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课程与教学

  • 关于教学改革的原点思考

    余文森;

    教学的原点即教学的本原、本意、本质、本义,是教学之为教学的根本,教学的原点问题具有根基性和方向性。必须从教学原点来思考和寻找教学改革的主题和路径,才能确保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具体来说,教学改革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知识与能力和素养的关系、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就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针对性而言,我们强调要强化学弱化教;强化能力和素养,弱化知识;强化课外活动,弱化课堂教学。但是任何改革都不能走极端,所谓的"弱化"也决不是"虚化"的意思,而是还原其本位、本意的意思。

    2015年05期 v.44;No.334 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关于教学改革的原点思考

    余文森;

    教学的原点即教学的本原、本意、本质、本义,是教学之为教学的根本,教学的原点问题具有根基性和方向性。必须从教学原点来思考和寻找教学改革的主题和路径,才能确保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具体来说,教学改革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知识与能力和素养的关系、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就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针对性而言,我们强调要强化学弱化教;强化能力和素养,弱化知识;强化课外活动,弱化课堂教学。但是任何改革都不能走极端,所谓的"弱化"也决不是"虚化"的意思,而是还原其本位、本意的意思。

    2015年05期 v.44;No.334 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教学的文化实践性研究:走向新的教学理解

    程良宏;

    作为师生人生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学生活需要促进人生发展和意义延续。由于人是文化依附和文化延续、创造的双重存在,因而教学需承担起文化传承与创造的使命,以使师生获得文化生命的更新与发展。这就需要研究教学的文化属性,从文化的角度对教学予以体认和思考,以便在技术日益渗透、影响、甚至宰制着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今天,寻找超越技术理性桎梏的新教学理解路径。

    2015年05期 v.44;No.334 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教学的文化实践性研究:走向新的教学理解

    程良宏;

    作为师生人生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学生活需要促进人生发展和意义延续。由于人是文化依附和文化延续、创造的双重存在,因而教学需承担起文化传承与创造的使命,以使师生获得文化生命的更新与发展。这就需要研究教学的文化属性,从文化的角度对教学予以体认和思考,以便在技术日益渗透、影响、甚至宰制着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今天,寻找超越技术理性桎梏的新教学理解路径。

    2015年05期 v.44;No.334 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教材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的二元对立与超越——基于杜威教材心理化的概念分析

    漆涛;

    教材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的矛盾贯穿了教材发展的历史。对于如何调和这对矛盾人们做了诸多尝试。杜威的做法是教材心理化。通过分析教材心理化概念的分析对象、语言环境、理论体系,发现:第一,杜威的教材心理化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教材理论。教材心理化是学生经验的合理诉求。杜威基于经验概念的重构以组织教材作为方式调和了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的矛盾。第二,杜威教材心理化的现实背景是其活动课程的课程形态,杜威的教材理论要置于活动课程中才有实践意义。教材心理化提供的启示是:在学科课程中要实现教材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的统一,需要关注知识形态的转变和教师对教材的处理。

    2015年05期 v.44;No.334 2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教材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的二元对立与超越——基于杜威教材心理化的概念分析

    漆涛;

    教材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的矛盾贯穿了教材发展的历史。对于如何调和这对矛盾人们做了诸多尝试。杜威的做法是教材心理化。通过分析教材心理化概念的分析对象、语言环境、理论体系,发现:第一,杜威的教材心理化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教材理论。教材心理化是学生经验的合理诉求。杜威基于经验概念的重构以组织教材作为方式调和了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的矛盾。第二,杜威教材心理化的现实背景是其活动课程的课程形态,杜威的教材理论要置于活动课程中才有实践意义。教材心理化提供的启示是:在学科课程中要实现教材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的统一,需要关注知识形态的转变和教师对教材的处理。

    2015年05期 v.44;No.334 2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教育理论

  • “真实性评价”之辨

    杨向东;

    真实性评价兴起于美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并逐渐成为席卷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评价改革思潮。虽然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真实性评价的内涵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任务驱动(task-driven)的真实性评价观强调评价任务与现实生活任务或情境的吻合程度,而建构驱动(construct-driven)的真实性评价观则主张不仅要关注评价任务的现实性,更要关注这些任务是否指向对真实性学业成就的考查。分析表明,后者不仅有助于克服前一种观点的行为主义、操作主义和经验主义等弊端,在深层次上提供判断各种任务现实程度的一种途径,而且为如何简化现实任务以适应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奠定了理论基础。这种真实性评价和学校日常课程、教学相整合,就会成为一种促进学生真实性学业成就发展的有力手段。按照这种观点,真实性评价属于表现性评价的一种,和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在内涵上具有一致性。

    2015年05期 v.44;No.334 3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 “真实性评价”之辨

    杨向东;

