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

  • 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崔允漷;柯政;

    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今后高中教育和考试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热点内容。本研究首先对我国当前各地综合素质评价政策实践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考察分析,其次对其他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在如上的研究基础上对如何推动和完善当前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政策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明确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功能与关系定位;对"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概念修正;用"课程学习记录"来评价学生的非学术能力表现;"课程学习记录"的具体操作建议;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制度。

    2010年09期 v.39;No.278 3-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崔允漷;柯政;

    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今后高中教育和考试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热点内容。本研究首先对我国当前各地综合素质评价政策实践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考察分析,其次对其他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在如上的研究基础上对如何推动和完善当前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政策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明确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功能与关系定位;对"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概念修正;用"课程学习记录"来评价学生的非学术能力表现;"课程学习记录"的具体操作建议;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制度。

    2010年09期 v.39;No.278 3-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刍议

    高凌飚;苏峻;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在于及时肯定教学的成效并诊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教、管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监控不仅要了解教学的效果,还应了解教学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方式;不仅要了解学的方面,还应了解教和管的方面;不仅要从外部、更应该从内部来收集资料。在实施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应注意不要以考试代监控,不要过分强调功利,同时注意监控过程的民主化。

    2010年09期 v.39;No.278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刍议

    高凌飚;苏峻;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在于及时肯定教学的成效并诊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教、管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监控不仅要了解教学的效果,还应了解教学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方式;不仅要了解学的方面,还应了解教和管的方面;不仅要从外部、更应该从内部来收集资料。在实施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应注意不要以考试代监控,不要过分强调功利,同时注意监控过程的民主化。

    2010年09期 v.39;No.278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课程与教学

  • 学历社会下游戏与学习的冲突和平衡

    李敏;

    学历社会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它严格遵守着法理社会的精神和准则,因此可能表现出强烈的内在冲突。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学习需要"压制和排挤"游戏需要"就典型地表现出儿童在人性和行为方式上的激烈冲突。为此,学历社会亟待功能更新。学历社会应当满足儿童游戏的基础需要,进而,游戏不应逃离体制化的学历社会,而是要进入学历社会的体制设计之中。

    2010年09期 v.39;No.278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学历社会下游戏与学习的冲突和平衡

    李敏;

    学历社会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它严格遵守着法理社会的精神和准则,因此可能表现出强烈的内在冲突。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学习需要"压制和排挤"游戏需要"就典型地表现出儿童在人性和行为方式上的激烈冲突。为此,学历社会亟待功能更新。学历社会应当满足儿童游戏的基础需要,进而,游戏不应逃离体制化的学历社会,而是要进入学历社会的体制设计之中。

    2010年09期 v.39;No.278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引导儿童有效建构道德知识的教学策略研究

    李召存;

    在扬弃以抽象化、客观化、普遍性道德知识的单向灌输为特征的传统知性德育的同时,道德教育也应避免陷入忽视引导儿童对道德知识有效建构的误区。为此,应基于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儿童对道德知识的情境化建构;基于已有经验,引导儿童对道德知识的反思性建构;基于认知冲突,引导儿童对道德知识的冲突性建构;基于活动探究,引导儿童对道德知识的情感性和理性的双层建构。

    2010年09期 v.39;No.278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引导儿童有效建构道德知识的教学策略研究

    李召存;

    在扬弃以抽象化、客观化、普遍性道德知识的单向灌输为特征的传统知性德育的同时,道德教育也应避免陷入忽视引导儿童对道德知识有效建构的误区。为此,应基于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儿童对道德知识的情境化建构;基于已有经验,引导儿童对道德知识的反思性建构;基于认知冲突,引导儿童对道德知识的冲突性建构;基于活动探究,引导儿童对道德知识的情感性和理性的双层建构。

    2010年09期 v.39;No.278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学习进程:促进课程、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韦斯林;贾远娥;

    学习进程是沟通学习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桥梁,联结课程、教学与评价,促进其相互一致性的有效工具;在介绍学习进程的缘起、含义、特征及要素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学习进程对促进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考试评价及其相互联系的若干策略。

    2010年09期 v.39;No.278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学习进程:促进课程、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韦斯林;贾远娥;

    学习进程是沟通学习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桥梁,联结课程、教学与评价,促进其相互一致性的有效工具;在介绍学习进程的缘起、含义、特征及要素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学习进程对促进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考试评价及其相互联系的若干策略。

    2010年09期 v.39;No.278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教育理论

  • 现代教育基本矛盾的探索及其视野下的教育危机

    彭正梅;

    现代教育的基本矛盾就是"如何通过强制来培养自由",论文探讨了康德、费希特、赫尔巴特和哈贝马斯对这个问题的主体哲学的和主体间理论的解决尝试,指出了教师权威在这个矛盾中的不可或缺性及其丧失了危机。

