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国际与比较教育

  • 鲁道夫·斯坦纳及其人智学思想

    彭莉莉;

    鲁道夫·斯坦纳把人智学理解为一种合理化的神秘主义。人智学的主要假设是,在可见的物质世界之外,还存在着感觉之外的精神世界,但要通过发展人的潜在能力才能加以感知。人有四个缉成部分:躯体、以太体或生命体、星芒体或知觉体、自我意识。人智学思想丰富和完善了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后现代主义教育特征。

    2007年S1期 v.36;No.243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阿尔夫雷德·赫特纳地理课程思想的启示

    陈大路;

    德国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在他著名的《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一书中对中学地理课程的阐述至今仍深刘地影响着我们。本文对其主要地理课程思想进行了梳理,从地理课程的本质、价值和地位、目标、内容和结构以及地理课程的实施等方面加以诠释,以期服务于我国当前的地理课程改革。

    2007年S1期 v.36;No.243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 欧洲学校消费教育研究

    应晓琼;

    本文以欧洲学校消费教育模式为研究重点,并对不同层次的学校所开展的学校消费教育进行简要介绍,以期向读者展示欧洲学校消费教育概貌。最后,简要地分析了欧洲将消费教育引入学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本文希望通过对欧洲学校消费教育模式的研究,为我国开展国民消费教育和学校消费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2007年S1期 v.36;No.243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文化价值观视野中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

    杨志华;

    本文尝试着从文化价值观差异的视角对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进行比较研究。从两国的家庭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以及家庭教育方式来分析,最后在基于我国的国情和文化环境的基础上,为我国家庭教育的改进提出几点建议。

    2007年S1期 v.36;No.243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建构学校营销理念,提升学校竞争力

    邓恢祯;

    作为非营利组织,在市场化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学校同样需要营销。学校营销具有自己的特性,它的首要目标是育人服务,当然它具有多重目标性。要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学校营销在策略上需要建构特色学校文化,善用各种营销工具和途径。以树立学校的形象管理。

    2007年S1期 v.36;No.243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教师教育

  • 运用知识管理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肖敏;

    本文通过对知识管理及其相关策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分析研究,寻找教师专业发展中与知识管理的契合点,探讨运用知识管理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学校知识管理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2007年S1期 v.36;No.243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网络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孔云;

    网络文化作为现代社会新的生活方式,具有交流的开放性、时空的超越性、内容的多元性、操作者的交互性、传输的高效性、作用的双重性等基本特征。它促使教师专业发展趋向于"自我更新",形成新的协作式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走向自主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个体的内隐与外显知识的转化。而在网络文化环境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有教育博客、网络教育论坛与 QQ 群。

    2007年S1期 v.36;No.243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德国教师教育标准简介

    顾珏;

    2004年底德国出台了首部全联邦性的教师教育标准。这部标准重新界定职业教师应该承担的五大任务,同时提出为完成这些任务应该拥有的能力标准,并且强调在大学学习阶段以及实践学习阶段共同完成对教师的这些能力的培养与培训。

    2007年S1期 v.36;No.243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校本培训:在互动中促进教师发展

    陆胜新;

    本文针对农村小学教师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从"互动研训"的角度论述了学校实施教师校本培训的具体做法,通过学思互动、赛研互动、行引互动等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007年S1期 v.36;No.243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论研究型教师团队的建设

    刘健儿;

    新一轮课程改革必须要有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只有在学校中形成一个能够真正实施新课程的教师团队,并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去影响和改变课堂文化、学生文化、教师文化以及整个学校文化,才能曩终实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目标。研究型教师团队是不太可能白发形成的。研究型教师团队的形成需要与其相适宜的"土壤"和"气候"。这就要求作为学校的管理团队尤其是校长应具有教育发展的理想与追求,并能结合学校实际,为研究型教师团队的形成创造必要的条件。

    2007年S1期 v.36;No.243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课程与教学

  • 课堂教学行为:内涵和研究框架

    闫龙;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学行为研究已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有效方式之一,得到普遍重视。考察教学行为的内涵和定义,可以为有效研究教学行为提供理论支持,在对其系统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教学行为的研究框架。

    2007年S1期 v.36;No.243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与具体操作

    竺宁彪;

    本文结合宁波三中的实践经验,围绕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与具体操作,阐述了研究的体会。文章提出了8条原则、5方面操作领域,体现了研究者对新课程的新认识与新追求。

    2007年S1期 v.36;No.243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校本课程开发

    何银;

    文章指出: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把其中可以为教学所用的素材纳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系,其意义在于,拓展课程资源,传承地域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完善学生个性;地域文化既有内隐与抽象的精神层面,又有外显与具象的物化表现,基于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可从历史遗迹、地方名士、民俗风情、方言艺术、地方精神、民间体育等领域着手。

