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专家访谈

  • 教育神经科学的价值与学科发展的挑战——与国际心智、脑与教育学会会长丹尼尔·安萨里教授的对话

    周加仙;舒新越;

    教育神经科学是将神经科学、心理学、教育学整合起来,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横跨文理的新兴交叉学科。割裂这三者的关系,将无法把握教育神经科学的内涵,正如英国的保尔斯教授一样。本文主要围绕着三个方面,对教育神经科学的学科建制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教育神经科学的核心研究问题与总体研究框架、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证据在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以及教育神经科学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教育神经科学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是人脑的可塑性,文化和教育会塑造人脑的神经功能,例如,阅读与数学的习得会产生脑的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教育神经科学的发展还面临着理论、实践与伦理道德方面的挑战。

    2017年06期 v.46;No.359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核心素养

  •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设计:大观念的视角

    邵朝友;崔允漷;

    大观念的理解与运用体现出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促进学习迁移的大观念有助于落实核心素养,隐含主要问题的大观念架构起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在实践运作时,从大观念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需要考虑五项关键行动,即选择核心素养等既有目标、从既有目标中确定大观念、依托大观念形成一致性的目标体系、基于大观念的学习要求设计评价方案、围绕主要问题创设与组织学习活动。

    2017年06期 v.46;No.359 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TIMSS和PISA数学测评分析框架比较分析

    王鼎;李宝敏;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化,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在测评中的体现日益得到关注,大规模数学测评分析框架的构建,特别是框架中数学内容领域和核心素养,以及两者的整合是值得关注的地方。本文对PISA数学测评及TIMSS数学测评(八年级)在测评分析框架两个方面——内容领域和过程领域上进行梳理分析。本文指出两个测评在内容领域上呈现出共同的核心内容,但在具体内容领域维度上试题分布存在着不同;在过程领域上,两者都注重问题解决,但是PISA数学测评有别于TIMSS数学测评侧重以知识为线索的测评框架设计,体现出以问题解决和核心素养为重心的测评框架设计模式。本文进一步分析指出这两种不同的框架设计是来源于对课程的不同理解或关注,国内大规模数学测评分析框架应从测评学生应知应会走向应能,同时着重体现问题解决过程中核心素养的测评。

    2017年06期 v.46;No.359 2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国内外财经素养教育政策概述

    王春春;

    财经素养教育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已先后制定了财经素养教育国家战略提升国民财经素养,成立了政府部门主导的专门机构,负责协同多部门联合推动财经素养教育,积极倡导以学校为主、其他途径为辅开展财经素养教育,并研制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或能力框架,为开展全民财经素养教育提供参考。我国财经素养教育政策框架已基本形成,财经素养教育研究和实践也都在蓬勃开展,但仍存在受重视程度不高、系统性不强、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2017年06期 v.46;No.359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课程与教学

  • 丛林学校的历史发展与课程设计

    陈丹;

    丛林学校的源头是北欧注重野外生活的文化传统。二十世纪末,英国教育界借鉴丹麦等国家丛林学校的经验,推行教育改革,形成一股国际性潮流。本文考察了丛林学校的背景、发展现状与趋势,归纳了丛林学校的教育目标、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户外教育环境设计和项目管理的要素和运作模式,总结了有关丛林学校实践的实证研究发现,对丛林学校的影响和未来发展做出了评价。

    2017年06期 v.46;No.359 4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渗透式导向的两种科学论证教学模型述评

    弭乐;郭玉英;

    科学论证作为核心素养的要素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表明科学论证教学可分为三种教学策略:结构式、科学社会式和渗透式。其中渗透式教学策略将论证作为一种工具,帮助学生构建、理解科学规律和科学文化实践活动,符合我国分科教学实际。美国科学论证教学研究起步较早,目前有两种典型的渗透式教学模型:新版ADI模型和PCRR模型。经过质性研究发现:前者适合实验教学;后者适合概念或规律教学。两种教学模型能够为我国开展科学论证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并为核心素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2017年06期 v.46;No.359 6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教育基本理论

  • 杜威论“好教师”与“弱教师”

    涂诗万;

    杜威认为好教师具有三重角色:学问的领袖、学生的领袖和社会的领袖。杜威认为"弱教师"主要有三种类型:机械的教师、无精打采的教师和怯懦的教师。"弱教师"的形成有思想认识、经济待遇等多方面的原因,可通过教师教育改革、发挥教师组织的作用和建设更民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等途径,促使"弱教师"变为好教师。

    2017年06期 v.46;No.359 7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论洛克的政治精英教育