    2010年09期 v.39;No.278 32-3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现代教育基本矛盾的探索及其视野下的教育危机

    彭正梅;

    现代教育的基本矛盾就是"如何通过强制来培养自由",论文探讨了康德、费希特、赫尔巴特和哈贝马斯对这个问题的主体哲学的和主体间理论的解决尝试,指出了教师权威在这个矛盾中的不可或缺性及其丧失了危机。

    2010年09期 v.39;No.278 32-3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论教育转型

    冯建军;

    本文指出了教育转型的三种含义。广义上是一种教育形态向另一种教育形态的历史变迁或转换;中义上特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教育的转换,反映了近代以来教育现代化的过程;狭义上指当前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教育转型。三种含义只是对教育转型的形式解释,教育转型内涵只有回到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才能确立其实质的内涵。

    2010年09期 v.39;No.278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论教育转型

    冯建军;

    本文指出了教育转型的三种含义。广义上是一种教育形态向另一种教育形态的历史变迁或转换;中义上特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教育的转换,反映了近代以来教育现代化的过程;狭义上指当前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教育转型。三种含义只是对教育转型的形式解释,教育转型内涵只有回到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才能确立其实质的内涵。

    2010年09期 v.39;No.278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课程评价

  • 隐喻视域中的美国高利害测验

    李欣;

    高利害测验近十年来在美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已遍及全美,成为受到极大关注和争议的话题。本文深入解读了关于高利害测验的隐喻,即作为"棒球比赛"的性质隐喻,作为万用"瑞士军刀"的功能隐喻,以及作为"特洛伊木马"的后果隐喻,并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读者从不同方面管窥美国高利害测验的真实体貌。

    2010年09期 v.39;No.278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隐喻视域中的美国高利害测验

    李欣;

    高利害测验近十年来在美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已遍及全美,成为受到极大关注和争议的话题。本文深入解读了关于高利害测验的隐喻,即作为"棒球比赛"的性质隐喻,作为万用"瑞士军刀"的功能隐喻,以及作为"特洛伊木马"的后果隐喻,并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读者从不同方面管窥美国高利害测验的真实体貌。

    2010年09期 v.39;No.278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教材“连贯性”评价工具设计及应用

    占小红;张新宇;范轶;

    教材内容结构是学科知识系统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统一,"连贯性"是反映两种结构融合程度的重要属性。本文在界定教材"连贯性"操作性定义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精确性"和"联系性"两个维度的"连贯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科学》教材的"物质结构"主题进行"连贯性"水平评估,从而论证了评价工具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并提出工具修正和使用建议。

    2010年09期 v.39;No.278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 教材“连贯性”评价工具设计及应用

    占小红;张新宇;范轶;

    教材内容结构是学科知识系统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统一,"连贯性"是反映两种结构融合程度的重要属性。本文在界定教材"连贯性"操作性定义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精确性"和"联系性"两个维度的"连贯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科学》教材的"物质结构"主题进行"连贯性"水平评估,从而论证了评价工具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并提出工具修正和使用建议。

    2010年09期 v.39;No.278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儿童研究

教师教育

  • 教师课程意识的解析与重建

    赵炳辉;熊梅;

    教师课程意识是属于社会职业意识范畴的一种职业专业意识,是教师基于职业生活实践对课程的本质、功能、性质以及课程与自身职业角色内在关系的独特体认;是教师自觉地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课程评价与学生成长有机统整,指向课程实践的实践性专业智慧的集合;是教师基于职业实践对课程的再解读,是教师职业情态的映射,是教师与课程是否融合为一的表象,是教师对自我职业价值与生命的省察。其回归与重建需要教师以及全社会的努力与支持。

    2010年09期 v.39;No.278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教师课程意识的解析与重建

    赵炳辉;熊梅;

    教师课程意识是属于社会职业意识范畴的一种职业专业意识,是教师基于职业生活实践对课程的本质、功能、性质以及课程与自身职业角色内在关系的独特体认;是教师自觉地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课程评价与学生成长有机统整,指向课程实践的实践性专业智慧的集合;是教师基于职业实践对课程的再解读,是教师职业情态的映射,是教师与课程是否融合为一的表象,是教师对自我职业价值与生命的省察。其回归与重建需要教师以及全社会的努力与支持。

    2010年09期 v.39;No.278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美国教师教育的第三条道路:教师培养的驻校模式

    周钧;

    教师培养的驻校模式被称为美国教师教育的第三条道路。驻校模式由学区主办,其目的是为本学区培养教师,学区与大学、基金会形成伙伴关系;该模式的培养过程包括未来教师的录取与筛选、驻校学习与课程学习、入职指导与领导力形成;驻校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培养课程具有学区个性化特征,由经验教师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使未来教师在中小学实践共同体中学习教学。该模式汲取了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学习理论、文化回应性教学观、学术知识与实践者知识并重的教师教育认识论思想。

