理论的起点与其教育行动理论的关联。在赫尔巴特之后,"教育机智"相关理论不仅得到了赫尔巴特学派和精神科学教育学的延续和发展,也得到了当代实证研究者的关注。
2018年06期 v.47;No.371 8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彭韬;林凌;
本文尝试诠释和重构赫尔巴特在《1802年教育学讲座》中提出的"教育机智"的概念,考察该词作为教育学概念的历史和内涵,并探讨"教育机智"理论作为赫尔巴特教育学理论的起点与其教育行动理论的关联。在赫尔巴特之后,"教育机智"相关理论不仅得到了赫尔巴特学派和精神科学教育学的延续和发展,也得到了当代实证研究者的关注。
2018年06期 v.47;No.371 8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匡瑛;
职业继续教育与培训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欧盟一直非常重视职业继续教育与培训中的WBL,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有机整合了知识与行动,实现了知识的转换,从而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成人学习的有效性与积极性。因此,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创新实践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值得我国关注的有:持续的政策激励与组合式的保障,灵活多样的实施方式与聚焦全技能、健全的经验认证机制、需求导向的定制化终身化服务四个方面。
2018年06期 v.47;No.371 10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 匡瑛;
职业继续教育与培训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欧盟一直非常重视职业继续教育与培训中的WBL,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有机整合了知识与行动,实现了知识的转换,从而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成人学习的有效性与积极性。因此,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创新实践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值得我国关注的有:持续的政策激励与组合式的保障,灵活多样的实施方式与聚焦全技能、健全的经验认证机制、需求导向的定制化终身化服务四个方面。
2018年06期 v.47;No.371 10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 陆素菊;
教师作为职教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保证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基于对日本职业培训指导员培育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培育实践的分析得出,作为日本技术教育的重要基石,日本职业培训指导员培育的制度特点在于:紧贴国家产业发展需要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培育目标定位、基于法律依据的权威性和专业培育机构的正统性确保、职前培养与在职研修相互贯通的体系建构、重视专业实践能力兼顾基础性的课程开发、国家主导与部门合作相互制衡的制度与机制保障,这些都可以为我国职教教师培育的制度创新提供启示。
2018年06期 v.47;No.371 1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陆素菊;
教师作为职教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保证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基于对日本职业培训指导员培育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培育实践的分析得出,作为日本技术教育的重要基石,日本职业培训指导员培育的制度特点在于:紧贴国家产业发展需要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培育目标定位、基于法律依据的权威性和专业培育机构的正统性确保、职前培养与在职研修相互贯通的体系建构、重视专业实践能力兼顾基础性的课程开发、国家主导与部门合作相互制衡的制度与机制保障,这些都可以为我国职教教师培育的制度创新提供启示。
2018年06期 v.47;No.371 1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付雪凌;石伟平;
美国"生涯技术教育共同核心标准"出台旨在推动美国各州生涯技术教育的一致性并提高质量。共同核心标准包括生涯准备的实践要求、16个职业生涯群的"入行基本要求"和79个职业生涯通道的"入职基本要求"。各州将新标准与现有标准进行比对,明确采用方式;依据标准开发学习项目和课程是实施的重要载体。美国"生涯技术教育共同核心标准"对我们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开发和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标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018年06期 v.47;No.371 12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 付雪凌;石伟平;
美国"生涯技术教育共同核心标准"出台旨在推动美国各州生涯技术教育的一致性并提高质量。共同核心标准包括生涯准备的实践要求、16个职业生涯群的"入行基本要求"和79个职业生涯通道的"入职基本要求"。各州将新标准与现有标准进行比对,明确采用方式;依据标准开发学习项目和课程是实施的重要载体。美国"生涯技术教育共同核心标准"对我们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开发和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标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018年06期 v.47;No.371 12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
<正>1918年,博比特出版《课程》,学界普遍视之为第一本课程专著。时光荏苒,转瞬百年。经过历代学人对课程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课程研究已成为教育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为此,《全球教育展望》特设"课程研究百年"栏目,向专家学者征集优秀稿件。征稿范围1.以多元视角透视课程研究的百年发展历程,梳理其发展脉络、典型特征及发展规律;
2018年06期 v.47;No.371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正>1918年,博比特出版《课程》,学界普遍视之为第一本课程专著。时光荏苒,转瞬百年。经过历代学人对课程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课程研究已成为教育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为此,《全球教育展望》特设"课程研究百年"栏目,向专家学者征集优秀稿件。征稿范围1.以多元视角透视课程研究的百年发展历程,梳理其发展脉络、典型特征及发展规律;
2018年06期 v.47;No.371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
<正>《全球教育展望》秉持"全球视野,中国行动"的办刊理念,追踪国际教育改革战略与学术前沿,研究中国课程大变革的现实,讲述课程教学的精彩故事,引领"中国经验,世界共享"的潮流。本刊主要关注五大领域:1.国际教改战略2.课程理论与政策3.教学理论与技术4.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5.教师教育改革
2018年06期 v.47;No.371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正>《全球教育展望》秉持"全球视野,中国行动"的办刊理念,追踪国际教育改革战略与学术前沿,研究中国课程大变革的现实,讲述课程教学的精彩故事,引领"中国经验,世界共享"的潮流。本刊主要关注五大领域:1.国际教改战略2.课程理论与政策3.教学理论与技术4.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5.教师教育改革
2018年06期 v.47;No.371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