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特约稿

  • 从比较教育走向比较教育学

    项贤明;

    在迪尔凯姆等探索社会研究科学化的过程中,"比较"是作为社会科学一种基本的研究方法而被提出的。朱利安关于比较教育研究的设想,是与当时社会研究探寻科学化的大背景相一致的。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实际是作为一个翻译介绍的"工种"被重建起来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卷入全球化进程,比较教育研究如今已不能满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教育科学其它学科的需要。在国际上,比较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探索早在20世纪中叶即已开始。比较教育研究要成功应对时代的变化和全球化的挑战,就必须回归科学的"比较"并逐步实现自身的科学化,进而建立其学科同一性,即从"比较教育"走向"比较教育学"。

    2013年09期 v.42;No.314 3-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课程与教学

  • 重新审视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社会资本的观点

    李子建;孙彩霞;

    课程资源按发展形态分为现存课程资源、潜在课程资源和虚空课程资源。传统的课程资源观仅仅从课程内部需求的角度出发,关注现存资源的消费层面,忽视了课程资源的生产与再生功能,尤其是潜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社会资本强调借用团队成员基于信任、合作和互惠的多种网络渠道,共同开发、资源共享、生态互动的一种生产取向,为重新理解课程资源及其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

    2013年09期 v.42;No.314 11-1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 社会转型期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吴永军;

    社会转型期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必须在把握时代发展态势的同时,以人的解放、自由、自主以及全面而和谐地发展作为终极价值指向。在指导改革的教育哲学发生根本性转变以后,课程与教学尚需在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相应变革。

    2013年09期 v.42;No.314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 伍尔夫模仿学习理论述评

    邱关军;

    模仿学习是一种审美体验方式,是一种解释学的认知方式,也是文化知识习得的方式。模仿学习由感官、图像和姿势等要素组成,在个体自我发展以及知识建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模仿学习的模糊性,伍尔夫试图通过文本解读和人种志研究的方式来揭示模仿发挥作用的过程。伍尔夫的模仿学习理论促进了模仿研究向人学的回归,但是也存在着解释上的空缺。

    2013年09期 v.42;No.314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国际与比较教育

  • 美国共同核心州立课程标准的质量评价研究

    刘春香;赵中建;

    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发布后,不少研究机构和教育组织都依据各自的评价指标分析共同标准的质量。本文通过比较三大教育组织对共同标准的质量评价报告,分析其评价指标、比较对象及方法,指出美国在建立课程标准质量评价指标、保证质量评价组织与方法可信、应用质量评价改善课程标准方面对我国的启发。

    2013年09期 v.42;No.314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 麦克卢汉的媒介教育思想述评

    孙珏;

    麦克卢汉的传播学思想发端于其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和广阔探索,他有关媒介的主要论断的雏形来自于他为美国广播电视教育工作者协会所完成的新媒介研究项目报告书。在这份报告书中,麦克卢汉阐述了媒介实验和媒介教学大纲,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研究以失败而告终。在他之后的媒介代表作中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开启心智、深度参与、强化课程、整合学科、艺术独立等,对21世纪媒介教育的图景规划也有着相当的启示和指导价值。

    2013年09期 v.42;No.314 3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 美国高校荣誉教育项目的缘起、现状与借鉴

    吕杰昕;夏正江;

    自上世纪20年代开始,以文理学院为首的一些美国高校开始尝试为优秀学生开设荣誉教育项目。发展至今,荣誉教育项目已经遍布美国高校。荣誉教育项目招收最优秀的学生,采用小班化教学、研讨会、课题研究等教学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普通美国高校培养尤其是州立大学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平台。

    2013年09期 v.42;No.314 4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教育评价

  • PISA测试命题与国内初中学业考试命题的比较分析

    王鼎;章卫华;

    保障并提高初中学业考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作为高利害性测试的基本要求。而这有赖于学业考试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提高命题过程管理及技术运用的合理性、科学性。本文通过在命题过程管理及技术要求(包括难度控制、题型使用、情境使用及评分标准制定等)层面,将初中学业考试与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测试进行比较。文章指出初中学业考试命题在测试系统的确立、命题技术合理运用及命题空间的拓宽上有待进一步做出努力。

