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特约稿

  • 为了知识而教和/或为了理解而教

    凯瑟琳·埃尔金;钱旭鸯;

    对亚里士多德基本问题"对于人来说什么是善好的?"的回答限定了所有社会、政治、伦理和教育机构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本文讨论了教育工作者可能寻求促进,并为之提供资源的三种认知素养:精确的信息、知识和理解。文章表明,由于理解是开放的,自我反省性的和自我批判性的,为了理解而教,而不是为了准确的信息或知识而教,应成为教育的优先之事。在此基础上,作者表示不要寄希望于一个可以为亚里士多德问题提供固定和最终答案的健全的教育系统;而是希望我们的教育系统能够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提问、回答并且重新思考他自身对下述问题的答案:根据我当前的情况,什么对我来说是好的?

    2013年05期 v.42;No.310 3-1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课程与教学

  • “华人(数学)学习者现象”:回顾、反思与前瞻

    黄毅英;张侨平;

    过去数十年间,亚洲学生的出色表现,尤其是在数学方面,震惊了很多社会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形成了"华人学习者现象"的探究方面。许多研究将这些成功归因于儒家思想本身,与此同时,亦有学者提出不要"过份儒家化"的警号。有关这个课题的注意力渐渐转到找寻中国传统教学理念对当代教学的启示,希望由此汲取宝贵的教育文化遗产,从而优化今天的教学。

    2013年05期 v.42;No.310 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 “过度学习”的危害及其救赎——兼谈如何建立“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制度体系

    罗祖兵;杨娥;

    "过度学习"是指在公共学习领域对超量、超难的内容过多地进行反复学习,它表现为重复学习、超量学习和过难学习。过度学习损害了学生的健康,耗尽了学生的潜能,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抑制了学生的个性。过度学习的存在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读经书的教育传统、重社会的教育目观、重知识的考评制度、去理性的教育操作。为了实现过度学习的救赎,必须树立发展个性的教育观,建构重特长的考评制度,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降低学习难度。

    2013年05期 v.42;No.310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 默会知识研究:概述与启示

    贺斌;

    默会知识理论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及其实践价值,与我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本文系统深入地分析了"默会知识"的内涵、结构、特点及其习得机制。默会知识理论对课堂教学、学习实践、职业培训具有诸多借鉴意义。

    2013年05期 v.42;No.310 3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教育政策与管理

  • 学校规模经济效应及其政策反思

    雷万鹏;谢瑶;

    撤并小规模学校,兴办大规模学校成为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的主导模式。义务教育阶段是否存在教育规模经济效应?如何理解地方政府的教育决策行为?如何运用规模经济理论指导布局调整决策?本文基于11个省调研数据,实证探究了学校规模经济效应并对其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存在显著的教育规模经济效应,但从教育发展与学校多元价值视角看,我国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应遵循公平优先的价值导向,实施"反规模经济效应"政策。对于小规模学校不仅不能随意撤并,更应当提高教育投入权重,以差异化投入补偿小规模学校的成本消耗。在战略定位、公用经费拨款和优质师资保障等方面为小规模学校构建"优先发展区"。

    2013年05期 v.42;No.310 49-5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 我国小班化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董蓓菲;

    小班化教育虽聚焦学校课堂,但实质是从价值认识到行为实践的全面变革。其理论和实践研究既丰富了我国课程改革成果,又为推进教育公平先行积累经验,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当下,政策、人口、城市化等多种因素导致我国小班化教育面临资源困境,西方小班化教育经验和研究成果尚无法应对中国小班化教育发展难题。本土理论研究、区域范畴的培育和扶持是小班化教育持续发展的对策。

    2013年05期 v.42;No.310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 试析挪威的民主公民教育政策

    杨婷婷;

    放眼整个欧洲,近来伊斯兰教恐慌、极端右翼分子和反民主运动此起彼伏,挪威也直到2011年7月发生77人死亡的恶性案件后,才察觉到本国民主的脆弱性。本文在极端右翼活动频发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对挪威的民主公民教育政策进行文本分析,阐述各相关政策文件是如何对国家认同、文化多样性、社会整合加以强调的,试图探求挪威民主公民教育政策的价值导向与核心观点,以及挪威民主公民教育可能存在的不足。

    2013年05期 v.42;No.310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 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创新与启示

    丁志伟;

    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是改革和完善基础教育管理制度的必然选择,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证。潍坊市坊子区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引入到基础教育管理制度中来,通过对基础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管理制度改革、投入渠道变革、考评制度改革,推动权力制衡原则在基础教育领域延伸,简政放权,把权力下放给最该拥有权力的部门和机构,实现了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对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来说,其改革借鉴意义堪比当年农村改革的"小岗村"。

    2013年05期 v.42;No.310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学科教育

  • 我国化学学科的诞生与早期发展:历史经验及当下意义

    李雁冰;邹逸;

    我国的化学教育伴随着西学东渐之风而产生。清末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科举制的废除使我国化学教育略具雏形,融贯中西的民国教育家们则不仅通过建制化使我国化学教育呈现出规模和完整框架,而且通过对化学(或科学)学科本质的领悟、对生活教育和实验教学的重视为化学教育注入了血脉和精髓。这为我国化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3年05期 v.42;No.310 8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 数学课堂师生对话分析的内容框架构建

    刘兰英;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对话和互动发展的过程。从教师视角出发,综合社会文化理论和国外文献研究成果,构建数学课堂师生对话分析的内容框架,对有效诊断和改进数学课堂师生对话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发现,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内容框架由数学课堂语言、数学意义建构和数学课堂文化三个维度及其内含的十个核心要素构成。

    2013年05期 v.42;No.310 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 运用项目反应理论改进英语学业考试的评分方法

    陈芳;毕笑楠;

    本研究以上海市初中英语学业考试为例,探讨了运用项目反应理论改进考试评分的可行性、合理性和优越性。对比四种能力评分方式,我们发现所得考分的信度高度一致且所有信度指数都高于0.9。卡帕系数也体现了以不同考分为基础的毕业和选拔决策的一致性。这些都体现了运用项目反应理论的可行性。考分和测量误差的分布以及与国外两个研究结果的对比则验证了项目反应理论在常规考试实践中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2013年05期 v.42;No.310 100-10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高等教育

  • 我国高等教育师资国际化的问题与对策

    杨扬;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中,师资国际化已经成为重要的策略选择。对师资国际化的理解与实践也已经从原本的狭义地注重外在师资国际流动和多样化师资结构发展到实质性的层面。但是作为后发型的国家,我国师资国际化的过程中仍存在重外显指标轻内涵发展、效率和业绩取向和缺乏有效机制保障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仍需要在现实中不断进行理性反思,探索多样化的国际化路径与方法,特别要关注国际化师资环境的建构、国际化过程中知识转移的效用和国际化师资内在养成,构建国际化师资的持续培养与支持的体系。

    2013年05期 v.42;No.310 10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 韩国大学国际化战略成效及启示

    徐岚;

    韩国大学国际化战略围绕几个方面展开:通过"BK21计划"推动顶尖研究型大学建设;通过"留学韩国项目"吸引国外生源;通过"全球大学校园计划"把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入韩国;通过设立海外校区走出去。韩国大学在国际化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也是现今我国面临的问题。韩国的经验启示我们,中国大学也需从单一向度的国际化走向多维度国际化,坚持自身文化身份认同,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和特色化课程体系,从本质上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

    2013年05期 v.42;No.310 11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会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