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专家访谈

  • 教育政策、课程与全球化——访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阿普尔教授

    刘丽玲;

    迈克尔·阿普尔(Michael Apple)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国际著名课程与教育政策研究专家。《意识形态与课程》、《教师与文本》等著作的作者。本访谈最早完成于2002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全球学习大会上,后来作者在伦敦做博士后期间以及阿普尔2006年3月来北京参加国际会议期间,又与阿普尔教授有交流,有些内容曾经有过修改和补充。

    2007年03期 No.235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 教育政策、课程与全球化——访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阿普尔教授

    刘丽玲;

    迈克尔·阿普尔(Michael Apple)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国际著名课程与教育政策研究专家。《意识形态与课程》、《教师与文本》等著作的作者。本访谈最早完成于2002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全球学习大会上,后来作者在伦敦做博士后期间以及阿普尔2006年3月来北京参加国际会议期间,又与阿普尔教授有交流,有些内容曾经有过修改和补充。

    2007年03期 No.235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

  • 课程隐喻的教育学意义缺失与超越

    王洪席;郝德永;

    隐喻在课程理论研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传统的跑道式、学科式、经验式课程隐喻反映了传统课程价值现的褊狭和单一,从而造成了实践领域的无序和混乱。"通道"、"文本"、"乐谱"式课程隐喻则真正代表了课程的本质内涵和价值取向,具有深层次、浓厚的文化底蕴及教育学意义。

    2007年03期 No.235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课程隐喻的教育学意义缺失与超越

    王洪席;郝德永;

    隐喻在课程理论研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传统的跑道式、学科式、经验式课程隐喻反映了传统课程价值现的褊狭和单一,从而造成了实践领域的无序和混乱。"通道"、"文本"、"乐谱"式课程隐喻则真正代表了课程的本质内涵和价值取向,具有深层次、浓厚的文化底蕴及教育学意义。

    2007年03期 No.235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教学生成:为了学生的精彩观念和幸福生活

    程良宏;李雁冰;

    本文试就预设、控制、生成及其在教学上的表现和关系加以探讨,认为:预设是教学生成的必须,生成的教学是恰当、合理预设的结果和衍生。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都以师生的在场为基点,并以学生的精彩观念和幸福生活为鹄的。控制的教学是非生成性的,它具有去学生性,排斥学生和教师的在场,既是非预设的,也是非生成的。

    2007年03期 No.235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教学生成:为了学生的精彩观念和幸福生活

    程良宏;李雁冰;

    本文试就预设、控制、生成及其在教学上的表现和关系加以探讨,认为:预设是教学生成的必须,生成的教学是恰当、合理预设的结果和衍生。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都以师生的在场为基点,并以学生的精彩观念和幸福生活为鹄的。控制的教学是非生成性的,它具有去学生性,排斥学生和教师的在场,既是非预设的,也是非生成的。

    2007年03期 No.235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教育叙事研究

  • 从叙事探究看教育研究者的后现代定位

    吴德芳;

    通过对带有强烈后现代色彩的研究方法——叙事探究的了解,可以清楚地看出,后现代教育研究者将自己定位为内在的参与者,"心平气和"的阐释者,开放的对话者,而非外在的立法者,"唯我独尊"的裁定者和闭塞的宣示者。

    2007年03期 No.235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从叙事探究看教育研究者的后现代定位

    吴德芳;

    通过对带有强烈后现代色彩的研究方法——叙事探究的了解,可以清楚地看出,后现代教育研究者将自己定位为内在的参与者,"心平气和"的阐释者,开放的对话者,而非外在的立法者,"唯我独尊"的裁定者和闭塞的宣示者。

    2007年03期 No.235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教育叙事研究:故事中的生活体验与意义探寻

    杨明全;

    教育是一项实践的事业,教师的生活体验和实践性知识是其从事教育叙事研究的合理性基础。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教育叙事研究仍然归属于"叙事活动"这一范畴,它强调研究结果的意义性和可诠释性,而不是确定性和可重复性。作为一种研究方式,教育叙事研究在文本写作上要符合一些基本的规范,本文提出教育叙事案例应体现问题性、情境性、故事性和意义性。

    2007年03期 No.235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教育叙事研究:故事中的生活体验与意义探寻

    杨明全;

