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学校始创于1924年,首名明德学堂;2002年9月,南沙管委会投资4000万元选址重建,并与明德小学和南横小学合并,发展成为现在的南沙小学,"明德"一直是我校的教育灵魂。学校占地面积78618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1352人,教师76人。学校文化底蕴深厚,所闪现的教育思想的光辉历经近百载依然光彩依旧。学校秉承"博学求真,明德至善"的校训,坚持文化育人,充分利用依山临海的地域优势和良好的文化积淀,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山海文化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发展理念。以"熏陶—感悟—体验"为模式,以"知山海——悟山海——爱山海——创山海"的山海文化活动序列为抓手,引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追求幸福,发展成为仁智合一、
2013年10期 v.42;No.31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正>学校始创于1924年,首名明德学堂;2002年9月,南沙管委会投资4000万元选址重建,并与明德小学和南横小学合并,发展成为现在的南沙小学,"明德"一直是我校的教育灵魂。学校占地面积78618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1352人,教师76人。学校文化底蕴深厚,所闪现的教育思想的光辉历经近百载依然光彩依旧。学校秉承"博学求真,明德至善"的校训,坚持文化育人,充分利用依山临海的地域优势和良好的文化积淀,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山海文化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发展理念。以"熏陶—感悟—体验"为模式,以"知山海——悟山海——爱山海——创山海"的山海文化活动序列为抓手,引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追求幸福,发展成为仁智合一、
2013年10期 v.42;No.31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 崔允漷;夏雪梅;
该文涉及涵盖1972-2012年国内外课程实施、教师实施课程方案、教师课程变革等相关文献的研究。基于教师-课程互动视野,剖析三种流行观点:教师的课程实施是教学;是教师落实变革性的课程方案的过程;是课程创生的过程。教师课程实施的本质在于分析教师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从教师-课程互动关系的再概念出发,将教师的课程实施看作为教师和课程文本之间互动产生课程方案,进行课堂运作和课程反思的过程。基于个体教师如何实施课程的实证研究,构建了教师课程实施的四大行为领域,并提出各领域中重要的检测变量。
2013年10期 v.42;No.315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崔允漷;夏雪梅;
该文涉及涵盖1972-2012年国内外课程实施、教师实施课程方案、教师课程变革等相关文献的研究。基于教师-课程互动视野,剖析三种流行观点:教师的课程实施是教学;是教师落实变革性的课程方案的过程;是课程创生的过程。教师课程实施的本质在于分析教师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从教师-课程互动关系的再概念出发,将教师的课程实施看作为教师和课程文本之间互动产生课程方案,进行课堂运作和课程反思的过程。基于个体教师如何实施课程的实证研究,构建了教师课程实施的四大行为领域,并提出各领域中重要的检测变量。
2013年10期 v.42;No.315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郑蕾;
教师课程实施行为是教师与课程进行互动的过程。若要完整和清晰地对这一过程进行检测和剖析,则不仅需要充分的理论依据,建构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框架,还需要选择和设计既经济方便又科学有效的检测工具和流程。该文对美国实施课程调查的背景及实施情况、其教师问卷的理论与技术特征进行介绍和分析,从而为我国的教师课程实施行为检测提供具有理论和实际效用的参考。
2013年10期 v.42;No.315 13-1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 郑蕾;
教师课程实施行为是教师与课程进行互动的过程。若要完整和清晰地对这一过程进行检测和剖析,则不仅需要充分的理论依据,建构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框架,还需要选择和设计既经济方便又科学有效的检测工具和流程。该文对美国实施课程调查的背景及实施情况、其教师问卷的理论与技术特征进行介绍和分析,从而为我国的教师课程实施行为检测提供具有理论和实际效用的参考。
2013年10期 v.42;No.315 13-1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 黄山;
该文在梳理国内外有关教师观念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评述了三种得到已有研究广泛采用和普遍认同的调查工具,即黄政杰的教师课程取向量表、Trigwell等人的ATI问卷以及Chan和Elliott的TLCQ问卷。通过分析,作者认为上述三种调查工具的理论框架和题项编制均存在有待改进之处。基于三种调查工具的经验与不足,未来研究编制教师课程观念的调查工具应首先对本土课程系统做出充分认识,建构合理的理论框架来描述教师课程观念,并获取更有效的证据来推断教师课程观念。
2013年10期 v.42;No.315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黄山;
该文在梳理国内外有关教师观念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评述了三种得到已有研究广泛采用和普遍认同的调查工具,即黄政杰的教师课程取向量表、Trigwell等人的ATI问卷以及Chan和Elliott的TLCQ问卷。通过分析,作者认为上述三种调查工具的理论框架和题项编制均存在有待改进之处。基于三种调查工具的经验与不足,未来研究编制教师课程观念的调查工具应首先对本土课程系统做出充分认识,建构合理的理论框架来描述教师课程观念,并获取更有效的证据来推断教师课程观念。
2013年10期 v.42;No.315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王小平;
该文以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的一项公立学校艺术课程实施过程的调查为例,研究了此项调查问卷的结构和证据变量框架,得出五点启示:学科课程实施调查需注重学科特点,问卷的调查需以客观事实为主,变量设计的关系需合理,课程实施调查的重心在课堂和教师,以及调查方式和手段应该多样化。
2013年10期 v.42;No.315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王小平;
该文以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的一项公立学校艺术课程实施过程的调查为例,研究了此项调查问卷的结构和证据变量框架,得出五点启示:学科课程实施调查需注重学科特点,问卷的调查需以客观事实为主,变量设计的关系需合理,课程实施调查的重心在课堂和教师,以及调查方式和手段应该多样化。
2013年10期 v.42;No.315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朱水萍;高德胜;
