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特约稿

  • 伊顿公学:传统与现代教育的融合

    托尼·里特;

    托尼·里特(Tony Little)先生自2002年9月起担任伊顿公学校长。他曾就读于伊顿和剑桥大学。本文中,他考察了英国住宿学校,特别是伊顿公学长期.以来建立的自由主义教育传统。在对伊顿成功经验的分析中.里特先生明确阐述了巩固学校教育哲学的五项原则。继而,他又阐述了此理论体系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下的应用,并具体演示了如何将此理论运用于实际日常管理中。他特别指出,学生仅学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他们需要全面的教育;他们要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下生活和学习,以培育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能力,使他们成为有自信、有理想、积极主动和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007年08期 No.240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专家访谈

  • 学习评价的模式与方法——日本教育学者梶田叡一教授访谈

    钟启泉;

    日本兵库教育大学学长梶田壑一(Kajita Eiichi)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心理学、教育学。其代表作有《自我意识心理学》、《教育评价理论》(3卷本)等。梶田壑一教授主张,视学习者的实际展开实践乃是教育活动的原则。因此,必须真切地把握并判断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在教育工作中所谓的"评价",指的就是这种活动。本文依据其自身的研究及其他同行的成果,就课堂教学中学习评价的目的与方法的问题作了系统阐述。

    2007年08期 No.240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

  • 凯洛夫《教育学》:斯大林意识形态的教育代表作

    杨大伟;

    本文以当今俄罗斯学者的研究为基点,对凯洛夫《教育学》在前苏联的发展情况进行了重新的研究。首先,本文对二十年代的苏俄教育思想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此时苏俄的教育思想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与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结合体。到了斯大林时代俄国教育思想发生了转变,其中的原因就是斯大林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凯洛夫《教育学》就是斯大林意识形态的产物。

    2007年08期 No.240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 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国情的适应与创造

    屠莉娅;

    进入改革发展的纵深时期,如何辨明理论和实践场域的"真"、"假"问题.探寻问题的解决之道。成为匡正改革方向和务本求实的根本。本文从当前关于新课改的国情基础的质疑出发,以历史与事实为依据,从改革的基本方向、理论借鉴、策略选择等方面阐述改革对国情的具体适应和创造性发展,试图努力标明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论争基础。

    2007年08期 No.240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课程与教学

  • 儒家课程思想中的后现代图像

    樊亚峤;靳玉乐;

    本文从探讨儒家课程思想入手,通过将儒家的课程思想与后现代主义进行对比,从超越"二元对立"迈向"中庸和谐",从反对"人类中心"迈向"化成天下",从消解"理性主体"迈向"内省体悟"三个方面来逐步勾画出了儒家课程思想中的后现代图像。并指出我们应该使用后现代主义来促进儒家课程思想在当代得到进一步发展。

    2007年08期 No.240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教师眼中的好学生——西方五国的一份人种志研究述评

    李树培;

    教师对学生的定位和期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育实践以及学生的实际发展。本文基于西方一份关于五国教师对好学生看法的人种志研究,反思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些观念和实践,以期引起大家对好学生这个习以为常的现象、观念和实践进行反思与改进。

    2007年08期 No.240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 从实施策略的视角简述美国学校改进的发展历程

    梁歆;黄显华;

    教育变革成为世界各国增强国力的一项重要议程,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寻求应对变革的有效策略,"学校改进"作为教育变革的一项策略日益受到关注。在美国,学校改进的发展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但是在内地,学校改进的实践刚刚起步。因此,了解什么是学校改进及美国学校改进的发展脉络对我国的相关研究和实践会有很大帮助。但美国的学校变革错综复杂,本文拟选取不同时期学校改进策略的变化来描述其发展历程。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学校改进的界定;美国学校改进的来源;美国学校改进策略的发展。

    2007年08期 No.240 36-4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 课程改革中地县教育行政领导角色探析

    赵银生;

    本文通过对教育行政领导在改革中的角色、教育行政课程领导职能等问题的研究,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地县教育行政领导的角色定位提出自己的建议。

    2007年08期 No.240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学科教育

  • 从公民教育的视角看品德与社会课

    高峡;

    本次课程改革中在小学开设了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社会课。几年来。围绕这门课程的性质、定位以及教学原则等始终存在着不同认识和争论。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现阶段国情背景下开拓德育课程中所做的新尝试,但还处于初级阶段。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回归生活"要着眼于开放的、真实的和平实的生活;知识学习的目的是人性和品格涵养,要反对唯智主义的德育观,更要反对无知主义的道德教育。

    2007年08期 No.240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 西部地区中学生英语阅读习惯调查——四川省苍溪实验中学个案分析

    吕京;丁钢;

    英语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影响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有若干因素,英语阅读习惯就是其一。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苍溪实验中学高三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展开问卷调查、分析,并就中学生目前英语阅读习惯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

    2007年08期 No.240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与科学本质观现状调查及认识

    蔡铁权;姜旭英;赵青文;王丽华;

    从2004年开始。我们对浙江省6个地区10个县市197名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本质观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普遍较低;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本质观比较落后。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亟待重视。我们认为,加强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教育,加强STS 教育和对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热点的关注,可有效地推动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2007年08期 No.240 55-5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 西方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的研究路径与思考

    王晶莹;

    "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一直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而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理科教师对科学本质的了解直接影响其教学行为,进而影响其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本文主要分析西方关于理科教师的科学本质观研究结果,并总结理科教育中科学本质观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土化思考。

    2007年08期 No.240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母语教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