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新书推介

特约稿

  • 公立学校教育的“终结”和范式转换——美国课程研究的境遇与回应

    威廉·派纳;张文军;陶阳;

    近年来,美国公立教育不断处在"被改革"的状态,这些改革都是合理的吗?存在哪些问题?本文从后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研究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本文质疑了经济学对教育研究和课程研究领域的侵蚀,揭示出"技术中心主义"对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课程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面对美国公立学校教育濒临"终结"的状态,课程学者不应只沉浸在原有的概念体系中,课程研究可以从纵向(历史)研究和横向(视界)研究两条路径,通过借鉴国际课程领域的概念体系以及"复杂的对话",促使美国课程研究学科化,促成课程研究的新一轮范式转换,来理解和改造变化了的教育现实。

    2013年06期 v.42;No.311 3-9+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 公立学校教育的“终结”和范式转换——美国课程研究的境遇与回应

    威廉·派纳;张文军;陶阳;

    近年来,美国公立教育不断处在"被改革"的状态,这些改革都是合理的吗?存在哪些问题?本文从后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研究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本文质疑了经济学对教育研究和课程研究领域的侵蚀,揭示出"技术中心主义"对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课程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面对美国公立学校教育濒临"终结"的状态,课程学者不应只沉浸在原有的概念体系中,课程研究可以从纵向(历史)研究和横向(视界)研究两条路径,通过借鉴国际课程领域的概念体系以及"复杂的对话",促使美国课程研究学科化,促成课程研究的新一轮范式转换,来理解和改造变化了的教育现实。

    2013年06期 v.42;No.311 3-9+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课程与教学

  • 知识分类视野下的记中学、做中学与悟中学

    吴刚平;

    从知识分类的角度看,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秉持的单一的事实性知识观,导致学生的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缺失。为此,需要重视教学方法背后的知识分类,把学习方式与知识类型联结起来,走出记中学和讲授法的误区,探索做中学和悟中学的教学模型。

    2013年06期 v.42;No.311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知识分类视野下的记中学、做中学与悟中学

    吴刚平;

    从知识分类的角度看,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秉持的单一的事实性知识观,导致学生的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缺失。为此,需要重视教学方法背后的知识分类,把学习方式与知识类型联结起来,走出记中学和讲授法的误区,探索做中学和悟中学的教学模型。

    2013年06期 v.42;No.311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课程知识的社会谋划——课程设计的社会学分析

    和学新;金红霞;

    在社会学意义上,课程设计就是按照支配阶层的意志,对知识进行的社会选择和组织,是一场有意识的社会谋划活动。课程设计过程渗透着大量的课程决策行为,并且受到政治权力的干预,从而使得课程设计并不完全是一个技术过程,而同时也是一个政治过程。课程设计的产品——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科书等各种课程文本,作为权力主体主导的社会谋划的产物,体现了支配阶层的利益和社会中的权力格局,具有很强的社会控制性。课程结构通过对课程知识进行社会标价,使学生对不同的知识投以不同的重视程度和精力,进而形成顺应社会支配阶层意识形态的知识结构。课程标准是课程知识选择与组织的法规,按照社会支配阶层的意志规定了课程知识的选择、组织与传递。课程内容是各个利益主体和权利主体分羹的结果,是社会中支配阶层价值观及意识形态在课程上的具体化。

    2013年06期 v.42;No.311 1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课程知识的社会谋划——课程设计的社会学分析

    和学新;金红霞;

    在社会学意义上,课程设计就是按照支配阶层的意志,对知识进行的社会选择和组织,是一场有意识的社会谋划活动。课程设计过程渗透着大量的课程决策行为,并且受到政治权力的干预,从而使得课程设计并不完全是一个技术过程,而同时也是一个政治过程。课程设计的产品——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科书等各种课程文本,作为权力主体主导的社会谋划的产物,体现了支配阶层的利益和社会中的权力格局,具有很强的社会控制性。课程结构通过对课程知识进行社会标价,使学生对不同的知识投以不同的重视程度和精力,进而形成顺应社会支配阶层意识形态的知识结构。课程标准是课程知识选择与组织的法规,按照社会支配阶层的意志规定了课程知识的选择、组织与传递。课程内容是各个利益主体和权利主体分羹的结果,是社会中支配阶层价值观及意识形态在课程上的具体化。

