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专家访谈

  • 我们需要怎样的高中教育——访上海纽约大学俞立中校长

    胡惠闵;汪明帅;

    本文采用访谈的方法,对高中教育目标及课程改革进行探讨。本文认为,应该从学生的立场而非成人的角度去描述高中生应有的素养,这些素养包括拓展学习兴趣,锻炼学习洞察力,注重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形成一些特长及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与此相配套,需要打通课程体系,尽量让不同学科领域"跨"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纽约大学所践行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以及所主张的选拔人才的模式,都值得参考和借鉴。

    2013年01期 v.42;No.306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

  • 维果茨基学派儿童学研究述评

    钟启泉;

    本文围绕苏俄维果茨基学派儿童学研究中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论述,着重考察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论"的方法论基础;梳理维果茨基学派关于儿童发展的彼此拮抗的两种理论假设——"发展-掌握论"与"发展-自我运动论";进而联系苏俄从"儿童学批判"到"儿童学复兴"的历史事实,阐述维果茨基学派儿童学研究的现代意义。

    2013年01期 v.42;No.306 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课程与教学

  • 学习科学研究与基础教育课程变革

    裴新宁;

    学习科学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着眼于从不同的人(儿童及从业者等)及其所处的不同场景,来揭示人类学习的复杂机制,以建立关于"人是如何学习的"系统知识体系。近十年学习科学研究发展迅猛,许多成果已为教育研究者所接纳,研究方法也被应用于课堂及非正式学习环境的设计与研究,从而逐步形成了教育领域的学习科学研究,以系统地揭示多种情境和目标领域中学与"教"的关系。国际上,学习科学成为许多发达国家面向"21世纪素养"发展的课程与教学的关键基础,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政策引擎。

    2013年01期 v.42;No.306 3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 人类学习的研究历史、本质特征与改进努力——脑科学视角下的解析与启示

    吕林海;

    审视人类学习的研究历史,可以发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所采用的隐喻性的、间接性的学习研究方法,已被脑科学研究所摈弃,而运用直接的、高技术介入的方法来研究人脑内部的学习机理,使得脑科学在获得更多的、更直接的学习研究结论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纵览诸多的脑科学成果,我们发现,整体学习观、社会学习观与情境学习观正被各种脑科学研究一一佐证,且具有更具体、更丰富的内涵。而在此基础上,美国学者所展开的整合性主题教学模式及分层课程模型的研究,不但充分地体现了上述三种学习观念,而且其在研究的思想、方法与结论等方面,有着诸多值得我国学术界加以认真汲取的经验与启示。

    2013年01期 v.42;No.306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促进理解性学习的课程和教学设计原则

    陈家刚;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学习中注重对复杂概念形成深刻的概念性理解,理解性学习从而成为学界的普遍价值追求。另一方面,过去几十年对人类学习的研究产生了许多新的认识,并提出了促进理解的学习原则。本文基于这些原则,探讨了课程和教学的基本设计原则,并通过对美国国际文凭项目(IB)数学和科学课程的剖析,揭示了这些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经验教训,这对我国教育也有诸多启示。

    2013年01期 v.42;No.306 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课堂、家庭与博物馆学习环境的整合——纽约“城市优势项目”分析与启示

    鲍贤清;杨艳艳;

    不同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独特的教育给养,能否发挥其教育给养取决于我们对学习的理解和对学习环境的认识。本文着重介绍美国纽约市所开展的一项名为"城市优势(Urban Advantage)"的项目。该项目由纽约市政府资助,纽约教育局与博物馆等文化及教育机构联合发起,通过连接家庭、学校和博物馆,促进中学科学探究教学的项目。2004年启动至今,"城市优势"项目已惠及百余所学校的数万学生及其家庭。本文希望通过对该项目背景、运作方式、项目收益的剖析,对我国探究性课程的教学、学科教师专业发展、都市终身学习系统的构建提供借鉴。

    2013年01期 v.42;No.306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学习科学、技术设计与科学教育的整合——用技术增进一致性的科学理解

    王美;

