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新书推介

  • 新书推介

    <正>佐藤学教授认为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核心就是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程。这个旅程中学生要与新的世界、新的同伴和新的自己相遇。只有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才具有真正的教育意义。在《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

    2012年12期 v.41;No.30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专家访谈

  •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反思与展望——杭州师范大学张华教授访谈

    沈伟;曲琳;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历时八年有余,经历了理想与实践的碰撞。在回答两者落差问题之前,需对课程改革理念的由来、所持的价值、所处的社会环境、所遭遇的实践问题进行系统反思。鉴于我国高中教育所处的阶段,其定位应融合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课程结构需一以贯之的服务于学生的多元发展。在未来的高中课程改革中,需借助专门的研究,进一步改进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保障机制。

    2012年12期 v.41;No.305 3-1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课程与教学

  • 从个人困扰到公共教育议题:在真实世界中理解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陈霜叶;柯政;

    自建国到90年代后期,中国基础教育政策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简称减负)一直是重要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民生问题的关注点。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减负更成为家长与社会媒体长盛不衰的教育热点问题,也是教育政策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虽然民间与学界讨论很多,但是学界与大众对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理解与有效解决方式未能达成一个清晰完整的共识。因此本文引入米尔斯的"个人困扰"与"公共议题"的讨论,从"真实世界"的政策理解进路国际上已有近三十多年历史的"家庭作业"研究出发,从时间、负担与投入呈现不同群体所感知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现象,最后提出将课业负担转化为学习工作量与学习投入的教育观念,从而推动对减负的系统学术研究与政策制定工作。

    2012年12期 v.41;No.305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课业负担的个体层面变量研究综述

    文剑冰;

    "减负"一直是教育学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减负"并不意味着消除课业负担,我们应该更多关心课业任务给学生的心理压力是否过重。本文试图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建立一个框架,用于考察影响课业任务主观感受的个体层面变量。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人口学背景变量,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三个方面中个体非智力因素最为繁杂,它们又可以从学习活动的个体系统和心理过程的知、情、意分类两个维度进行考察。

    2012年12期 v.41;No.305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 学生社会经济地位的概念、测量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钟景迅;黄斌;

    社会经济地位(SES)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用于社会分层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许多教育领域的学者均通过测量学生的社经地位去反映受教育机会与资源的公平分配状况。尽管社经地位的概念及其测量在不同学者的研究中具有不同的含义,但在以往文献中,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地位和学生家庭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却是大多数学生社经地位测量中都会考虑到的三个最常见的构成要素。学者们还会多采用回归方程或因子分析等不同的方法,将社经地位中若干要素合并成为单个综合性指标,并以此指标的得分来描述和判断学生的社经地位。和西方学者的研究相比,中国学者有关学生社经地位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在中国教育情境中应用社经地位的概念并对其进行测量要充分考虑到中国具体的现实情境。

    2012年12期 v.41;No.305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 课业负担的学校层面变量研究综述

    董辉;杨兰;

    对中小学课业负担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与评价,是落实减负政策的基本前提。本文基于中外相关文献,侧重从学校层面整合出一个概念框架,用以审视和分析那些对学生课业负担状况有影响的多重因素。这些因素大致包含两个层次,其一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课业与考试因素;其二是学校情境中的资源条件、政策制度以及组织氛围等因素。该框架基本涵盖了学校情境的各个方面,但其具体操作化和有效性仍有待检验。

    2012年12期 v.41;No.305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公民与道德教育

  • 迈向批判与保守的辩证:德国公民教育的理论考察

    彭正梅;

    20世纪70年代德国公民教育出现了批判转向及其激进发展,从而引发了新保守主义的平衡要求,并进而提出了公民教育中批判与保守之间的辩证关系:批判而不至于引起社会动荡,保守亦不至于屈从于现实。

    2012年12期 v.41;No.305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教育场景中友爱关系的重建

    鞠玉翠;