    真实性评价兴起于美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并逐渐成为席卷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评价改革思潮。虽然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真实性评价的内涵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任务驱动(task-driven)的真实性评价观强调评价任务与现实生活任务或情境的吻合程度,而建构驱动(construct-driven)的真实性评价观则主张不仅要关注评价任务的现实性,更要关注这些任务是否指向对真实性学业成就的考查。分析表明,后者不仅有助于克服前一种观点的行为主义、操作主义和经验主义等弊端,在深层次上提供判断各种任务现实程度的一种途径,而且为如何简化现实任务以适应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奠定了理论基础。这种真实性评价和学校日常课程、教学相整合,就会成为一种促进学生真实性学业成就发展的有力手段。按照这种观点,真实性评价属于表现性评价的一种,和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在内涵上具有一致性。

    2015年05期 v.44;No.334 3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 学习投入度调查: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新视角

    汪雅霜;汪霞;

    美国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是基于学生视角来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典型代表。总结和分析学习投入度调查的总体情况、问卷的具体维度以及调查结果的应用,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提供新的视角和经验,一是培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质量文化,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完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开发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测量工具;三是提高调查结果的应用价值,使其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2015年05期 v.44;No.334 50-5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学习投入度调查: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新视角

    汪雅霜;汪霞;

    美国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是基于学生视角来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典型代表。总结和分析学习投入度调查的总体情况、问卷的具体维度以及调查结果的应用,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提供新的视角和经验,一是培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质量文化,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完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开发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测量工具;三是提高调查结果的应用价值,使其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2015年05期 v.44;No.334 50-5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教育评估中的情境效应分析——以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评估为例

    陈芳;

    本文以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例,通过高阶线性模型探讨了评估研究中的情境效应。本研究表明:学生英语能力是影响学生对于课标评价的最重要因素;而教师理解和实施课程标准的能力自评在多个方面与所在学校学生英语能力没有显著关系;作为课标载体的教材和学校管理层的重视等其他的校际差异对于课标的评价、理解和实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015年05期 v.44;No.334 5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 教育评估中的情境效应分析——以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评估为例

    陈芳;

    本文以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例,通过高阶线性模型探讨了评估研究中的情境效应。本研究表明:学生英语能力是影响学生对于课标评价的最重要因素;而教师理解和实施课程标准的能力自评在多个方面与所在学校学生英语能力没有显著关系;作为课标载体的教材和学校管理层的重视等其他的校际差异对于课标的评价、理解和实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015年05期 v.44;No.334 5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公民与道德教育

  • 何为“公民意识”?——中国“公民意识”概念的官方定义及其特征分析

    檀传宝;

    "公民意识"的培育是公民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什么是"公民意识"?对于各国公民教育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拟以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三个最重要的政策文本为分析样本,解读中国官方对于"公民意识"的理解与界定。正确解读中国官方关于"公民意识"的界定,需要从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文明这三个角度去进行。从另外一个维度看,这三个角度也可以被看做中国官方"公民意识"范畴的三大基本特征。而这三个角度或三大基本特征,实质上也是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追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目标在"核心价值观"或"公民意识"教育上合乎逻辑的具体分解。因此对于中国官方"公民意识"的准确理解,应当是一种"三位一体"的理解。

    2015年05期 v.44;No.334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何为“公民意识”?——中国“公民意识”概念的官方定义及其特征分析

    檀传宝;

    "公民意识"的培育是公民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什么是"公民意识"?对于各国公民教育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拟以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三个最重要的政策文本为分析样本,解读中国官方对于"公民意识"的理解与界定。正确解读中国官方关于"公民意识"的界定,需要从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文明这三个角度去进行。从另外一个维度看,这三个角度也可以被看做中国官方"公民意识"范畴的三大基本特征。而这三个角度或三大基本特征,实质上也是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追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目标在"核心价值观"或"公民意识"教育上合乎逻辑的具体分解。因此对于中国官方"公民意识"的准确理解,应当是一种"三位一体"的理解。

    2015年05期 v.44;No.334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德育理论发展的同质化陷阱

    丁道勇;

    应用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共时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发现中国德育理论的发展起点,不仅是对德育现实问题的反思。出于德育研究者群体自身的合法性需求,在理论发展过程中与西方德育理论之间表现出强烈的同质化倾向。这意味着研究者更注重对同侪理论的模仿,而缺乏实际的问题指向,形成一种同质化陷阱。

    2015年05期 v.44;No.334 7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德育理论发展的同质化陷阱

    丁道勇;

    应用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共时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发现中国德育理论的发展起点,不仅是对德育现实问题的反思。出于德育研究者群体自身的合法性需求,在理论发展过程中与西方德育理论之间表现出强烈的同质化倾向。这意味着研究者更注重对同侪理论的模仿,而缺乏实际的问题指向,形成一种同质化陷阱。

    2015年05期 v.44;No.334 7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国际与比较教育

  • 美国教师能力研究的主要维度与现实走向

    龙宝新;