    学习科学强调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和理解性学习,并重视技术在其中的促进和增强作用,倡导学习者中心的技术设计观。这些观念与当前国际科学教育强调通过学习环境的系统设计,促进学习者一致性的科学理解这一趋势不谋而合。"基于网络的科学探究环境"(WISE)项目是将学习科学、技术设计以及科学教育有机整合的一个成功范例,本文最后从WISE开发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教学模式、技术增强的学习与理解等方面对这一技术增强的学习环境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2013年01期 v.42;No.306 7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 论知识自主建构取向的历史教学设计:意蕴及其策略

    俞静娟;赵珊珊;

    知识自主建构取向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实现这一教学设计的策略至少有三个层面,即教学目标的重新审视:课程内容标准与学习目标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内容的深度统整:书本知识与学生起点相链接的结构化重组;教学过程的优化创生:探究问题取向与形成性评价的兼容。

    2013年01期 v.42;No.306 80-8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教育基本理论

  •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

    冯建军;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实现了从权利平等到资源均衡的转变,正在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优质均衡是优质和均衡的结合,是在资源均衡基础上追求教育质量的提升,旨在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教育质量体现在教育输入、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三个方面,教育质量均衡也因此包括教育输入的质量均衡、教育过程的质量均衡和教育结果的质量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底线均衡基础上的差异均衡,其发展是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是基本质量标准基础上的特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把基本质量标准与多元特色发展结合起来,以学校为主体,通过深化学校内部的变革,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2013年01期 v.42;No.306 84-9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我们怎样思维:信念结构理论及其应用

    丁道勇;

    "我们怎样思维"提问的对象是个人思维的状况,触及教育研究的认识论基础。在这个问题上,教育研究领域广为接受的答案来自杜威的反省思维理论。但是,这种规范性的回答,并未照顾个体的实际心理需求。文章将信念结构理论作为一种补充理论,进行了简要地介绍。基于信念结构理论,个体的信念系统包含"心理-逻辑"结构,同时服务于认识和心理保护两种需求。这种对个人认识活动的判断,与反省思维理论的观点差异巨大。基于此,教育研究者的许多概念前设都将面临观念更新的要求。

    2013年01期 v.42;No.306 95-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媒体文化教育学的理论模式与实践路径

    何珊云;

    依靠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和洛杉矶学派的努力,西方教育学界在应对媒体文化挑战时已推出了三种理论结构清晰的媒体文化教育学。不仅如此,西方教育学者还通过教育学院的教师教育体系开拓了合理有效的实践路径,使媒体文化教育的理论建构首先服务于塑造优秀的媒体文化教师。面对媒体文化的强大影响及国内中小学远未成熟的媒体教育实践,中国教育学者同样能发展出进步主义的媒体文化研究和媒体文化教育学,并将它纳入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培养教育观念进步、媒体文化研究能力优秀的教师。

    2013年01期 v.42;No.306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教师教育

  • 教师的课程理解及其向教学行为的转化

    程良宏;

    "后课改时代",教师的课程理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视点。文章认为,当下教师的课程理解大抵由积极健全的课程主体自觉、日常课程教学批判创造和"实践理论"构建构成。而培育教师的问题自觉及对教学的自我反思习惯,加强对教师培训者和教师自身转化意识的培养,借助"他者"的声音完善自己的课程教学是教师的课程理解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可能路向。

    2013年01期 v.42;No.306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教师严厉对学生问题行为、班级气氛和自感社交能力关系的影响

    李歆瑶;张雷;

    本研究探讨了教师严厉对学生问题行为(包括攻击和退缩行为)、班级气氛(包括同学友爱和班级秩序)和学生自感社交能力关系的影响。通过同伴提名法和自陈量表法对4654名初中生以及82位班主任进行了测量。多层分析结果显示,教师严厉可以增强攻击行为、同学友爱、班级秩序与自感社交能力的正向关系,减弱退缩行为与自感社交能力的负向关系。说明教师严厉对学生社会性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调节作用。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讨论。

    2013年01期 v.42;No.306 121-12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