    梁君;

    洛克的《教育漫话》真正的教育对象,不是平民子弟,也不是普通绅士,而是政治精英。《教育漫话》所勾勒的关键素养有:良好的教养;坚忍;遵从理性、克制偏好;慷慨正直;爱好名誉;辅助德行的知识与技能。这些关键素养处处指向政治事业。在德行的培养中,洛克认为,对于儿童来说,谦逊比自信更重要。在知识与技能中,洛克专门强调年轻绅士要潜心研究自然法的经典著作,这与洛克本人的政治理论是相契的。在教育的实施方面,洛克主张,政治精英教育的总原则是顺应天性,采取私人教育的方式,杜绝辩论习气,极力主张从小就培养年轻绅士(口头和书面)讲故事的能力。洛克的"白板说"指的是人的头脑中没有天赋观念,但并不是说人没有天生的禀赋或倾向,因此由"白板说"并不能推导出"教育万能论"。

    2017年06期 v.46;No.359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Education作为一种政治哲学:洛克的教育观念

    韦永琼;

    在洛克看来,人的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就属于宏观性的政治设计规划之下的。虽然家庭教育是私人家庭内部的事,但就政府-国家的视角来看,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则未来一国公民的良好素养是无从谈起的。从洛克这里出发来探讨教育在什么意义上是属于政治哲学视野范围内的,或者,教育在洛克这里是如何隶属于他的政治设计方案之中的?这是一个此前的洛克研究未曾详细论及的主题。在此基础之上,文中分析了洛克政治哲学中的家庭教育"三权分立"问题。

    2017年06期 v.46;No.359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调查研究

  • 三省市初中生家庭作业负担研究

    陈国明;

    本研究从每天家庭作业时间、家庭作业类型、家庭作业难度感受和家庭作业焦虑情绪四方面构建家庭作业负担的指标,通过对上海、河南和重庆3省市1745名初中生的问卷调查,从地区、学科、学业水平等维度对初中生家庭作业负担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1)初中生家庭作业负担的总体状况较为合理;(2)家庭作业负担在时间、(部分)作业类型、难度感受、焦虑情绪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3)家庭作业时间、家庭作业难度感受和家庭作业焦虑情绪存在显著的学业水平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重新认识家庭作业的性质与功能,完善家庭作业负担指标结构;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减轻学生某些方面不合理的家庭作业负担;理性看待家庭作业负担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2017年06期 v.46;No.359 10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 小学数学教师MPCK的调查与分析

    鲍银霞;

    数学学科教学知识(MPCK)是关于数学内容"教学化"的知识,是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以广东省为例,采用分层抽样和整体抽样相结合的方式,运用自主研制的调查工具对小学数学教师MPCK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学数学教师MPCK总体表现处于中等水平,但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城乡教师MPCK发展不均衡,城乡结合部和农村教师MPCK发展是薄弱环节。相比而言,教师在内容维度表现相对最为薄弱,在学生维度表现相对较好,在教学维度的表现居于内容维度和学生维度中间,但三个维度均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保障,力争抬高"底部";优化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结构,提升教师学科知识水平;聚焦教师专业发展薄弱环节,增强研修活动效果。

    2017年06期 v.46;No.359 11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 遇見好書

    <正>"课堂研究"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是通过教学研究,尝试解决课堂教学直面的种种问题,建构明日之课堂实践可能性的场域;对于研究者而言,是教育学概念内涵的发现与再发现的场域。本书延续《读懂课堂》的思想精髓,深入课堂研究的真实现场,探讨课堂转型的意蕴和课堂研究的特质。第1编"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领导读者重新审视"学"与"教"及其关系。第2编"课堂研究的视角"分别考察了问题学习、自主学习、协同学习、三维目标、课堂互动研究、课堂话语分析等多个不同的课堂研究理论,探索教学创造的多维逻辑。第3编

    2017年06期 v.46;No.359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 诚邀

    <正>《全球教育展望》秉持"全球视野,中国行动"的办刊理念,追踪国际教育改革战略与学术前沿,研究中国课程大变革的现实,讲述课程教学的精彩故事,引领"中国经验,世界共享"的潮流。本刊主要关注五大领域:1.国际教改战略2.课程理论与政策3.教学理论与技术4.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5.教师教育改革近期将设置名家专访、核心素养、儿童研究、课堂转型、评价创新、中考高考改革、普职融合、中国课程智慧、教师专业发展、教研员专业标准、课程实施监测等专栏。

    2017年06期 v.46;No.359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