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特约稿

  • 在模仿与建构矛盾中的道德教育

    D.本纳;李其龙;

    模仿和建构是教育过程的两种不同描述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弗里茨.奥泽的漫笔《道德的路途上》中的奥地利女作家道德社会化过程的各个阶段,指出:模仿与建构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同时存在;模仿与建构更是道德学习的两种技术;道德教育过程要在模仿与建构之间和之外进行诠释;发展道德判断力和行为能力是道德教育和教养的核心。

    2010年11期 v.39;No.280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专家访谈

  • 学会关心:与内尔·诺丁斯对话

    于天龙;

    学校改革必须着眼于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的革新,必须超越课程与教学方面的改进,而在学校结构、制度和文化层面进行彻底改革。传统学科设置和教学模式必须被一个以关心为中心的教育所取代。以关心为中心的教育同时也是道德教育,因为这个教育模式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经得起道德检验的教育。当前美国学校里最流行的道德教育模式即人格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人格教育强调改变孩子的行为使其变得有道德,而"关心"理论家的着眼点不是孩子而是孩子们生长的环境。最重要的是改善环境,因为一个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促进道德养成。

    2010年11期 v.39;No.280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课程与教学

  • 教学质量问责:有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刘万海;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问责既是一个值得关切的现实问题,也是开展有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当前有效教学研究的不足出发,剖析了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问责的观念与机制,并揭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立足教师的角度对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提出了一些想法。

    2010年11期 v.39;No.280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双基”理论有悖于教育学的现代观念——与李涛同志商榷

    刘晓东;

    "双基"理论与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在基本观念和基本立场上是截然不同的,学术界对"双基"理论的唱颂是值得警惕的。"双基"理论的唱颂者们忽视了儿童的成长之维;一旦发现成长之维,他们便会自动放弃目前坚信坚守的"双基"理论。"双基"理论难以承担甚至拒绝承担全面支持儿童成长、全面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使命,它对中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学业过重等问题应负一定责任。"双基"理论是旧教育观念在新中国的顽固遗留,指望"双基"理论来指导中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便永远无法完成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儿童教育和课程理论应以儿童为本。中国需要一场教育观念和课程理论的现代化变革。

    2010年11期 v.39;No.280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基于故事的深度学习探讨

    冯锐;杨红美;

    故事是人类最古老、最自然的意义感知形式,它具有情境性、整体性、娱乐性、可记忆性等特征。它是一种经验知识表征方式,一种促进认知和思维的工具,一种蕴含着现实意义的逼真情境,一种支持问题解决的脚手架和启发式策略。所以,故事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隐性知识以及个人知识的生成、迁移与应用,也有助于实现学校教育的深层学习要求,是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干预措施。它正以一种正规的身份进入到教育领域中,并逐渐受到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普遍关注。

    2010年11期 v.39;No.280 26-3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道德教育

  • 公民不服从与公民道德教育

    严从根;

    公民不服从是一种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以纠正不正义为理想的公民道德行为,培养具有公民不服从品质的公民理应成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维。作为一种公民道德实践,它还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多数学生虽然不能称之为公民,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正当权利。这些权利时常会受到一些"伪公民道德教育"不正义的侵犯,有的时候,当他们采用了各种常规求诉的手段都无法消除这种不正义对待,因此,作为有效维权手段的学生不服从应该得到尊重,学校公民道德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不服从权利。尊重学生的不服从权利,只是为培养公民不服从品质提供了前提。为了培养学生的公民不服从品质,在学校公民道德教育中要开展专门的公民不服从教育。

    2010年11期 v.39;No.280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中国学校德育课程近代化的三个特征

    岳刚德;

    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学校德育课程从修身科到公民科演进历史的剖析,从文化学的视野揭示了学校德育课程近代化的三个特征:一是德育课程目标由圣贤人格到公民人格的转换;二是德育内容选择的中西文化价值取向;三是德育教科书从《修身》到《公民》的演进历程和时代变迁,从而初步概括和提出了近代学校德育课程演进的历史逻辑。

    2010年11期 v.39;No.280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关于“生活德育”的学理澄清与实践反观——兼论鲁洁先生的德育思想及实践

    胡金木;