    友爱既是一种个人德性,也是一种关系状态,还是一种公共精神,是教育场景中非常强调的一种价值。但当前友爱关系存在非公共化、被动化、功利化、形式化等问题,亟待重建。友爱的公共性要求教育者主动用平等、非压制的方式对待学生,引导学生认识人的共同本质和平等性,并平等地尊重他人;倡导主动地爱与回报,追求德性之交是解决友爱被动化、功利化的良方;做好自爱者而非自私者,能够推己及人又不强加于与我们不同的人,让友爱由心而生从而避免形式化。

    2012年12期 v.41;No.305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儿童研究

  • 身体标准化缘何从“头”开始——中小学生的发型管理研究

    熊和平;王睿;

    头发与发型都具有身体性,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头发是生理学的,发型是现象学的。教师在管理学生的发型中如果忽视这种差异,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冲突。学校通过制定名目繁多的发型管理策略,从"头"开始对学生的身体实行标准化管理。这种管理身体的方式旨在实现新生一代的心灵集体化,但在教育实践中受到了部分学生的抵触。究其双方之间的控制与抵触的本质,体现了身体的公共性与审美的主体性的较量。发型美的判断不能简化为单一审美主体的价值取向问题,其中隐含着复杂的美学解释权的分配机制。正因为此,教师在管理学生发型的教育机智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012年12期 v.41;No.305 63-6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 推宕抑或催熟:童年禁忌的社会学分析

    王友缘;

    童年禁忌是成人社会基于儿童成长的社会、文化、价值期待所建立并体现于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禁制的统称。禁忌不仅对于儿童,而且对于成人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童年与禁忌是共生的关系,禁忌一方面推宕着童年,另一方面又催熟童年。由此可见,成人对儿童设置的禁忌本身是矛盾与割裂的,导致延长儿童的童年以及希望儿童早日成熟的矛盾与割裂,使得童年的历程充满了冲突与痛苦。童年禁忌本质上是成人对于儿童的规训,集中体现着成人与儿童权力关系的纠结。

    2012年12期 v.41;No.305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教师教育

  • 实践中学习教学——香港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理念评析

    王夫艳;

    教育实践是师范生体验教育现实、学习教学的关键路径,拓展了师范生专业学习的空间。香港职前教师教育追求实践的教育价值,将反思作为实践中学习教学的根本理念,创设挑战与支持性的反思环境,通过建构专业自我、研究与试验、专业对话等策略增进师范生的实践体验,提升师范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2012年12期 v.41;No.305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 中小学教师教学清晰性实证研究

    于晓波;李臣之;曹亦薇;

    教师教学清晰性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最基本要求,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变量。本文在文献分析和教师访谈基础上,对教师教学清晰性结构进行了探索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教学清晰性由内容清晰和表达清晰二个因素构成,研究模型得到验证;教师教学清晰性与学生学习成绩存在高相关;男女学生对教师教学清晰性评价不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教师教学清晰性评价有显著差异。问卷信度和效度良好,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评价,以期对提高教学论的实践品性,促进教学论的微观化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启发与借鉴。

    2012年12期 v.41;No.305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 教师专业学习的差异性研究

    孔云;

    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有关教师专业学习的认知与实践调查。运用因素法分析确定了教师专业学习认知与实践的四个基本维度,这四个维度反映了教师在课堂内外的学习的界限。依据教师学习的四个维度,通过集群分析把教师进行分组,确定了五个教师集群,数据表明每个集群具有其相应的鲜明特征。进一步分析得出在教师专业学习的认知与实践上,中小学教师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科目教师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学校内部中高层管理人员、普通教师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2012年12期 v.41;No.305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 基于工作坊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构建

    王强;

    通过对三类在职教师校本专业发展中问题的分析,构建了新任教师专业实践知识工作坊、不胜任教师教学问题诊所式工作坊、骨干教师流动工作坊,从而促进了教师团队合作性、自主参与性、自然真实性及灵活多样性的提升。

    2012年12期 v.41;No.305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