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专家访谈

  • 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的根本性问题——钟启泉教授访谈

    胡惠闵;周坤亮;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离开了高中教育改革的前提性、根本性问题的求解,任何就事论事地探讨课程改革的设问和回答,都是无解的。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高中教育是大众基础教育还是精英高中教育,是奠定每一个学生人格和学力发展的基础还是热衷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是不容回避的问题;高中课程建设的一系列基础研究已刻不容缓,特别是应更加关注对课程标准、学科建制、教师能量的研究;高中课程改革问题的研究应与教师教育问题的研究捆绑在一起,展开持之以恒的系统研究,而儿童学研究、教师学研究、教材学研究是教师教育的生命线。

    2012年11期 v.41;No.304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的根本性问题——钟启泉教授访谈

    胡惠闵;周坤亮;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离开了高中教育改革的前提性、根本性问题的求解,任何就事论事地探讨课程改革的设问和回答,都是无解的。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高中教育是大众基础教育还是精英高中教育,是奠定每一个学生人格和学力发展的基础还是热衷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是不容回避的问题;高中课程建设的一系列基础研究已刻不容缓,特别是应更加关注对课程标准、学科建制、教师能量的研究;高中课程改革问题的研究应与教师教育问题的研究捆绑在一起,展开持之以恒的系统研究,而儿童学研究、教师学研究、教材学研究是教师教育的生命线。

    2012年11期 v.41;No.304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

  • 孔子与中国名师的专业传统——以《论语》开篇话语为基础

    周勇;

    孔子作为中国第一位名师留有丰富的专业文化遗产。《论语》开篇话语表明,孔子以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深刻解答了教师或教育专业的三大基本问题,即教育的本源、价值与考验。后世中国名师因此形成专业传统,其核心精神是将培养追求仁道的学习与实践共同体,视为教师或教育专业的首要追求。孔子开创的教师专业传统,可以为反思中国近十年的教师专业发展运动究竟发展了教师的什么,提供具有重要历史参照意义的衡量点。

    2012年11期 v.41;No.304 8-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 孔子与中国名师的专业传统——以《论语》开篇话语为基础

    周勇;

    孔子作为中国第一位名师留有丰富的专业文化遗产。《论语》开篇话语表明,孔子以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深刻解答了教师或教育专业的三大基本问题,即教育的本源、价值与考验。后世中国名师因此形成专业传统,其核心精神是将培养追求仁道的学习与实践共同体,视为教师或教育专业的首要追求。孔子开创的教师专业传统,可以为反思中国近十年的教师专业发展运动究竟发展了教师的什么,提供具有重要历史参照意义的衡量点。

    2012年11期 v.41;No.304 8-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 “论语”的开篇与教师的成长

    刘良华;

    《论语》的开篇隐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密码。从《论语》的开篇来看,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就在于三个要素:建立阅读习惯并不失时机地反思和实践;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并以因材施教的姿态培育英才;保持乐观的君子之风。

    2012年11期 v.41;No.304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 “论语”的开篇与教师的成长

    刘良华;

    《论语》的开篇隐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密码。从《论语》的开篇来看,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就在于三个要素:建立阅读习惯并不失时机地反思和实践;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并以因材施教的姿态培育英才;保持乐观的君子之风。

    2012年11期 v.41;No.304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 诗教传统与教师专业发展

    沈章明;

    教育领域的人际关系和个体心理秩序较为混乱。理论话语主体掌握话语霸权,常把自己排除在理论之外;教师教育者和研究者忽视主观态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教师在不断变化的现实和理论面前束手无策。要改变现状,必须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基础性工程。中国传统诗教重视时空观察和逻辑想象、情感养成,尤其重视敬畏心的养成,强调群居切磋,以学论教,追求自我生成与完善。有助于消除话语霸权、改变既有的研究思路和言说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

    2012年11期 v.41;No.304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诗教传统与教师专业发展

    沈章明;

