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课程与教学

  • 应试课堂声音与教学秩序

    熊和平;刘志超;

    课堂声音系统是教学秩序的一种表征。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与制度背景下,作为儿童的学生通常被假设为被动发展的实验物种,操作性行为主义是课堂教学主要的教育心理学依据。作为一条悖论性的声学纪律,"保持安静"只针对学生而不是教师。这种"师讲生听"的课堂定律,其声学理论是建立在"听音"与"记音"基础上的传统语音学。应试课堂只能培养患有失语症,且不善言辞、缺乏幽默感、唯声是从的知识奴仆。

    2014年07期 v.43;No.324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论探究教学中的引导性讨论

    韦冬余;

    "引导性讨论"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能够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当前问题得以解决的引导性探讨、辩论等言语行为活动;它能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培养创造个性,增强学生的信心;它唤起了更多的主动认知参与,加强了更深的师生情感,建立了更亲密的交往关系;引导性讨论的问题主要分两种类型:主要问题和次级问题。它主要在如下时机运用:当学生兴趣减退不想进行时,在学生遇到障碍无法进行时,在学生遇到"瓶颈"无法提升时。

    2014年07期 v.43;No.324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教学过程重建与教师教学个性生成

    黎平辉;

    教师教学个性的终极表现即教师个体生命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充分展开与"自我"生成。以表演为特征的传统教学突出对已有知识的再现模仿,在价值取向上强调对已有知识的累积,它的实施过程被工具理性所控制,教学过程沦为师生戴着面具的舞台表演,教师教学个性被严重抑制。以表现为特征的教学过程重建即突出具体场域下的知识生成,在价值取向上追求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的创造力培养,在实施过程中以解放理性为支撑,其过程是促进师生个体本真流露与"自我"生成的生命表现,教学个性由此生成。

    2014年07期 v.43;No.324 14-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教育理解:一种本体论的分析

    程玉梅;

    教育理解是发生在教育世界中的一种意义重构的认识活动,是教育主体通过对教育过程本身和教育中各要素的内涵、本质的判断,以情境再现、切身体验、意义创生为指向的认知过程,进而生成教育经验,形成教育文化,最终实现人文同构。从个体发展和教育发展来看,教育理解的存在具有必要性。多义性、生成性、意向性、实践性是教育理解的特征。教育理解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在理解中澄清教育的基本问题;在理解中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理解中认识自我;在理解中推进教育实践。

    2014年07期 v.43;No.324 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教育政策与管理

  •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财政保障机制探究

    陈向明;王志明;

    本研究利用在全国11个省市采集的数据,描述并分析了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的投入现状以及培训费用在不同主体间的分担情况。研究发现,中央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中央财政不足以弥补地方教师培训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地方各级财政投入存在差异,可大约分为4种类型:经费充足型、经费有保障型、国家资助型、经费缺乏型。近45%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的个人经济支出负担过重,中西部省份教师认为经济支出负担过重的比例明显高于东部省份。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改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财政保障机制的若干建议,如继续加大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的财政投入,建立针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全方位的财政保障机制,增加财政投入应该将提高培训效能作为重要目的,经费投入要兼顾教师工作现场学习的需求。

    2014年07期 v.43;No.324 3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 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家长满意度分析与建议——以上海市为例的实证研究

    李伟涛;郅庭瑾;

    家长满意度是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改进的重要证据。本文基于2009-2012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数据库,及上海2009年和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结果,针对核心指标及相关因素的分析发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家长对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洼地,也是重点改进领域,郊区学校校际均衡与内涵发展水平属于亟待改进区,建立家长参与机制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制度是改进的关键。

    2014年07期 v.43;No.324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教师教育

  • 教师伦理现状调查与问题反思——以江苏省城市初中教师为例

    朱水萍;高德胜;

    教师伦理是教师共同体承担的教育的道德责任。调查显示了教师伦理六个关系维度的现实样态:教师最看重学生成绩,师生伦理关系一般;教师职业认同不够坚定;教师专业自主受到多方面挑战;教师的非专业任务繁重;教师对待家长态度差异大,班主任责任凸显;教师同伴合作观念优于实际的合作行为。教师伦理重构需要反思:现实境遇下教师应坚守教育的道德性目的;"全面关心学生"是教师伦理的首要指标;教师共同体伦理责任亟待加强;适度量化考核,提升教师自主。

