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专家访谈

“核心素养”研究

  •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

    张华;

    "核心素养"是适应信息时代对人的自我实现、工作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新挑战而诞生的概念。"核心素养观"是我国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它指向于构建我国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和美国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确立起影响深远的核心素养框架,以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当前,世界共同追求的核心素养即协作、交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即"4C’s"。核心素养是人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需要恰当处理素养与知识、素养与情境、素养与表现、核心素养与基本技能之关系。

    2016年04期 v.45;No.345 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课程与教学

  •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问卷的编制

    胡惠闵;陈国明;

    对课业负担的测量与调查有助于了解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真相。本研究以文献分析为基础,结合访谈和半开放式问卷,从客观负荷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建构了课业负担并形成了课业负担的预测问卷。以448名初中生为被试,运用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检验表述的适切性,项目的区分度和通俗度以及问卷结构的合理性,形成了正式问卷。以1629名初中生为被试对正式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表明课业负担正式问卷具有较好的理论构想与信、效度水平,是研究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一个有效工具。在此基础上,对课业负担的问卷结构与调查方式提出了建议。

    2016年04期 v.45;No.345 2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 让儿童成“人”:学校层面课程整合迷失和回归的原点

    王丽华;

    学校课程整合的应然追求是让每位儿童成"人"。从儿童成"人"的个人和社会维度的基本意蕴出发,指向儿童成"人"的学校课程整合是通过学校层面的课程设计以实现个人、社会和知识的整合,在师生的参与中作出自下而上的课程决策。反观学校层面课程整合的现状,形式化的课程整合和儿童的客体化、功利化的课程整合和儿童的工具化是其迷失的具体表现。学校课程整合的理性回归需要校内外共同努力,具体而言:校内应从理想的儿童形象出发进行课程整合的整体设计并赋权师生,校外应为学校课程整合提供前瞻性的政策指引和理性的地方支持。

    2016年04期 v.45;No.345 4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国际与比较教育

  • 共同文化的寻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课程改革的新保守主义趋势

    邓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面临多元文化主义挑战,历届政府发起或支持课程改革,试图制定和实施全国性的统一课程标准,以维护美国的共同文化与核心价值,呈现出新保守主义趋势。与国家课程改革相呼应,美国教育新保守主义者也主张美国社会应该共享共同文化,并与政府取得联盟,积极推动国家课程的建立。

    2016年04期 v.45;No.345 5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全球化背景下专业主义教师培养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赵萍;

    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学专业性和专业认识论的最新发展构成了专业主义教师培养改革的动力基础,在此影响下,国际社会的教师培养改革形成了"基于实践"和"基于研究"两种主要路径,以及向着"研究丰富型"教师培养发展的新趋势。"基于实践"的教师培养专业化改革强调,延长师范生的实践学习时间,融合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强化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基于研究"的教师培养专业化改革强调加大教育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比重,鼓励师范生开展"教师研究"。"研究丰富型"教师培养尝试将"基于实践"和"基于研究"的教师培养相互结合,形成更加融合、更加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师培养模式。"基于实践"、"基于研究"和"研究丰富型"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提升大学教师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6年04期 v.45;No.345 6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学科教育

  • 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地位及养成

    蔡铁权;

    弘扬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界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学术界对科学精神内涵阐释的介绍,又对处于历史文化境脉中的西方科学精神源流的梳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精神的论辩,从而对科学精神具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正确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基础科学教育中实践科学精神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希冀科学精神的养成从课程到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策略都能得到落实。

    2016年04期 v.45;No.345 7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从立德树人看小学语文教科书德育内容的改进——基于苏教版与人教版的比较研究

    夏惠贤;李国栋;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学科"文以载道,诗以言志"的特点决定了它承载着重要的德育使命。本研究将立德树人涵盖的德育内容分解成"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四个维度,采用频度统计和文本分析的方法,选取苏教版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作为对象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横向分布上,四个维度的频度差异显著;在纵向衔接上,四个维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层";在微观设计上,存在着单元主题淡化、插图情境与学生实际生活缺乏联系的现象。为改进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德育内容设计,研究者提出应改变德育内容分布过于不均的状况,注重德育内容衔接的连续性和贯通性,强化德育内容微观设计的主题性和情境性。

    2016年04期 v.45;No.345 9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 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师知识状况的调查研究

    韩继伟;马云鹏;

    PISA和TIMSS等国际大型比较项目不仅引起了世界各国对学生数学、科学和阅读上的学科素养的关注,随之也引起了与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密切相关的教师专业素养的关注。为了了解目前职前和在职数学教师的教师知识状况能否满足教学的需要,本研究通过测验调查了三个城市的150名初中数学教师和8所高等师范院校427名数学专业职前教师的教师知识状况。主要调查他们的教育理论知识、数学课程知识、数学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调查结果显示: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师知识整体状况良好,但不同类型学校间教师知识水平不均衡,学校越好,教师的知识水平越高。另外,研究还发现:在职教师与职前教师在教师知识上具有阶段性差异。

    2016年04期 v.45;No.345 10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小学生对数学题目的自我评估与改进

    吕玉英;

    自我评估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高阶层级。通过观察和分析小学生对数学题目的自我评估与改进发现,小学生在模拟出题解题和自我评估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突破数学就是计算的迷思,而且不断提升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表征能力,在考虑数学问题情境之外还考虑数值关系,特别是关注可以合理解题的数值讯息及其关系,并最终达成透彻理解数学题目的内容和结构。

    2016年04期 v.45;No.345 118-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2016年《全球教育展望》 欢迎订阅 欢迎来稿

    <正>《全球教育展望》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承办。《全球教育展望》入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全球教育展望》秉持"全球考量、本土行动"的办刊理念,紧密追踪全球教育研究的最新理论,重点反映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特别是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和热点问

    2016年04期 v.45;No.345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