    教育领域的人际关系和个体心理秩序较为混乱。理论话语主体掌握话语霸权,常把自己排除在理论之外;教师教育者和研究者忽视主观态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教师在不断变化的现实和理论面前束手无策。要改变现状,必须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基础性工程。中国传统诗教重视时空观察和逻辑想象、情感养成,尤其重视敬畏心的养成,强调群居切磋,以学论教,追求自我生成与完善。有助于消除话语霸权、改变既有的研究思路和言说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

    2012年11期 v.41;No.304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课程与教学

  • 国内外应用能力框架之比较及其启示

    高峡;

    为满足社会实践和人终身发展的需求,应当着眼于怎样的能力培养,依据什么来设计能力框架,特别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如何对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发展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些始终是人们关心但又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近十余年来一些国家、地区的文献和研究成果表明,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受到高度重视,并形成了指向应用学习和实践学习的能力框架,其内涵不同于学科能力,具有综合性、可迁移性和普适特点;指向学习过程和社会关系的态度也被划进"能力"范畴;对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标准是类别的而非等级的;评价方式是对"能力表现"的描述和观察而非纸笔测试;评价的重点在价值判断而非划分等级。这些为我国深化课程改革,切实落实"能力为重"的目标,探索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内涵、结构,以及培养途径和开展评价的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2年11期 v.41;No.304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 国内外应用能力框架之比较及其启示

    高峡;

    为满足社会实践和人终身发展的需求,应当着眼于怎样的能力培养,依据什么来设计能力框架,特别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如何对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发展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些始终是人们关心但又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近十余年来一些国家、地区的文献和研究成果表明,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受到高度重视,并形成了指向应用学习和实践学习的能力框架,其内涵不同于学科能力,具有综合性、可迁移性和普适特点;指向学习过程和社会关系的态度也被划进"能力"范畴;对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标准是类别的而非等级的;评价方式是对"能力表现"的描述和观察而非纸笔测试;评价的重点在价值判断而非划分等级。这些为我国深化课程改革,切实落实"能力为重"的目标,探索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内涵、结构,以及培养途径和开展评价的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2年11期 v.41;No.304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 论施瓦布探究型课程思想

    韦冬余;

    施瓦布探究型课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转变实验室功能取向;渗透怀疑成分;创建探究性课堂;原始科学论著作为课程内容;探究的叙述;探究的诱导。施瓦布探究型课程思想的启示是:施瓦布探究型课程思想呈现了一个探究型课程的基本范式;施瓦布探究型课程思想与他的实践性课程理论密切关联;借鉴施瓦布探究型课程思想以下几点应须注意,施瓦布探究型课程思想只是提供范式并非照搬的固定模式,探究性科学教学不是控制性实验,探究性教学不是脱离于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

    2012年11期 v.41;No.304 31-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 论施瓦布探究型课程思想

    韦冬余;

    施瓦布探究型课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转变实验室功能取向;渗透怀疑成分;创建探究性课堂;原始科学论著作为课程内容;探究的叙述;探究的诱导。施瓦布探究型课程思想的启示是:施瓦布探究型课程思想呈现了一个探究型课程的基本范式;施瓦布探究型课程思想与他的实践性课程理论密切关联;借鉴施瓦布探究型课程思想以下几点应须注意,施瓦布探究型课程思想只是提供范式并非照搬的固定模式,探究性科学教学不是控制性实验,探究性教学不是脱离于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

    2012年11期 v.41;No.304 31-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高等教育研究

  • 教授治学的理念与实现路径——纽约大学依靠教职工的经验和启示

    郭为禄;李家铭;

    "教授治学、学术自治"是现代大学治理的基本方式。实现这一理念的路径选择是多样的。本文以纽约大学为样本,阐述了教授治学的理念和路径,即学术自治是现代大学运行的基础,维护和发展教师权益是大学发展的基础,程序保障则是实现教授治学的基本方式,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2012年11期 v.41;No.304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 教授治学的理念与实现路径——纽约大学依靠教职工的经验和启示

    郭为禄;李家铭;