    2013年06期 v.42;No.311 1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课程改革的难题:凯洛夫教学模式的遗留

    陈志刚;张紫屏;

    凯洛夫模式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仍然活跃。凯洛夫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基础教育阶段的"价值诉求";新的应试文化、技术发展和课程实施者知识的阻抗,加剧了教师对凯洛夫模式的实践认同;在对未来合格教师的培养上,多数师范院校未能肩负起培养高素质师范生的任务;课程实施文本的缺陷造成课程改革一开始就出现了偏差。不能盲目指责课程改革存在的种种问题,今后推进新课程的工作重心总体上依然是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而不是所谓"拨乱反正"。

    2013年06期 v.42;No.311 29-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 课程改革的难题:凯洛夫教学模式的遗留

    陈志刚;张紫屏;

    凯洛夫模式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仍然活跃。凯洛夫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基础教育阶段的"价值诉求";新的应试文化、技术发展和课程实施者知识的阻抗,加剧了教师对凯洛夫模式的实践认同;在对未来合格教师的培养上,多数师范院校未能肩负起培养高素质师范生的任务;课程实施文本的缺陷造成课程改革一开始就出现了偏差。不能盲目指责课程改革存在的种种问题,今后推进新课程的工作重心总体上依然是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而不是所谓"拨乱反正"。

    2013年06期 v.42;No.311 29-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儿童研究

  • 儿童形象的政策建构——基于学前课程指南的国际比较

    李召存;

    近十多年来,学前课程发展问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政策关注,很多国家都纷纷出台和修订了各自的学前课程指南。这些学前课程指南在政策层面上所建构起来的儿童形象值得我们关注。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把儿童作为社会文化性存在、作为关系性存在、作为权利主体和作为积极主动学习主体。

    2013年06期 v.42;No.311 3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 儿童形象的政策建构——基于学前课程指南的国际比较

    李召存;

    近十多年来,学前课程发展问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政策关注,很多国家都纷纷出台和修订了各自的学前课程指南。这些学前课程指南在政策层面上所建构起来的儿童形象值得我们关注。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把儿童作为社会文化性存在、作为关系性存在、作为权利主体和作为积极主动学习主体。

    2013年06期 v.42;No.311 3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 论“对儿童的研究”与“有儿童的研究”

    刘宇;

    根据儿童在儿童研究中地位和角色的不同,儿童研究可分为"对儿童的研究"和"有儿童的研究"。当前,"对儿童的研究"日益面临着来自认识论和社会学方面的变化的挑战,而"有儿童的研究"则得到来自儿童权利思想、新童年社会学和儿童哲学、儿童朴素理论研究的支持。"有儿童的研究"的实现需要保证儿童对于研究的"知情同意"权,尊重儿童在研究过程中的权利,选择有利于儿童参与的研究方法,吸收儿童实质性地参与研究的具体环节。

    2013年06期 v.42;No.311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 论“对儿童的研究”与“有儿童的研究”

    刘宇;

    根据儿童在儿童研究中地位和角色的不同,儿童研究可分为"对儿童的研究"和"有儿童的研究"。当前,"对儿童的研究"日益面临着来自认识论和社会学方面的变化的挑战,而"有儿童的研究"则得到来自儿童权利思想、新童年社会学和儿童哲学、儿童朴素理论研究的支持。"有儿童的研究"的实现需要保证儿童对于研究的"知情同意"权,尊重儿童在研究过程中的权利,选择有利于儿童参与的研究方法,吸收儿童实质性地参与研究的具体环节。

    2013年06期 v.42;No.311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 儿童网络素养现状调查分析与教育建议——以上海市六所学校的抽样调查为例

    李宝敏;

    网络素养已成为网络时代儿童发展必备的素养,本文以上海市六所学校的抽样调查结果为例,对儿童网络素养内在构成与外在呈现进行研究,揭示儿童网络素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儿童网络素养发展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2013年06期 v.42;No.311 5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 儿童网络素养现状调查分析与教育建议——以上海市六所学校的抽样调查为例