    教师能力是教师胜任教师职业的"应知、应会、应具",知识、技能与品性是其基础含义,优秀的教师能力是卓越教师的显著标志。当代美国教师能力研究的四个关键维度是:教师知识、文化要求、政治考虑与教学专长,每个维度都贯穿着"关注多样性"的基本精神。综合化是美国教师能力研究的现实走向,教师能力内涵层面上的观念集成是基础,教师标准研制层面的实践集成是关节点。

    2015年05期 v.44;No.334 8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 美国教师能力研究的主要维度与现实走向

    龙宝新;

    教师能力是教师胜任教师职业的"应知、应会、应具",知识、技能与品性是其基础含义,优秀的教师能力是卓越教师的显著标志。当代美国教师能力研究的四个关键维度是:教师知识、文化要求、政治考虑与教学专长,每个维度都贯穿着"关注多样性"的基本精神。综合化是美国教师能力研究的现实走向,教师能力内涵层面上的观念集成是基础,教师标准研制层面的实践集成是关节点。

    2015年05期 v.44;No.334 8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 日本区域教育发展模式管窥——以社区学校为例

    姚舜;张德伟;

    日本区域教育思想的发展是日本政府以及教育改革引导者在重申"生存能力"、"培养丰富人性"等教育改革基本理念的基础上,针对日本社会不断加剧的教育病理现象,对于学校、家庭以及区域三者间关系进行再思考的结果。同时,在贯彻区域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开放学校"等政策的实施,终身教育的思潮也被很好地融入区域教育之中,并得到了良好的开展。社区学校(コミュニティ·スクール,Community School)作为日本开展区域教育的新尝试,自本世纪初设立以来,由于其在诠释区域教育意义方面的突出作用,一直深受关注。全面地把握社区学校的来龙去脉与实施方式,势必会对加深区域教育的理解起到重要作用。

    2015年05期 v.44;No.334 97-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 日本区域教育发展模式管窥——以社区学校为例

    姚舜;张德伟;

    日本区域教育思想的发展是日本政府以及教育改革引导者在重申"生存能力"、"培养丰富人性"等教育改革基本理念的基础上,针对日本社会不断加剧的教育病理现象,对于学校、家庭以及区域三者间关系进行再思考的结果。同时,在贯彻区域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开放学校"等政策的实施,终身教育的思潮也被很好地融入区域教育之中,并得到了良好的开展。社区学校(コミュニティ·スクール,Community School)作为日本开展区域教育的新尝试,自本世纪初设立以来,由于其在诠释区域教育意义方面的突出作用,一直深受关注。全面地把握社区学校的来龙去脉与实施方式,势必会对加深区域教育的理解起到重要作用。

    2015年05期 v.44;No.334 97-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学科教育

  • 十年来国际物理教育研究热点分析及启示

    翟小铭;郭玉英;

    借助Bib Excel、Pajek、Hist Cite等软件对国际物理教育研究领域740篇文献进行了信息可视化分析,找出2005-2014年10年间的10个热点共词及其相关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概括出8个热点主题,并结合其关键文献进行了分析介绍。同时,对国内硕博论文库及《课程·教材·教法》等相关期刊中5007篇物理教育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比国内外热点研究差异,并提出相关建议。

    2015年05期 v.44;No.334 108-1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 十年来国际物理教育研究热点分析及启示

    翟小铭;郭玉英;

    借助Bib Excel、Pajek、Hist Cite等软件对国际物理教育研究领域740篇文献进行了信息可视化分析,找出2005-2014年10年间的10个热点共词及其相关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概括出8个热点主题,并结合其关键文献进行了分析介绍。同时,对国内硕博论文库及《课程·教材·教法》等相关期刊中5007篇物理教育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比国内外热点研究差异,并提出相关建议。

    2015年05期 v.44;No.334 108-1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 科学教育中重要概念教学的国际比较研究——以“力学”概念教学为例

    乔通;

    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概念教学已成为国际科学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重要概念是指对于学生掌握核心概念起到支撑作用的概念。为了选定基础教育课程中力学重要概念,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44个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文件进行梳理,得出了力学重要概念共31个。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这些重要概念出现的学段进行了比较研究。

    2015年05期 v.44;No.334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科学教育中重要概念教学的国际比较研究——以“力学”概念教学为例

    乔通;

    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概念教学已成为国际科学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重要概念是指对于学生掌握核心概念起到支撑作用的概念。为了选定基础教育课程中力学重要概念,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44个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文件进行梳理,得出了力学重要概念共31个。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这些重要概念出现的学段进行了比较研究。

    2015年05期 v.44;No.334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教育书评

  • 新书推荐

    <正>京师教师教育·教师新观点丛书丛书主编:吴刚平夏永康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作者英舍恩伯格库克耶译者赵中建张燕南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

    2015年05期 v.44;No.334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 新书推荐

    <正>京师教师教育·教师新观点丛书丛书主编:吴刚平夏永康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作者英舍恩伯格库克耶译者赵中建张燕南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

    2015年05期 v.44;No.334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