    2013年09期 v.42;No.314 6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 中学生学习过程自我评价机制探讨

    丁念金;

    构建中学生学习过程自我评价的机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而且是可行的。中学生学习过程自我评价运作的基本原则有:促进学习的原则;自主性原则;个性化原则;指导性原则。其运作的一般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建立自我评价的指导机制;指导学生对自我评价进行设计;实施自我评价;处理评价结果。其运作的主要方式包括:学术方式;管理方式;文化方式。

    2013年09期 v.42;No.314 71-7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科教学知识测量的两种典型方法

    徐章韬;

    TPACK框架是一种棱镜,可以观察技术在教师知识中的作用。关注和发展有效的、可靠的工具去测量、评价教师的TPACK非常有意义,有助于筛选教师培养的经验。自我报告式测量法和基于绩效的测量法是两种较为典型的测量法。由于TPACK量度水平低且具有模糊性等特点,为了提高TPACK的研究水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新的测量方式及工具。

    2013年09期 v.42;No.314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高等教育

  • 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盲区:创业隐性知识学习

    丁桂凤;卫文杰;

    创业者人数少、创业成功率低是当前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传统观念的禁锢、对创业过程的不了解加上创业教育的滞后是导致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创业隐性知识学习是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却并未被纳入创业教育体系之中,成为一个被忽视的角落。本文在分析创业隐性知识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创业隐性知识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即案例教学、师徒式传授、组建创业学习共同体。

    2013年09期 v.42;No.314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 青少年抗逆力的研究及其培养

    朱虹;

    抗逆力的培养对于解决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抗逆力是指个体身处困难、挫折、失败等逆境时的心理协调和适应能力。抗逆力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抗逆力保护因子的分析逐渐过渡到在发展观和生态系统视角下研究保护因子作用机制。抗逆力的内在保护因子包括身体健康、智力、计划能力、内部控制源、胜任感、自尊、自我效能感、目标感等,外在保护因子包括支持性家庭环境、动机性和信息性教师支持、成功或快乐经验、良好同伴关系等等。提高青少年抗逆力,需要从系统生态的角度制定全方位的干预计划,包括培养儿童面临逆境时的积极情绪,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爱的联结,开设抗逆力课程,对危险因子较多学生提供个别化辅导,构建关怀学生生存价值的学校文化,以及从社区或政府角度对处境不利儿童或家庭提供必要的经济、法律、社工等支持。

    2013年09期 v.42;No.314 9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教育政策与管理

  • 义务教育财政成本:因素甑别与指标构建——基于江苏省1999-2007年县级数据的实证研究

    吴美华;张慧;王静;黄斌;

    本文利用多层线性模型化方法和成本函数法,甄别义务教育成本影响因素,构建并测算了江苏省各市县义务教育成本指标。研究发现:生均自有财政收入、学生人数、地区类别变量、教育财政程度与生均教育事业费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成本调整之后的生均教育事业费在各市县之间差异缩小,说明考虑义务教育财政成本指标对地方教育支出需求的影响,并将其纳入财政转移支付设计之中,将有助于义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

    2013年09期 v.42;No.314 10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 《专业标准》指引下的中小学校长胜任力培训

    李敏;

    我国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培训长期存在"低能效"问题,表现为: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较为薄弱,培训方案设计、课程设置与培训方式选择忽视校长发展阶段不同需求,缺少针对校长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校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训内容,校长培训专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校长专业成长科学研究开展不足,尚未实现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目标等。《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则针对这些问题确定了我国中小学校长的"胜任力模型"。以此为指导,开展"基于胜任力"的校长培训的研究和实践,将有助于寻找上述诸多问题的答案。

    2013年09期 v.42;No.314 11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 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探析——基于协同论的视角

    苗素莲;祝春;

    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和教育模式来看,校企合作是实现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无缝对接的关键。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进入从追求数量发展到提升内涵发展的转型时期,校企合作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战略,各职业院校积极争取与企业合作办学。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因缺乏相应的监督保障的有效机制收效甚微。因此,本文基于协同理论视角,通过对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促进校企有效合作以发挥1+1>2的整体效应。

    2013年09期 v.42;No.314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