    "教授治学、学术自治"是现代大学治理的基本方式。实现这一理念的路径选择是多样的。本文以纽约大学为样本,阐述了教授治学的理念和路径,即学术自治是现代大学运行的基础,维护和发展教师权益是大学发展的基础,程序保障则是实现教授治学的基本方式,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2012年11期 v.41;No.304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 保障学生权利是高校治理的基石——以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为例

    谢阳薇;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以其杰出的成就享誉学界和商界,在学生管理中,让学生参与高校事务管理,对经济困难学生给予经济资助,而且对国外学生一视同仁;在日常课程学习中,证书与课程免修挂钩,保障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就业上,提供充分就业机会和就业指导,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些学生保障措施对于我国高校的治理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2012年11期 v.41;No.304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 保障学生权利是高校治理的基石——以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为例

    谢阳薇;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以其杰出的成就享誉学界和商界,在学生管理中,让学生参与高校事务管理,对经济困难学生给予经济资助,而且对国外学生一视同仁;在日常课程学习中,证书与课程免修挂钩,保障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就业上,提供充分就业机会和就业指导,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些学生保障措施对于我国高校的治理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2012年11期 v.41;No.304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 尊重每一位成员的价值——《香港大学职工服务规例》特点分析

    孙勇;

    香港大学因其良好的制度建设,而广受赞誉。作为其学校规章制度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香港大学职工服务规例》〔Terms of Service(Ⅰ,Ⅱ,Ⅲ or Ⅳ)〕,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其理念先进,层次明晰,结构完善,表达准确,权责明确、程序公正,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反躬自省,完善制度本身,尊重每一位成员的价值,致力于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发展。

    2012年11期 v.41;No.304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 尊重每一位成员的价值——《香港大学职工服务规例》特点分析

    孙勇;

    香港大学因其良好的制度建设,而广受赞誉。作为其学校规章制度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香港大学职工服务规例》〔Terms of Service(Ⅰ,Ⅱ,Ⅲ or Ⅳ)〕,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其理念先进,层次明晰,结构完善,表达准确,权责明确、程序公正,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反躬自省,完善制度本身,尊重每一位成员的价值,致力于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发展。

    2012年11期 v.41;No.304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 大学法人化与大学治理结构变革——东京大学的经验和启示

    王瑛滔;李家铭;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选择。本文以东京大学为对象,分析日本大学法人化与大学治理结构变革,通过对东京大学内部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和组织结构等方面改革经验的梳理,阐述了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以新的价值理念改革和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推进依法治校、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等。

    2012年11期 v.41;No.304 53-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 大学法人化与大学治理结构变革——东京大学的经验和启示

    王瑛滔;李家铭;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选择。本文以东京大学为对象,分析日本大学法人化与大学治理结构变革,通过对东京大学内部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和组织结构等方面改革经验的梳理,阐述了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以新的价值理念改革和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推进依法治校、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等。

    2012年11期 v.41;No.304 53-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学前教育

  • 论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

    李召存;

    一直以来,有关幼小衔接研究的话语体系主要是由作为成人的研究者建构起来,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倾向。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则尝试在诠释现象学的研究范式下,通过彰显作为当事人的儿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生活体验和意义感受,以对幼小衔接的本质内涵进行再概念化,重新建构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儿童生活经验的理解。

    2012年11期 v.41;No.304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 论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

    李召存;

    一直以来,有关幼小衔接研究的话语体系主要是由作为成人的研究者建构起来,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倾向。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则尝试在诠释现象学的研究范式下,通过彰显作为当事人的儿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生活体验和意义感受,以对幼小衔接的本质内涵进行再概念化,重新建构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儿童生活经验的理解。

    2012年11期 v.41;No.304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 农村学前教育普及中地方管理实践模式探究——“中心园辐射村园”与“幼小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李琳;

    农村学前教育管理实践模式是有效落实管理体制、推动学前教育普及面拓展与质量提升的关键。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管理实践模式可分为"中心园辐射村园"与"幼小一体化"两种主要形态;本文在对两种实践模式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管理模式的基本结构,并就其各自的优势与局限进行了分析比较,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与模式改革提供启示与借鉴。

