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元祥;夏玉环;李新;
实践能力是指个体通过认识世界、利用工具在特定情景中作用于客观世界,并参与社会交往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特征和和心理特征,包括认知性实践能力、工具性实践能力和交往性实践能力三大维度,每个维度都有其关键指标及行为表现。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深圳市L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践能力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实践能力及其培养存在诸多不足。构建实践能力监测系统,促进实践能力发展,关照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重视实践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性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社会性投入,是当前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根本要求。
2017年09期 v.46;No.362 86-10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4K] - 黄瑾;王晓棠;
在当前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全球化追求之背景下,基于质量监测的视角加强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评估已受到空前关注。美国的早期儿童评价方案体现了其较为突出的特点,即评价目的聚焦于促进儿童发展、推动政策制定;评价内容体现多元化,同时关注学习结果和能力导向;评价工具显现以观察评定量表和叙事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系统组织彰显出评价主体多元参与、共同协商,评价数据全面公开的特点。它对于思考和构建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完善质量监测内容指标、建设多元化评估工具等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2017年09期 v.46;No.362 10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 周寅;汪霞;
通识课程教学的质量是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关注的重点。本文以哈佛大学为个案,通过分析其评价组织架构、评价方式手段以及教学提升策略来探究通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特点。哈佛大学采取"监控-诊断-改进"的路径,师生作为评价主体积极参与各类评价活动,形成了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的通识教育质量评价文化。
2017年09期 v.46;No.362 118-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