伦理角色是教师职业角色的一个方面,是教师专业研究的重要问题。社会变革与学校发展的变化导致了教师伦理角色的缺位,这不仅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幸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发展,导致教育价值迷失。教师伦理角色归位需要厘清以下问题:伦理角色是教师职业的道德性规定;伦理角色意识需要在教育职场中逐渐养成;教师伦理角色回归应以学生立场为第一要义;案例分析是教师伦理角色意识培养的方法。
2013年10期 v.42;No.315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朱水萍;高德胜;
伦理角色是教师职业角色的一个方面,是教师专业研究的重要问题。社会变革与学校发展的变化导致了教师伦理角色的缺位,这不仅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幸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发展,导致教育价值迷失。教师伦理角色归位需要厘清以下问题:伦理角色是教师职业的道德性规定;伦理角色意识需要在教育职场中逐渐养成;教师伦理角色回归应以学生立场为第一要义;案例分析是教师伦理角色意识培养的方法。
2013年10期 v.42;No.315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林一钢;潘国文;
本文通过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结构的分析,探究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机制,发现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教师面临教育困境——建构或调用已有实践性知识——以行动应对困境(试误)——强化实践性知识模块或重新建构实践性知识模块以至成功解决问题;第二种方式是观察其他教师的成功授课——探究其成功背后的实践原则和意象——经由反思内化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这两种方式的发现为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2013年10期 v.42;No.315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 林一钢;潘国文;
本文通过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结构的分析,探究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机制,发现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教师面临教育困境——建构或调用已有实践性知识——以行动应对困境(试误)——强化实践性知识模块或重新建构实践性知识模块以至成功解决问题;第二种方式是观察其他教师的成功授课——探究其成功背后的实践原则和意象——经由反思内化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这两种方式的发现为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2013年10期 v.42;No.315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 程良宏;
培养"文化理解型反思性实践者"是多元文化时代下双语教师教育的重要课题。双语教师的文化理解型反思性实践者角色,是其作为教书育人专业人员的本体性身份和其所在的多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处境的客观需求。培育双语教师的多元文化理解和鉴赏力、培养双语教师理性的跨文化对话意识与能力、注重双语教师文化认知转换训练是将双语教师培养成文化理解型反思性实践者的可能路向。
2013年10期 v.42;No.315 49-5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程良宏;
培养"文化理解型反思性实践者"是多元文化时代下双语教师教育的重要课题。双语教师的文化理解型反思性实践者角色,是其作为教书育人专业人员的本体性身份和其所在的多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处境的客观需求。培育双语教师的多元文化理解和鉴赏力、培养双语教师理性的跨文化对话意识与能力、注重双语教师文化认知转换训练是将双语教师培养成文化理解型反思性实践者的可能路向。
2013年10期 v.42;No.315 49-5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窦卫霖;刘应波;
本文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近10年来全民教育(EFA)全球监测报告的分析,总结了UNESCO推进教育公平的客观历程,揭示了全民教育旨在促进教育公平的本质。同时,通过分析国际社会在促进教育公平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困难,为我国提高教育公平水平提供借鉴。
2013年10期 v.42;No.315 5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窦卫霖;刘应波;
本文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近10年来全民教育(EFA)全球监测报告的分析,总结了UNESCO推进教育公平的客观历程,揭示了全民教育旨在促进教育公平的本质。同时,通过分析国际社会在促进教育公平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困难,为我国提高教育公平水平提供借鉴。
2013年10期 v.42;No.315 5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刘大革;
教育国际化只不过是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一种手段和路径,在全球化背景下,习惯于用"全球化(经济)的语言(思维)"把它描绘成基础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与不可争辩的事实,到处充斥着夸大其词的论调。面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倡回归到"教育的语言"上来,采用审慎的态度,透过表象重新审视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实质,对不顾现实条件盲目推行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做法提出质疑。
2013年10期 v.42;No.315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 刘大革;
教育国际化只不过是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一种手段和路径,在全球化背景下,习惯于用"全球化(经济)的语言(思维)"把它描绘成基础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与不可争辩的事实,到处充斥着夸大其词的论调。面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倡回归到"教育的语言"上来,采用审慎的态度,透过表象重新审视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实质,对不顾现实条件盲目推行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做法提出质疑。
