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

  • 成绩排名的学校制度知识依据及其批判

    顾云虎;

    以班级授课为特征的现代课程与教学制度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它依赖于一定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作知识支撑,成绩排名是这种知识逻辑的实践展开,它们本质上是同谋的关系。成绩排名有知识依据,但陷于悖论,交织着当下教育的种种矛盾。革除成绩排名的弊端,需要提高教师素质,改革评价模式,但更要反思其知识基础。教育理论工作者有责任为课程与教学制度设计探究新的知识依据。

    2008年05期 No.250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论教学的“不确定性”

    徐彦辉;

    "不确定性"是教学的内在本性特征。为了应对"不确定性",教师应力求"愿景式教学计划"和精通常规教学,改进学科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实践智慧和机智。

    2008年05期 No.250 10-1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课程与教学

  • 教学即描述——卡利尼教学思想管窥

    张华;

    美国著名教育家帕特丽夏.卡利尼的教育思想可一言尽之:通过对教育的描述性研究而实现教育的人性化。而人性化的教育植根于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她将这种融教育价值论与方法论为一体的教育观命名为"描述性评论",并将之首先运用于儿童研究,进而拓展到学校文化、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和评价标准等领域,力求实现教育之整体重建。

    2008年05期 No.250 13-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实施校本课程剪裁试验计划的知识基础

    霍秉坤;

    香港推行校本课程剪裁计划,目的是将其课程作适当的剪裁,以切合学业成绩稍逊学生的需要。1994年9月,共十间中学参加试验计划,结果显示计划确能使学业成绩稍逊学生获益。试验计划成功协助录取大量成绩稍逊的学生,是在于采取了三方面的策略:1.调整课程内容,重新巩固学生学习基础;2.改善教材、教法,切合学生的需要;3.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本文透过课程剪裁计划,反思香港教育及课程改革的规模是否过大,以致未能集中处理学与教的问题。

    2008年05期 No.250 18-2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论大众文化在国外课程实践中的角色

    喻春兰;

    首次将大众文化引入课程是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从此,大众文化进入了学校课程。本文概括了大众文化在国外课程实践中的六种角色,彰显了大众文化的课程价值。

    2008年05期 No.250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香港高中通识教育科及其对内地课程改革的启示

    武荷岚;胡炳元;

    2009年,香港新学制下高中即将开设的一门全新科目——通识教育科。本文重点探讨了该课程的设计理念、基本框架、评核方法、课程实施的难点等几个方面,并简要分析了对内地课程改革的一些启示。

    2008年05期 No.250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学校文化

  • 文化名校之道——以汪懋祖时代的苏州中学为例

    周勇;

    名牌高中绝非只是训练学生考取名牌大学的应试机构,而首先是具有深厚学术文化底蕴与卓越课程创造的一流学府。作为一流学府的名校,其最本位的特征乃是教师可以拿出上佳的学术研究与教学。这样的名校肯定会有很高的升学率,但考入名牌大学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努力以卓越的学术研究与教学来培养精心选拔上来的学生,才是名校的份内之事。汪懋祖时代的苏州中学不仅可以证明一流学府或文化名校的上述本质,而且能够为建成具有上述本质的文化名校指明道路。

    2008年05期 No.250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

    刘良华;

    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不是所谓学校特色之类的小技巧,而是培育独立人格的大精神。人生而自由,但人可能因懒惰和懦弱而放弃对自由的追求。人生而平等,但人总是有追求特权而压制他人的本能。学校文化的基本使命就是促进人的自由主动发展的天性,并维护人与人的平等的权利。自由与平等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应该而且能够兑现为具体的课堂文化与班级文化。

    2008年05期 No.250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国际与比较教育

  • 试析日本学力调查的目的和导向

    高峡;

    日本于2007年4月,由文部科学省组织实施了一次面向全国的义务教育学力调查。此次调查是继上个世纪60年代中断实施全国学力调查之后,第一次面向全体学生的测试。其目的在于掌握2002年以来课程改革实施状况。此次调查在调查方式、内容的设计和选择上,以及调查结果中都反映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特征和倾向。研究和分析日本的学力调查,对于我们考察和评价我国学生的学业成就、思考和评价我国课程改革实施状况不无裨益。

    2008年05期 No.250 43-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美国“普及学前教育”运动的研究与思考

    严冷;冯晓霞;

    美国的"普及学前教育"是一场通过立法确定州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义务的运动,它强调州政府在联邦投入的基础上也应对学前教育进行投入,为希望接受学前教育的3岁和4岁幼儿提供免费、非强制的教育。本文深入剖析了"普及学前教育"的内涵和时代背景,并且系统介绍了"普及学前教育"运动之中各州的投入方式、经费来源和成果,最后讨论了这一运动对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启示。

    2008年05期 No.250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美国大学与企业研发合作的立法、拨款与运作机制

    汪霞;李联明;

    美国大学与企业界的成功合作,取决于多种因素的整合。《拜—杜法案》的颁布为企业界与大学合作研发提供了法律保障,联邦政府的拨款为大学与企业展开研发合作提供了经济基础,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建立大学-企业研发基金则为大学与企业合作提供了可行的运作机制。

    2008年05期 No.250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教师教育

  • 课程意识觉醒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吴亮奎;

    课程意识的觉醒是新课程改革给中小学教育实践带来的最突出贡献。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是教师教学观念发生变革的表征。它不但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而且使课程意识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2008年05期 No.250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理科教师培养的新视角:教学内容知识

    孙可平;

    理科教师的职业发展一直是科学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沙尔曼(L.Shulman)提出"教学内容知识"以来,许多科学教育研究者已经对其性质和建构要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教学内容知识"与学科知识、教学知识以及背景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为理科教师知识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知识"也为我们思考理科教师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2008年05期 No.250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科学教师专业标准:菲律宾的经验

    熊建辉;李晶;

    2006年颁布《全国能力本位的教师标准》后,菲律宾教育部认识到全国标准只是面向所有教师的通用专业标准,为使标准真正发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质量的实效,还应开发各门学科的教师专业标准。有鉴于此,菲律宾国家数学与科学教育研究所历时两年开发了《全国科学教师专业标准》。标准体现了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性、专业性和个性化特征。相比之下,我国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科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的职前与职后培养缺乏衔接性;而且,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体化停留在理念层面,科学教师实用知识和实用技能以及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等教育比较薄弱。菲律宾标准明确的培养方向、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师的学习方式及培养体系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具体操作方面对我国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及标准研制具有一定的启示性。

    2008年05期 No.250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学科教育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