    2007年S1期 v.36;No.243 49-5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如何将探究主题不断引向深入——从中学研究型课程的案例中谈探究主题的连续性、生成性

    郭兴鸣;

    中学研究型课程教学常态化的意义日显突出,由于研究型课程教学常态化使得其探究的主题不断变更,因此,师生在共同选择、确定探宽的主题时经常会出现"不知所措或难于下手"的窘境。有时虽然确定了新的撂究主题,但由于远离学生的兴趣点_和教师的能力点,使得师生持续关注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和教学的质量受到了损害。本文笔者结合两年来执教研究型课程教学的案例来思考、分析研究型课程探究主题连续性的价值与意义。

    2007年S1期 v.36;No.243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教师即课程——中学政治教师人力课程资源运用研究

    陈志红;

    本文从中学政治教师人力课程资源运用的意义、内容、特点、运用的主要方法与注意问题等方面。论述了怎样用好中学政治教师的人力课程资源。为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实施新课程。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信度和效度服务,并为怎样运用政治教师人力课程资源提供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2007年S1期 v.36;No.243 55-5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 活动教学模式中提高活动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丁芙蓉;

    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永恒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得了知识,理解了知识,而且使生硬的内容变成了生动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记忆的东西变成了体验的东西,从而实现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构建的目的。

    2007年S1期 v.36;No.243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兴趣小组活动的价值追求

    邵玉茹;

    兴趣小组是具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自愿结成的活动小组。在兴趣小组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其价值追求认识各异,导致活动开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围绕兴趣小组活动价值认识的变化,论述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通过一个个案,揭示实践层面对解决问题所进行的探索。

    2007年S1期 v.36;No.243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构建中职学校专业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

    陈文标;

    本文针对中职学校专业课的改进问题,从课程、教学、教师评价维度提出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2007年S1期 v.36;No.243 68-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科普教育的原则:来自20世纪上半期的经验

    姜丽静;

    兴起于20世纪上半期的科普教育运动在实践领域发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部分地归功于其所遵循的科普教育原则,即通俗易懂、突出重点和求知重做。目前,值我国的科普教育热潮掀起之际。重温这些原则对科学教育的推广将多有裨益。

    2007年S1期 v.36;No.243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走进中小学

  • 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问题

    吴倩;

    在数学课程改革中提出——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这里的"讲"就包含了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忽视对学生"数学语言"学习的倾向。所以作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除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教会他们解题方法外,还要将这些能力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用数学语言表迭生活的方方面面。

    2007年S1期 v.36;No.243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魅力动漫 欢乐课堂 斑澜生活——动漫进小学高年级美术课堂的研究报告

    施红卫;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课题研究通过现状调查、课题实验和总结反思三个阶段,着重从临摹、欣赏和创作应用三种常见的美术课堂教学形式展开小学高年级学生动漫学习的研究,探索美术课堂进行动漫教学的可行性、优势以及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等。

    2007年S1期 v.36;No.243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小学生审美趣味的调查研究报告

    景华锋;

    小学生在美术课本内容、造型练习内容、生活内容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并影响着审美教育活动。本文通过10个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了解新时期小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出调整、充实美术教学内容和改进美术教学方法的建议。

    2007年S1期 v.36;No.243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我和我的组员

    <正> 课程改革开始的那年九月,我成了一名教研组长。顾虑重重那是开学前的一天,分管教学的洪校长突然对我说,学校这个学年有人事变动.想让我担任语文教研组长,那一瞬间,我有点迷糊。

    2007年S1期 v.36;No.243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你看,你看,月亮的脸——我和《月相》展示课

    孙石林;

    <正> 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二十三点许。一辆蓝色的商务车正穿破夜幕,奔驰在杭金衢高速公路上。车上乘坐的是我和我们学校刚圆满完成省科学展示课任务的老师们。成功的愉悦使我们忘记了一个多星期日夜操作的疲惫,我们甚至有点亢奋。我们在回忆这一天的每一个细节:下课后全场轰动的场面、下午说课的场面、晚饭后与北师大刘恩山教授恳谈的场面;一幕又一幕大家在

    2007年S1期 v.36;No.243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每一个贝壳都精彩

    邱桦红;戴伟伟;

    <正> 时光流逝,转眼自己已成了一名从教十几年的教师了。回首自己就像一个在海边捡贝壳的孩子,面对着一望无际的海滩,总想能拾到最美丽的贝壳。偶尔,发现几个特别的贝壳,就会如获至宝般地揣人怀中,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找寻的步伐。因为我相信,世界上最漂亮的贝壳一定在不远的海滩上等着我。如今的我,还在广袤无垠的教海

    2007年S1期 v.36;No.243 95-9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