2013年10期 v.42;No.315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 刘涛;王佳佳;张丹;范国睿;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美国择校理念和政策的发展,认为以教育券为代表的美国择校政策对教育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取决于其实践当中的政策设计和价值基础,而非表面的政治争论。择校政策实践的历史表明,当前美国各地所实施的以直接补贴弱势群体儿童的教育券计划的本质是一种维护教育公平的再分配政策。政府在现代教育治理结构的发挥的作用,在于籍择校政策,运用公共教育资源维护教育公平。
2013年10期 v.42;No.315 7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 刘涛;王佳佳;张丹;范国睿;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美国择校理念和政策的发展,认为以教育券为代表的美国择校政策对教育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取决于其实践当中的政策设计和价值基础,而非表面的政治争论。择校政策实践的历史表明,当前美国各地所实施的以直接补贴弱势群体儿童的教育券计划的本质是一种维护教育公平的再分配政策。政府在现代教育治理结构的发挥的作用,在于籍择校政策,运用公共教育资源维护教育公平。
2013年10期 v.42;No.315 7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 顾绍琴;卡门·布里希;理查德·布恩;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基于视频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焕发了新的活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本文以正在美国地理教师教育领域中开发实施的工程"地理:跟明星学教学"(Geography:Teaching with the Stars)中的项目"全球化"为例,探索基于视频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与经历,为我国地理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带来启示。
2013年10期 v.42;No.315 8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 顾绍琴;卡门·布里希;理查德·布恩;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基于视频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焕发了新的活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本文以正在美国地理教师教育领域中开发实施的工程"地理:跟明星学教学"(Geography:Teaching with the Stars)中的项目"全球化"为例,探索基于视频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与经历,为我国地理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带来启示。
2013年10期 v.42;No.315 8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 王祖浩;龚伟;
本研究梳理与比较了国内外关于科学教育中能力测评的相关研究,并对主要国家(地区)科学课程文件中提及的能力要素进行了解读,进而获得建构我国基础教育科学学科能力的一系列启示:学科特殊性、完备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探讨了进一步研究科学学科能力的思路。
2013年10期 v.42;No.315 9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 王祖浩;龚伟;
本研究梳理与比较了国内外关于科学教育中能力测评的相关研究,并对主要国家(地区)科学课程文件中提及的能力要素进行了解读,进而获得建构我国基础教育科学学科能力的一系列启示:学科特殊性、完备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探讨了进一步研究科学学科能力的思路。
2013年10期 v.42;No.315 9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 蔡铁权;何丹贤;
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有关于物理现象、物理知识的记录,有对物理原理的初步思考和物理技术的发明及应用,到了明代,更有运用数学解决音乐和声学的问题的著作。但是,在以后我们多次错失了与世界物理学的发展相融合与参与其中的机遇,近代物理学并不产生于中国,而出现于西方,我国近代物理学和物理教育不得不向西方学习,从西方引入。在20世纪初的几十年中,我们建立了物理学科,各级教育中的物理教育也逐渐形成,此后,在艰难中曲折地发展。这一历史过程,为我们今天物理学的发展,尤其是物理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多方面的借鉴。
2013年10期 v.42;No.315 109-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 蔡铁权;何丹贤;
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有关于物理现象、物理知识的记录,有对物理原理的初步思考和物理技术的发明及应用,到了明代,更有运用数学解决音乐和声学的问题的著作。但是,在以后我们多次错失了与世界物理学的发展相融合与参与其中的机遇,近代物理学并不产生于中国,而出现于西方,我国近代物理学和物理教育不得不向西方学习,从西方引入。在20世纪初的几十年中,我们建立了物理学科,各级教育中的物理教育也逐渐形成,此后,在艰难中曲折地发展。这一历史过程,为我们今天物理学的发展,尤其是物理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多方面的借鉴。
2013年10期 v.42;No.315 109-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 孙可平;冯兰;
以脑科学为基础的教学研究是,将脑科学研究的成果作为探索学习和教学的理论证据,为学习和教学实践提供更加客观性的解释和说明。脑科学的一些研究证据为一些科学探究的教学策略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同时为实施有效的科学教学策略提供一定的导向性预测。本文用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论证了科学探究教学的一些基本教学策略,以期获得对科学探究教学的更深入的探索。
2013年10期 v.42;No.315 11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 孙可平;冯兰;
以脑科学为基础的教学研究是,将脑科学研究的成果作为探索学习和教学的理论证据,为学习和教学实践提供更加客观性的解释和说明。脑科学的一些研究证据为一些科学探究的教学策略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同时为实施有效的科学教学策略提供一定的导向性预测。本文用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论证了科学探究教学的一些基本教学策略,以期获得对科学探究教学的更深入的探索。
2013年10期 v.42;No.315 11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