    2014年07期 v.43;No.324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 教师之爱的现象学反思

    邵光华;袁舒雯;

    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着不必言说的亲密关系。教师之爱是教师的本源性行为。教师之爱是教育是否发生的前提,它以生活意义为基础,是一种教育意义的关心与信任。教师要明晰教育使命,突破理性规训,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真爱。

    2014年07期 v.43;No.324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 教师情绪的形成:生态学的视角

    孙彩霞;李子建;

    受不同重要事件,利益相关者以及环境等要素的交融与互动,教师会体验并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教师情绪。运用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生态系统理论为论证基础并结合现实例证,统筹分析影响教师情绪形成的诸多因素,勾勒教师情绪的生态地景,可对处理教师情绪问题,深入理解教师情绪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与思路。

    2014年07期 v.43;No.324 67-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儿童研究

  • 儿童研究的视域融合

    冯加渔;向晶;

    根据研究取向的差异,儿童研究可分为基于成人视域的研究、基于儿童视域的研究、基于成人视域和儿童视域融合的研究。其中,基于成人视域的研究是成人本位的研究,成人在研究中发挥主体作用;基于儿童视域的研究是儿童本位的研究,儿童在研究中发挥主体作用;基于视域融合的研究是共生立场的研究,成人与儿童在研究中作为研究主体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基于成人视域的研究和基于儿童视域的研究割裂了成年与童年、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内在联系,最终沦为了异化的"反儿童"研究;因此,有必要推进基于视域融合的研究,以期实现儿童生命与成人生命的绵延生长及儿童生活与成人生活的有机整合。

    2014年07期 v.43;No.324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 现象学视域下儿童生活世界的含义及认识路径

    李旭;李静;

    文章基于现象学视域,通过对生活世界的简要分析,提出儿童生活世界主题,并阐释了儿童生活世界的两层含义:儿童当下状况及体验,即"儿童如是";当下状况及体验的发生境域,即"儿童为何如是"。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证了有效描述"儿童如是"及深度诠释"儿童为何如是"的儿童生活世界的认识路径:一是以"面向儿童本身"作为儿童生活世界的认识原则;二是以儿童"是其所是"的显现作为儿童生活世界的认识切入点;三是以"聆听儿童"以把握儿童当下状况及体验、"回溯求证"以探明儿童当下状况及体验的发生境域作为儿童生活世界的认识方法。

    2014年07期 v.43;No.324 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课程评价

  • 论高考正义——我国高考改革的核心

    丁念金;

    高考正义即高考的正当的、公正的道理。走向高考正义是必要的,因为:追求表面公平的高考实质上并不公平;追求表面公平的高考违背科学性和有效性;高考合理性的基本立足点是高考正义。高考正义的基本内容有:高考应该是一种有充分价值的评价;高考应该聚焦于学生的素质发展;高考所关注的学生素质发展应该相对地全面而有侧重。实现高考正义的主要途径有:转变思维方式;就高考进行合理的三重设计;实现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

    2014年07期 v.43;No.324 9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 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可为”与“难为”

    周先进;张睦楚;

    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启动,高考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联动,已经成为高校人才选择和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本体上来讲,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并成为一个必要环节,是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应有之意。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可为"的。同时,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也有"难为"窘境。针对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可为"和"难为"二维张力中应有所"立场"。这体现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我国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旗帜必须鲜明;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必然会经历理论和实践上的"冲突",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面对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积极反省,自我调适,不断走向"理性化";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将是一个复杂、逐步融合,且"前途光明"的过程。

    2014年07期 v.43;No.324 10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学科教育

  • 数学知识不确定性的价值及其实现

    罗祖兵;余瑶;

    数学知识一直被看作是确定性知识的典范,然而数学知识也具有不确定性。当前的数学课程过于强调确定性。这一做法限制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窄化了数学教学内容,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数学知识不确定性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为数学学科的繁荣提供了可能,为教师教学创造提供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要实现这些价值,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注重确定性数学知识的条件的教学,适当地在数学课程中增加不确定性内容,坚持数学教学的开放性和对学生个性化的评价。

    2014年07期 v.43;No.324 11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定位与教学设计

    朱洁如;

    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有学习方式特性,也有课程板块特性。只有在课程板块意义上把握综合性学习,才能更好地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功能期待体现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之中,确保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

    2014年07期 v.43;No.324 12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