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

  • 试析“过学死”现象内蕴的主导教育价值观——兼论教育的自我救赎

    王凯;

    "过学死"是当前教育异化的一种现实的极端现象,这种异化现象的始作俑者是其背后内隐的社会主导教育价值观。该价值观在认识论上有两个基本假设:成功的教育在于按照社会认同的规格将作为自然生命的个体改造成为特定化的社会生命个体;学校对社会单向负责。在方法论上则通过派生的教育三个定位奠定了学校教育运行格局的基础。教育要实现自我救赎,就必须调整已有的教育价值秩序,消弭社会主导教育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实现"三个回归"。

    2010年07期 v.39;No.276 3-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倾听与教学——论教师作为倾听者

    周杰;

    教师作为倾听者(teachers as listeners)是基于教育本身需求的教师角色期待和定位。这一理念与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相契合、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相吻合、是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诸多弊端提出来的。教师作为倾听者对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以及师生主体间性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倾听者的教师至少应做到无意、共情和反省。

    2010年07期 v.39;No.276 8-1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课程与教学

  • “文化改变学校”可能吗?——江苏常州北环中学“和”文化建设的复杂性思考

    夏雪梅;

    学校是否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文化变革改变生存状态?北环中学的实践揭示了学校文化变革的复杂性。建立学校的文化链,发挥关键领导的榜样作用,订立稳定的回报心理契约,用话语营造学校朝气蓬勃的组织真实,设计较开放和健康的沟通体系是这所学校运用合作性文化改变教师孤立、紧张的状态,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在此过程中,有意识设计的合作文化却有可能变异为班级层面上学生实际体验的监视与竞争文化。北环解决了公办初中常见的组织问题,却没有解决各群体达成教育共识的文化命题。

    2010年07期 v.39;No.276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学习的新科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徐晓东;杨刚;

    学习的新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研究教与学领域的科学。它涉及到认知科学、神经科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其它领域的知识。本文对近年来学习科学的研究与进展进行了梳理,如从有关学习的基本理念和理论、方法论,到知识的本质和可视化,再到透过技术支持的共同学习和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学习科学研究中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并作出展望。

    2010年07期 v.39;No.276 18-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价值多元时代学校教育的价值自觉

    姚林群;

    价值多元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以盲目、被动、守旧为特征的价值自发状态,已不能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打破当前的价值自发状态,实现教育活动的价值自觉,是当前学校教育的应然追求。

    2010年07期 v.39;No.276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教学设计可视化研究:教学设计的视觉转向

    钱旭鸯;

    视觉思维在教学设计中的觉醒孕育了教学设计领域的一场新变革,引发了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的新转向。但迄今为止,国内教学设计领域对于该议题还寥有涉及。在归结和剖析教学设计可视化研究兴起缘由的基础上,阐释了当前教学过程设计可视化的主要实现路径,并指出其局限性,以揭示教学设计可视化的进一步探索空间和问题阈限。

    2010年07期 v.39;No.276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国际与比较教育

教育调查

  •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杨明全;时花玲;王艳玲;

    专业学位教育强调实践性,但我国现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课程设置没有很好地体现实践性,主要表现为在课程结构中理论类课程过多;课程内容的理论化倾向比较突出,不利于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课程设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如减少理论性课程,增加教学实践课程;调整公共必修课程的比例与课程内容;增加专业选修课的比重,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等。

    2010年07期 v.39;No.276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一线教师备课反思中的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

    王强;陈亚玲;

    本研究通过对360名来自全国6省市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备课中存在"‘教案检评’流于形式"、"‘电子教案’被管理者封杀"、"‘教学提纲’利用率极低"等问题,而"工作繁琐"、"缺专业指引与宽松交流平台"则是二次备课的主要障碍。同时还发现了集体备课频率、形式及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与6名教师焦点团体访谈,研制了"备课与二次备课模板"及"集体备课活动指南"。

    2010年07期 v.39;No.276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教师教育

  • 中国教研员职能的历史演变

    卢乃桂;沈伟;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者,国家教育质量的保障者,教研员职能的转变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厘清教研员职能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助于对教研员的职能定位做出正确判断。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已经出现了教学研究、指导职能,行使该职能者有视学、教育专家、校长、教师等。老解放区也存在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相似的辅导制度与教师联合会,但因缺教师、缺教材等因素,形成了以中心学校教师为主体的指导、研究群体。该群体受到上级行政部门的管理。1949年后,中国教育以老解放区的经验为基础,正式设立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在不同时期发展了不同的职能,但均受到行政力量的约束。

    2010年07期 v.39;No.276 66-7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教师即哲学家:理据、内涵与路径

    徐竞;高振宇;

    哲学的变革及教育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奠定了教师即哲学家的理论基础。教师需自动自觉地做哲学,使自己由弱变强,成就具分析、规范和综合三种角色于一身的哲学家。而旨在发挥集体协作之效的共同体探究,可为学校内教师进行哲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2010年07期 v.39;No.276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教师在思考中前行

    朱华;

    本文基于中学教师职业这样一种现实存在,指出教师要承担思想启蒙的重任,自身应该是一位思想者。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意识,个人的智慧,时刻关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思课程之特点,思问题之设计等,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做研究型教师,在思考中前行。

    2010年07期 v.39;No.276 75-7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科学教育

  • 中学理科课程中实验教学的若干问题探析

    魏冰;

    自从科学进入中学课堂以来,实验教学就是理科课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主要依据国际科学教育文献对实验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文章回顾了实验教学的起源与发展、实验教学目标的演变,然后对实验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育制度、教师、学生和实验教材四个方面进行了概括与分析。文章最后结合我国理科课程中实验教学的问题对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提出了建议。

    2010年07期 v.39;No.276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当代科学本质观的文化趋向与科学教育改革

    蔡铁权;陈丽华;

    科学的全部发展与文化息息相关,科学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文化过程。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对科学本质内涵的理解带有明显的文化趋向,这种趋向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科学的文化价值的探讨。我国的科学教育,由于过于重视传授科学知识而遮蔽了科学的文化形态,不利于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发展。因此,剖析科学本质观的文化趋向及对我国科学教育带来的启示,为我国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2010年07期 v.39;No.276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走进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