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专家访谈

  • “教育实践学”的构筑——日本教育学者中村哲教授访谈

    钟启泉;

    兵库教育大学教授中村哲(Nakamura Tetsu),多年来从事社会科教育研究,致力于"教育实践学"的构筑。近年来,作为日本"和文化教育研究交流协会"理事长,同时也致力于推进日本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的研究。他期望借助"和文化教育"和"教育实践学",使日本教育真正承担起新的文化创造的使命。本文梳理了"教育实践学"的理念、结构、课题与方法,展望了"教育实践学"的愿景。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日本教育界构筑"教育实践学"的诉求。

    2007年05期 No.237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

  • 课程论争的出路

    王艳玲;

    本文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围绕着新课程所倡导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等方面的论争统称为课程论争。为澄清课程论争的特征,本文借助伦理学的相关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文章认为,论者以"教学认识论"作为衡量课程教学理论的尺度,混淆理论发展的脉络,使课程论争呈现出明显的非对话性质。文章的最后部分阐发了作者对"课程论争可能出路"的几点思考。

    2007年05期 No.237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 知识概念重建与学习的复杂性——就知识本质和知识学习问题与刘硕先生商榷

    仲建维;

    知识概念"重建"论者并不是绝对否定知识的客观性和真理性,而是试图把知识真理性的思考与知识批判精神和态度紧密结合,这样的转向对学习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重建论者对"知识"和"学习"概念的论述,是对知识和学习性质的一种新表述和新挖掘,批评者认为他们否定知识的客观性、否定科学文化知识的价值和学校教育价值,这种批评渗透了两分法的思维方式。

    2007年05期 No.237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课程与教学

国际与比较教育

  • 若干世界一流大学成本结构的比较研究

    李勇;闵维方;

    文章以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和耶鲁大学为例重点分析了美国4所世界一流大学成本结构的特征,并与我国部分高水平大学进行比较,最后提出了改善我国高水平大学成本结构的建议。

    2007年05期 No.237 38-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美国和亚洲高等教育机构变革的比较研究

    任友群;约翰·霍金斯;

    本文讨论在亚洲和美国都出现的一些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使得政府的和非政府的(或是公立的和私立的)机构之间以前存在的差别开始逐渐模糊,这些趋势对公共教育产生了影响并在某种意义上推动它们更接近私有的高等教育。这篇论文将在主要对中国大陆、新加坡以及美国加州大学系统的研究的基础上,讨论高等教育中这样的一些趋势。对中国而言,在对变革进行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逐步推动高等教育系统的开放和多样化无疑是明智的战略选择。

    2007年05期 No.237 42-4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 加勒比海地区的教育改革:背景、现状与趋势

    黄凯玫;范国睿;

    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加勒比海地区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缺乏高技术人才、国内资源贫乏以及其它种种社会问题使这一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近年来,加勒比海各国以培养"真正加勒比海人"为己任,积极推广综合教育改革.发展多元文化教育,改革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消除社会与教育不平等,努力发展国际合作教育,不断提高教育国际竞争力。

    2007年05期 No.237 48-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自由至上主义的教育公正观

    冯建军;

    自由至上主义捍卫个人的权利不容侵犯.公正就在于个人持有的公正,而不能以任何的名义剥夺个人的正当持有。教育公正就是要根据个人的天赋向有才能的人开放,依靠学校选择制度和教育市场化来实现。自由至上主义追求程序的公正,而非结果的平等。

    2007年05期 No.237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教师教育

  •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校习俗因素

    胡惠闵;

    学校习俗是影响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理解学校习俗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物化环境、仪式或周期性活动、行为习惯和传统三个学校习俗的考察途径,提出了如何形成与强化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习俗命题。

    2007年05期 No.237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教师的类型、境界和道德

    刘次林;

    教师有四类:以讲授教材为目的的教书者、以培养学生为目的的育人者、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的导学者、以通过调控环境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筹划者。这四类教师也依次表明了教师的职业境界,前两者属于"以教定学"的教育,后两者属于"以学定教"的教育。根据"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教师是"促进者",其职业道德应该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为价值坐标。

    2007年05期 No.237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论成为一名建构主义教师

    谢恭芹;丁邦平;

    建构主义作为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自古有之,但作为一种理论思潮则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并在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一名建构主义的教师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学校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虽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着实际的困难。对中国教师而言,要努力成为一名建构主义教师,我们应该对此做出自己的解读。

    2007年05期 No.237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 论教师专业与事业发展

    杨子秋;

    本文先从教师专业的意义谈起,透过校长及教师的不同角度去探讨教师专业,并讨论专业与事业之别,也尝试结合理论与实务两方面谈教师的事业及专业发展策略,从而引申出两个重要问题:教师为了专业与事业发展可以学些什么和可以如何学,最后探讨教师应如何管理自己的事业发展。全文旨在厘清专业这一概念,并让教师了解作为专业和事业不独需要经过发展历程,更需要自我领导和有效管理,既要兼顾学校及个人的发展,又应重视行业应有的操守。明乎此理,专业与事业发展应该是享受而非压力。

    2007年05期 No.237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 “教师声音”之研究及启示

    王丽华;

    教师声音的研究诞生于教师发展模式重建和关注教师生活研究的背景下。作为一种隐喻,教师声音诠释了教师的多重意义。不同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框架出发。研究了教师声音的多个维度,包括政治意义、性别意义、知识研究等,这些研究既显现了教师意义的共性,又彰显了其多元性和丰富性。教师声音的多维研究,凸现了教师声音研究中的多重研究关系,这些研究关系为教师声音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2007年05期 No.237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 教师专业生命曲线寻绎

    邱德乐;

    教师专业生命曲线是以专业年龄为横座标、专业指数为纵座标构成的动态周期曲线。"第一曲线"是指教师在熟悉的环境、知识、经验、观念、态度中从事专业工作所经历的专业生命周期;"第二曲线"是指教师为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或境界,对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和专业行为模式进行重大变革而展开的一次新的专业生命周期,其本质是变革和创新。创新型教师专业生命周期呈多条曲线状态,其特点是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自我超越与更新,因而又称为专业自主成长型教师。

    2007年05期 No.237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走进中小学

  • “快乐童年”是怎样消逝的

    芦苇;

    <正> 美国媒体文化研究学者尼尔·波兹曼写了一本叫《童年的消逝》的书,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论点:在美国,童年正在消逝!"放眼望去,人们不难发现,成人和儿童在行为举止、语言习惯、处世态度和需求欲望上,甚至身体外表上,越来越难以分辨了"。尼尔·波兹曼关于童年正在消逝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也促使我们反思中国儿童的生活境遇。

    2007年05期 No.237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学生是喜欢探究的——有感于一节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

    卢菁菁;

    <正> 一、课堂实录这是一个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的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的实验课堂。实验的要点是,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反应,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经过老师的讲解,学生都能很成功地完成实

    2007年05期 No.237 9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羊为什么不可以再高点——由一个教学片段引发的思考

    郑建设;

    <正> 前不久,读了一篇关于新课程教学方面的文章,其中描述的一个教学片段,笔者认为很值得商榷。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先把这个教学片段的大意作以介绍……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纠正学生的错误,不能因怕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敷衍过去。如在教学《骆驼和羊》时。"我"(执教这个教学片段的教师,笔者注)让学生谈谈老牛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2007年05期 No.237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