    面对德育回归生活中的误识,首先需要在学理上澄清生活德育不否定理性,否定的只是唯知性;不否定政治,否定的只是意识形态化;不否定学校教育,否定的只是脱离于生活的教育;不否定价值引导,否定的只是单向授受。其次,在生活德育理念指导下,德育实践在价值导向上,逐渐摆脱泛政治化,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在表现形态上,从知识化的学科课程到关注情感体验的综合活动课;在资源选取上,紧紧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事件。无论是学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证明德育需要回归生活,回归真实的日常生活,同时立足现实生活,在引导中实现一种超越。

    2010年11期 v.39;No.280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国际与比较教育

  • 伯克利分校的国际化战略:实施现状及启示

    赵中建;赵风波;

    国际化战略已经成为当前大学发展的重要思路之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一所世界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本文试图以伯克利分校为例,拟从该校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及行动计划、实施现状等视角,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特征有所透视,希冀对我国大学国际化发展有所裨益和启示。

    2010年11期 v.39;No.280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经验及我国的对策

    汪霞;钱小龙;

    开放性和国际性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通过对国际学生、外语学习、出国学习、国际课程和国际化政策五个方面的现状分析,能够明了美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的状况和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9.11之后,美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管理体系、高等教育国际化资助体系、校园国际化和国际化师资培养四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采取了较多战略性的举措,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改革,目前亟需打造国际化的教育教学体系、国际化的科学研究平台和国际化的社会服务制。

    2010年11期 v.39;No.280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教育全球化:国际文凭项目的回顾与展望

    金京泽;张蕾;

    本文着重对国际文凭组织及其项目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文中指出:国际文凭项目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从一个项目逐步发展到学前教育至大学预科一贯的三个项目;国际文凭学校数量快速增加,公立学校的比重稳步提高;三个国际文凭项目在理念、目标和学生为学习中心等方面呈现出统一性,在性质、结构、实施要求及评估等方面呈现出项目间的连续性;既重视文件和评估督导的引导,又重视学校创造性实施的做法,值得借鉴。

    2010年11期 v.39;No.280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教师教育

  • 生态取向教师学习方式变革:时代境遇与实践路向

    肖正德;

    教师学习方式向生态取向变革既是顺应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客观必然,也是学校组织不断变革与创新的现实诉求;既是源于教师生命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后喻文化推动下学生主体发展的深切呼唤。学校应树立生态取向的学习理念,构建生态取向的教师学习制度,营造生态取向的教师学习文化,促进教师的学习方式朝着生态取向变革。

    2010年11期 v.39;No.280 72-7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生成性教学视野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升

    阳红;程良宏;张金运;

    作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生成性教学体现了变革时代对教育的内在要求。虽然生成性教学的价值上已经得到认同,但仍然没有成为一种教学常态。生成性教学从理论走向课堂的过程遭遇到理念、制度、教师教学知识等方面的困境,其中,教师缺少相应的实践性知识是关键性的原因。本文试图从生成性教学的困境出发,在分析生成性教学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要求基础上,反思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升。

    2010年11期 v.39;No.280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学科教育

  • 解读日本新订高中化学科目:性质、目标、内容及特点

    刘继和;

    2009年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了新订高中理科课程标准,重新设置了高中化学科目"化学基础"和"化学",其特点体现在:在目标上,强调"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与实验及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关心;在内容上,设置"科学探究"新项目,培养探究能力与态度,并设置与人类生活相关学习项目,加强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2010年11期 v.39;No.280 81-8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韩国社会科教科书中的国家形象透析

    权五铉;沈晓敏;

    社会科在帮助学习者形成对本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和认同方面具有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有关国家的学习内容构成、本国与他国的关系、国家形象的象征、对国家的批判性评价的有无、国家愿景等角度对韩国社会科教科书中的国家形象进行剖析。

    2010年11期 v.39;No.280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非标准阅读记录评价案例分析

    董蓓菲;

    非标准阅读记录(Informal Reading Inventory,简称IRI)评价是一种诊断学生个体阅读能力水平的表现性评价。教师借助学生朗读、问答等活动获取阅读信息,运用错误线索分析(miscue analysis),归纳阅读失误类型,归因阅读困难。这是一种基于阅读心理结构和阅读理解心理过程理论的真实性评价,为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

    2010年11期 v.39;No.280 91-9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会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