    李宝敏;

    网络素养已成为网络时代儿童发展必备的素养,本文以上海市六所学校的抽样调查结果为例,对儿童网络素养内在构成与外在呈现进行研究,揭示儿童网络素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儿童网络素养发展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2013年06期 v.42;No.311 5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学科教育

  • 数学学科核心能力研究

    徐斌艳;

    本文在概述国内外关于数学学科核心能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数学学科核心能力模型的视角,即在具有国际视野、体现我国特色的前提下,将数学教学看作数学活动的教学,以数学活动为视角,提出包括数学地提出问题、数学表征与变换、数学推理论证、数学建模、数学地问题解决和数学交流等六大数学学科核心能力。进而系统分析界定各个能力成分的内涵,提出研究展望。

    2013年06期 v.42;No.311 67-7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 数学学科核心能力研究

    徐斌艳;

    本文在概述国内外关于数学学科核心能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数学学科核心能力模型的视角,即在具有国际视野、体现我国特色的前提下,将数学教学看作数学活动的教学,以数学活动为视角,提出包括数学地提出问题、数学表征与变换、数学推理论证、数学建模、数学地问题解决和数学交流等六大数学学科核心能力。进而系统分析界定各个能力成分的内涵,提出研究展望。

    2013年06期 v.42;No.311 67-7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 我国学校生物学科的确立与早期发展

    李雁冰;陆思思;

    最早的生物学随着西学东渐之风传入我国,并由教会学校最早纳入学校教育。清末的两个学堂章程初步奠定了生物学科在我国正规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民国初年得以持续发展。1922年的课程改革,以教育民主化和科学化为宗旨,生物学科得以系统地确立于我国学校学科系统,并为其后来的发展确定了基调。其目标、教学方法、乃至教学内容的处理,对我们今天的学校生物学科仍极具启示。

    2013年06期 v.42;No.311 75-87+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 我国学校生物学科的确立与早期发展

    李雁冰;陆思思;

    最早的生物学随着西学东渐之风传入我国,并由教会学校最早纳入学校教育。清末的两个学堂章程初步奠定了生物学科在我国正规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民国初年得以持续发展。1922年的课程改革,以教育民主化和科学化为宗旨,生物学科得以系统地确立于我国学校学科系统,并为其后来的发展确定了基调。其目标、教学方法、乃至教学内容的处理,对我们今天的学校生物学科仍极具启示。

    2013年06期 v.42;No.311 75-87+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教师教育

教育政策与管理

  • 多学科视域下的择校研究:进展与启示

    董辉;

    针对饱受争议的择校问题,国外学术界已形成一个开放的研究领域。多学科研究视角的介入,在展现择校问题复杂性的同时,也为公共议论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本文概述国外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人类学、政治地理学以及历史-比较视域中择校研究的进展和特征,并讨论了对我国择校研究的启示。

    2013年06期 v.42;No.311 10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 多学科视域下的择校研究:进展与启示

    董辉;

    针对饱受争议的择校问题,国外学术界已形成一个开放的研究领域。多学科研究视角的介入,在展现择校问题复杂性的同时,也为公共议论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本文概述国外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人类学、政治地理学以及历史-比较视域中择校研究的进展和特征,并讨论了对我国择校研究的启示。

    2013年06期 v.42;No.311 10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 《1862年赠地学院法案》的缘起及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荀渊;

    在美国内战期间颁布并实施的《1862年赠地学院法案》,既是对此前美国联邦政府土地政策的一个延续,也是林肯内战政治解决方案组成部分,从而开启了美国公立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序幕,为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13年06期 v.42;No.311 11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 《1862年赠地学院法案》的缘起及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荀渊;

    在美国内战期间颁布并实施的《1862年赠地学院法案》,既是对此前美国联邦政府土地政策的一个延续,也是林肯内战政治解决方案组成部分,从而开启了美国公立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序幕,为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13年06期 v.42;No.311 11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