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虹;刘晓陵;胡谊;
机能性系统分析是维果斯基理论框架中一个核心内容;其分析对象是人类高级心理机能,以及起中介作用的各类文化工具和心理工具;其分析视角主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具体考察高级心理机能的起源与发展;其分析过程则是探讨个体如何通过与社会过程的互动,以质性转化方式来形成特定的高级心理机能。由此出发,可以引申出教育心理学中相应的能力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的转变,有助于开发出真正符合社会文化思想的有效教育方法与举措。
2013年03期 v.42;No.308 25-30+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罗祖兵;温小川;
学习独立性缺失是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导活动的绝对主导性而导致学生学习活动受到严重挤压甚至消失的现象。造成该缺失的原因是对教学统一性的强调过甚,对教导价值的过分夸大以及对教师价值的过分推崇。它导致了教学中的过度教导,对学生主体性的束缚和对发展机制的错误理解。本文从逻辑、历史和现实三个角度论证了学习独立性的存在。学习的独立性是指学习可以脱离或较少依赖教导而存在。其提出有利于实现学习的本体性目的,促进知识的个性化,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使课堂教学以学为本。实现学习独立性的策略是"有限教导",即教师尽量不教,尽量少教和尽量间接教。
2013年03期 v.42;No.308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夏永庚;黄彦文;
课程史研究在西方已有比较充分的发展,而在我国则一直处于相对自发的状态。课程史研究能够为理解课程现象及问题提供完整的图像,为当下的课程实践提供智慧资源,因此需要引起课程学者的足够重视,并进行积极的理论研究。特别是,课程史研究需要坚持积极史观,拒绝"无历史"和"反历史"的倾向,有选择地采用批判论述分析、比较研究、俗民志、传记和口述史等方法开展课程史当中的学科史、课程思想史、课程改革史等专题研究。
2013年03期 v.42;No.308 3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刘华;
发展性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构建其科学合理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有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目前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存在根本缺陷,我们需要确立新的构建思路,以反映课堂教学的客观结构及发展性学习的内在规律。
2013年03期 v.42;No.308 4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