    2010年09期 v.39;No.278 75-7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美国教师教育的第三条道路:教师培养的驻校模式

    周钧;

    教师培养的驻校模式被称为美国教师教育的第三条道路。驻校模式由学区主办,其目的是为本学区培养教师,学区与大学、基金会形成伙伴关系;该模式的培养过程包括未来教师的录取与筛选、驻校学习与课程学习、入职指导与领导力形成;驻校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培养课程具有学区个性化特征,由经验教师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使未来教师在中小学实践共同体中学习教学。该模式汲取了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学习理论、文化回应性教学观、学术知识与实践者知识并重的教师教育认识论思想。

    2010年09期 v.39;No.278 75-7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论中小学教研组建设与学科带头人的使命

    潘涌;

    该文以新课程实施为时代背景,反思中小学教研组活动中的弊端,指出学科教研组要在活动内容、形式和教研氛围上走向专业化;教研组建设的核心是发挥好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即如何履行好专业引领的重要使命。

    2010年09期 v.39;No.278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论中小学教研组建设与学科带头人的使命

    潘涌;

    该文以新课程实施为时代背景,反思中小学教研组活动中的弊端,指出学科教研组要在活动内容、形式和教研氛围上走向专业化;教研组建设的核心是发挥好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即如何履行好专业引领的重要使命。

    2010年09期 v.39;No.278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学科教育

  • 走向跨文化理解的外语课程与教学

    陆晓红;

    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也是跨文化交流的时代。跨文化交流需要两种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在外语教学中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关于他国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是一种意义协商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体验的过程,是本国文化和他国文化对话的过程。将文化学习作为外语教学的"显性课程",把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置于语言能力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意味着同语言能力的培养一样,文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教学资源、评估的方式都要发生变化。

    2010年09期 v.39;No.278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走向跨文化理解的外语课程与教学

    陆晓红;

    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也是跨文化交流的时代。跨文化交流需要两种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在外语教学中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关于他国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是一种意义协商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体验的过程,是本国文化和他国文化对话的过程。将文化学习作为外语教学的"显性课程",把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置于语言能力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意味着同语言能力的培养一样,文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教学资源、评估的方式都要发生变化。

    2010年09期 v.39;No.278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非正式科学学习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

    张宝辉;

    本文在最近结束的一个学术会议的纪要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国际上非正式科学学习研究的最新进展。文章提及的互联网网站及参考文献可以帮助感兴趣的同行进一步了解国际上非正式科学学习研究的情况。本文尤其针对中国科学教育改革的现状及目标提出了研究和利用非正式科学学习的机会及相关资源建设的若干建议供有关部门及研究人员参考。

    2010年09期 v.39;No.278 90-9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非正式科学学习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

    张宝辉;

    本文在最近结束的一个学术会议的纪要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国际上非正式科学学习研究的最新进展。文章提及的互联网网站及参考文献可以帮助感兴趣的同行进一步了解国际上非正式科学学习研究的情况。本文尤其针对中国科学教育改革的现状及目标提出了研究和利用非正式科学学习的机会及相关资源建设的若干建议供有关部门及研究人员参考。

    2010年09期 v.39;No.278 90-9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从“祛魅”到“返魅”:原生态语文课堂回归论

    邱德乐;

    原生态的语文课堂是学生"在场"的"真实性参与"的、没有虚饰的自然真实的课堂教学状态。"祛魅",就是祛除了语文课程和课堂本应有的诗意、灵性、激情、浪漫、朦胧、神秘、美感的魅力。语文课堂应返回真正的教育之"魅":让课堂回归生活本身;让课堂充满灵性和诗性;让课堂插上想象力的翅膀;让课堂更具有自由探究性;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精彩观念;让课堂闪现人性的光辉,更具有德性;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站着求知与做人;让课堂更具个性化和多样化。

    2010年09期 v.39;No.278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从“祛魅”到“返魅”:原生态语文课堂回归论

    邱德乐;

    原生态的语文课堂是学生"在场"的"真实性参与"的、没有虚饰的自然真实的课堂教学状态。"祛魅",就是祛除了语文课程和课堂本应有的诗意、灵性、激情、浪漫、朦胧、神秘、美感的魅力。语文课堂应返回真正的教育之"魅":让课堂回归生活本身;让课堂充满灵性和诗性;让课堂插上想象力的翅膀;让课堂更具有自由探究性;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精彩观念;让课堂闪现人性的光辉,更具有德性;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站着求知与做人;让课堂更具个性化和多样化。

    2010年09期 v.39;No.278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