    教育是一项实践的事业,教师的生活体验和实践性知识是其从事教育叙事研究的合理性基础。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教育叙事研究仍然归属于"叙事活动"这一范畴,它强调研究结果的意义性和可诠释性,而不是确定性和可重复性。作为一种研究方式,教育叙事研究在文本写作上要符合一些基本的规范,本文提出教育叙事案例应体现问题性、情境性、故事性和意义性。

    2007年03期 No.235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教师课程行动转变的动因——一位《品德与生活》教师的课程故事

    吕立杰;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班主任时老师讲述了她的课程实施故事,在她的故事中,我们看到时老师课程实施的关注点经历了工作难点、教学设计、学生生活世界这三次跃迁,课程实施水平从未使用到机械地使用,再到常规化地使用,这背后教师对变革成本知觉的变化,初步尝试行为的成功以及专业发展的自主性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2007年03期 No.235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教师课程行动转变的动因——一位《品德与生活》教师的课程故事

    吕立杰;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班主任时老师讲述了她的课程实施故事,在她的故事中,我们看到时老师课程实施的关注点经历了工作难点、教学设计、学生生活世界这三次跃迁,课程实施水平从未使用到机械地使用,再到常规化地使用,这背后教师对变革成本知觉的变化,初步尝试行为的成功以及专业发展的自主性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2007年03期 No.235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新数学”:一个课程改革的故事及其启示

    王建军;

    "新数学"课程改革是发生于1950年代初期、始自美国后来波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香港)但最后被广泛认为"失败的"一次数学教育改革尝试。本文简略回顾了"新数学"课程改革的发生、过程、结束以及此后迄今的数学和科学改革的动向,期望能够为我们理解当前我国进行的课程改革及其间的许多矛盾和论争提供参考。

    2007年03期 No.235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 “新数学”:一个课程改革的故事及其启示

    王建军;

    "新数学"课程改革是发生于1950年代初期、始自美国后来波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香港)但最后被广泛认为"失败的"一次数学教育改革尝试。本文简略回顾了"新数学"课程改革的发生、过程、结束以及此后迄今的数学和科学改革的动向,期望能够为我们理解当前我国进行的课程改革及其间的许多矛盾和论争提供参考。

    2007年03期 No.235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课程与教学

  • 对话教学与课堂重构

    陈尚达;

    对话教学是近些年来教学论研究与学科教学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对话教学要告别神话;摆脱对话教学的乌托邦构想;要理解对话,把握对话教学的条件与有限性;重构课堂包括重构知识观、重构教学实践和重构师生关系三个方面,只有重构课堂,追求"生命课堂",才能走向对话教学的现实形态。

    2007年03期 No.235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对话教学与课堂重构

    陈尚达;

    对话教学是近些年来教学论研究与学科教学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对话教学要告别神话;摆脱对话教学的乌托邦构想;要理解对话,把握对话教学的条件与有限性;重构课堂包括重构知识观、重构教学实践和重构师生关系三个方面,只有重构课堂,追求"生命课堂",才能走向对话教学的现实形态。

    2007年03期 No.235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课例研究:信念、行动与保障

    安桂清;

    课例研究以改进教学为最终目的。在实践中面临着如下课题:吸收异质人员的参与以作为建构课例研究共同体的积极力量;明确研究的主题以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共同目标;建构课堂教学的分析框架以作为课前设计、课堂观察和课后反思的指导;采用描述性研究以作为评议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同时,为保障其顺利推进,学校需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提升学校行政人员的专业领导能力、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建设课例知识存储、分享和转化的平台。

    2007年03期 No.235 42-4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课例研究:信念、行动与保障

    安桂清;

    课例研究以改进教学为最终目的。在实践中面临着如下课题:吸收异质人员的参与以作为建构课例研究共同体的积极力量;明确研究的主题以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共同目标;建构课堂教学的分析框架以作为课前设计、课堂观察和课后反思的指导;采用描述性研究以作为评议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同时,为保障其顺利推进,学校需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提升学校行政人员的专业领导能力、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建设课例知识存储、分享和转化的平台。

    2007年03期 No.235 42-4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课例研究的国际动向与启示

    杨玉东;