    2012年11期 v.41;No.304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 农村学前教育普及中地方管理实践模式探究——“中心园辐射村园”与“幼小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李琳;

    农村学前教育管理实践模式是有效落实管理体制、推动学前教育普及面拓展与质量提升的关键。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管理实践模式可分为"中心园辐射村园"与"幼小一体化"两种主要形态;本文在对两种实践模式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管理模式的基本结构,并就其各自的优势与局限进行了分析比较,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与模式改革提供启示与借鉴。

    2012年11期 v.41;No.304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学科教育

  •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困难及教学对策

    吕良环;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不掌握语音这个物质外壳就谈不上掌握语言。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困难。本文把学生遇到的困难分为四个方面:基本读音困难、重音困难、意群的读音困难、语调与节奏困难,并分别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出克服它们的教学对策。

    2012年11期 v.41;No.304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困难及教学对策

    吕良环;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不掌握语音这个物质外壳就谈不上掌握语言。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困难。本文把学生遇到的困难分为四个方面:基本读音困难、重音困难、意群的读音困难、语调与节奏困难,并分别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出克服它们的教学对策。

    2012年11期 v.41;No.304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 语文课程评价的学理透视——认知目标分类学的视角

    董蓓菲;

    从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加涅教育目标分类学、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的视角,分析我国语文课程评价的理论依据、发展特点和现状。提出应基于新认知目标分类学原理,建构语文学科课程评价框架。

    2012年11期 v.41;No.304 74-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 语文课程评价的学理透视——认知目标分类学的视角

    董蓓菲;

    从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加涅教育目标分类学、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的视角,分析我国语文课程评价的理论依据、发展特点和现状。提出应基于新认知目标分类学原理,建构语文学科课程评价框架。

    2012年11期 v.41;No.304 74-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 德育学科能力特性刍议

    黄建君;

    德育学科能力是不典型的学科能力。因为德育学科始终不完全是"学科"意义上的学科,它所承载的教育目的和任务具有学校教育的全局性意义和影响,与其它学科相比它负有"特殊使命",不是一门典型的学校学科。德育学科能力又是学生通过学习德育学科形成的稳定而具综合性的心理素养,也就是学生通过学科目标的达成、学科内容的把握、学科方法的运用和学科问题的解决而形成的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和学科态度相统一的综合心理素养。德育学科能力更是一种社会性能力。"社会性"能力就是个人顺利参与社会生活,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能力,就是人的现实社会生存和生活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成为人并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能力。

    2012年11期 v.41;No.304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 德育学科能力特性刍议

    黄建君;

    德育学科能力是不典型的学科能力。因为德育学科始终不完全是"学科"意义上的学科,它所承载的教育目的和任务具有学校教育的全局性意义和影响,与其它学科相比它负有"特殊使命",不是一门典型的学校学科。德育学科能力又是学生通过学习德育学科形成的稳定而具综合性的心理素养,也就是学生通过学科目标的达成、学科内容的把握、学科方法的运用和学科问题的解决而形成的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和学科态度相统一的综合心理素养。德育学科能力更是一种社会性能力。"社会性"能力就是个人顺利参与社会生活,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能力,就是人的现实社会生存和生活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成为人并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能力。

    2012年11期 v.41;No.304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走进中小学

  • 江苏省无锡市育红小学

    <正>我们是教育者这是一支具有崇高精神力量的团队!这是一支充满独特人格魅力的团队!他充满智慧、富有爱心;他晕染书香、勤于钻研;他始终在为打造一所充满人文气息的儒雅之校而不断努力着。这就是无锡市育红小学的教师队伍!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育红小学近

    2012年11期 v.41;No.304 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 江苏省无锡市育红小学

    <正>我们是教育者这是一支具有崇高精神力量的团队!这是一支充满独特人格魅力的团队!他充满智慧、富有爱心;他晕染书香、勤于钻研;他始终在为打造一所充满人文气息的儒雅之校而不断努力着。这就是无锡市育红小学的教师队伍!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育红小学近

    2012年11期 v.41;No.304 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