    课堂教学改革是近年来各个国家教育改革的共同关注点,而课例是主要的课堂教学研究载体。透过两届课例研究年会概况和"国际课例研究协会"的成立,暗示着课例研究将成为一个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各个国家在课例研究中呈现出一些共同趋势:课例研究被视为教师教育的"载体学习"方式,以学生学习获得来评价课例研究的实效,课例研究的持久性和深入程度引起极大关注。同时,对于我国当前开展的课例研究有四点启示:积极争取外来专业力量支持,具体的课例研究要有长期学习目标,要关注课例研究中的学科内容和实质,综合使用多种课堂观察方法研究课堂。

    2007年03期 No.235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课例研究的国际动向与启示

    杨玉东;

    课堂教学改革是近年来各个国家教育改革的共同关注点,而课例是主要的课堂教学研究载体。透过两届课例研究年会概况和"国际课例研究协会"的成立,暗示着课例研究将成为一个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各个国家在课例研究中呈现出一些共同趋势:课例研究被视为教师教育的"载体学习"方式,以学生学习获得来评价课例研究的实效,课例研究的持久性和深入程度引起极大关注。同时,对于我国当前开展的课例研究有四点启示:积极争取外来专业力量支持,具体的课例研究要有长期学习目标,要关注课例研究中的学科内容和实质,综合使用多种课堂观察方法研究课堂。

    2007年03期 No.235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扎根理论:学校课程管理研究的生长点

    周海银;

    论文在对传统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之不足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扎根理论的内涵、特点,探讨了扎根理论在学校课程管理研究中的运用,并提出了扎根理论研究范式乃当前学校课程管理研究的必然选择。

    2007年03期 No.235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扎根理论:学校课程管理研究的生长点

    周海银;

    论文在对传统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之不足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扎根理论的内涵、特点,探讨了扎根理论在学校课程管理研究中的运用,并提出了扎根理论研究范式乃当前学校课程管理研究的必然选择。

    2007年03期 No.235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简析文化回应性教学—兼评文化与教学的关系

    夏正江;

    产生于美国社会土壤中的"文化回应性教学"(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虽然发端于异域文化,但由于它涉及多元文化背景的课堂教学问题,涉及教学与文化的内在关系问题,因此,在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办学体制日趋国际化的今天,关注和了解这种教学观念的精神实质、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及其实践意向,对于观照和审视我国当前或今后的课堂教学不无裨益。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本文对近10年来美国教育界盛行的"文化回应性教学"作了分析与评介。

    2007年03期 No.235 54-6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 简析文化回应性教学—兼评文化与教学的关系

    夏正江;

    产生于美国社会土壤中的"文化回应性教学"(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虽然发端于异域文化,但由于它涉及多元文化背景的课堂教学问题,涉及教学与文化的内在关系问题,因此,在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办学体制日趋国际化的今天,关注和了解这种教学观念的精神实质、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及其实践意向,对于观照和审视我国当前或今后的课堂教学不无裨益。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本文对近10年来美国教育界盛行的"文化回应性教学"作了分析与评介。

    2007年03期 No.235 54-6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 数学课程:由简单到复杂——审视数学课程的国际比较

    吴晓红;郑毓信;

    数学课程已成为世界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的主要内容。关于数学课程的国际比较呈现出多元研究类型,对数学课程的认识也逐步深化,但其中也隐含着一些问题。充分认识并揭示数学课程的复杂性,探讨复杂的课程因素对数学教育相关属性的影响,应是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的重要内容及努力方向。

    2007年03期 No.235 63-6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数学课程:由简单到复杂——审视数学课程的国际比较

    吴晓红;郑毓信;

    数学课程已成为世界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的主要内容。关于数学课程的国际比较呈现出多元研究类型,对数学课程的认识也逐步深化,但其中也隐含着一些问题。充分认识并揭示数学课程的复杂性,探讨复杂的课程因素对数学教育相关属性的影响,应是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的重要内容及努力方向。

    2007年03期 No.235 63-6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学科教育

  • 关注历史知识、历史思维与历史理解——英国“新历史科”探析

    郑流爱;

    历史有什么用?怎样的历史学习对学生发展是有意义的?这是世界各国的历史教育所面临的共同话题。这方面,英国"新历史科"的改革实践有助于我们对历史学科、历史教学本质的理解,深化我们对历史教育的认识。

    2007年03期 No.235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关注历史知识、历史思维与历史理解——英国“新历史科”探析

    郑流爱;

    历史有什么用?怎样的历史学习对学生发展是有意义的?这是世界各国的历史教育所面临的共同话题。这方面,英国"新历史科"的改革实践有助于我们对历史学科、历史教学本质的理解,深化我们对历史教育的认识。

    2007年03期 No.235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高中地理新课程过程性评价探索

    吕润美;夏志芳;

    高中地理新课程中的过程性评价能有效地反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地理过程性评价的评价目标要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可以是活动课、探究性学习、小论文、课前演讲等。

    2007年03期 No.235 72-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高中地理新课程过程性评价探索

    吕润美;夏志芳;

    高中地理新课程中的过程性评价能有效地反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地理过程性评价的评价目标要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可以是活动课、探究性学习、小论文、课前演讲等。

    2007年03期 No.235 72-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美术新课程的经验与展望

    钱初熹;

    自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公布《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全国各地陆续进入芙术新课程实验。五年以来,美术新课程的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美术教学内容、方法及评价各方面都得以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将进一步取得美术学科、学生发展以及美术对社会的贡献这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多元化美术教育的整体格局。

    2007年03期 No.235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美术新课程的经验与展望

    钱初熹;

    自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公布《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全国各地陆续进入芙术新课程实验。五年以来,美术新课程的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美术教学内容、方法及评价各方面都得以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将进一步取得美术学科、学生发展以及美术对社会的贡献这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多元化美术教育的整体格局。

    2007年03期 No.235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国际与比较教育·非洲教育

  • 独立后非洲各国教育改革历程及其存在的问题

    陈海燕;黄玲俐;杨豪杰;

    非洲教育在独立后的几十年改革发展过程中,既有提高也有徘徊,其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非洲教育摆脱殖民影响、走上正轨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上。但是,由于教育内外部环境的恶化,改革的成果也曾一度被侵蚀。厘清非洲教育改革发展的脉络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07年03期 No.235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独立后非洲各国教育改革历程及其存在的问题

    陈海燕;黄玲俐;杨豪杰;

    非洲教育在独立后的几十年改革发展过程中,既有提高也有徘徊,其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非洲教育摆脱殖民影响、走上正轨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上。但是,由于教育内外部环境的恶化,改革的成果也曾一度被侵蚀。厘清非洲教育改革发展的脉络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07年03期 No.235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非洲教育行动计划述评

    段明希;吴敏;张宏喜;

    本文简要介绍了"非洲教育行动计划"提出的背景和基本内容,并以"计划"在几内亚的实施为例总结了它在非洲教育改革中所取得的成效,最后在浅析的基础上对"计划"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2007年03期 No.235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非洲教育行动计划述评

    段明希;吴敏;张宏喜;

    本文简要介绍了"非洲教育行动计划"提出的背景和基本内容,并以"计划"在几内亚的实施为例总结了它在非洲教育改革中所取得的成效,最后在浅析的基础上对"计划"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2007年03期 No.235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21世纪联合国非洲扫盲政策及实践述评

    徐梦杰;董春林;应一也;

    非洲扫盲教育在艰难中前行,本文介绍了进入21世纪后联合国在非洲的扫盲政策,以及在此框架下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包括培养扫盲意识、制定可持续的扫盲策略和计划、提高扫盲能力、监测评估等,为人们探索非洲扫盲运动规律提供了有益借鉴。

    2007年03期 No.235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21世纪联合国非洲扫盲政策及实践述评

    徐梦杰;董春林;应一也;

    非洲扫盲教育在艰难中前行,本文介绍了进入21世纪后联合国在非洲的扫盲政策,以及在此框架下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包括培养扫盲意识、制定可持续的扫盲策略和计划、提高扫盲能力、监测评估等,为人们探索非洲扫盲运动规律提供了有益借鉴。

    2007年03期 No.235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在艰难中跃向平等——非洲女童教育现状分析

    魏晓明;李娜;吴霜;

    非洲——充满神秘感的大陆,这块土地曾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二战后非洲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重新焕发着年轻的光彩。在2006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于北京召开之际,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了非洲。在众多非洲问题中,女童的教育向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她们受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本文将做进一步介绍。

    2007年03期 No.235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在艰难中跃向平等——非洲女童教育现状分析

    魏晓明;李娜;吴霜;

    非洲——充满神秘感的大陆,这块土地曾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二战后非洲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重新焕发着年轻的光彩。在2006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于北京召开之际,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了非洲。在众多非洲问题中,女童的教育向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她们受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本文将做进一步介绍。

    2007年03期 No.235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