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 鼓噪声中见祸心——日本军国主义喉舌在教育领域的反华鼓噪

    钟启泉;

    本文通过日本新近出版的两本反华小册子——古森义久《外交崩溃》和金文学《疯狂反日的中国,乞讨友好的日本》为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目的案例,洞察日本军国主义在教育领域的反华鼓噪。同时,也为我国针对世界大势的发展而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的改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国际视点。

    2005年10期 v.34;No.218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由来与现状

    苏智良;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本质就是历史认识问题。扶桑社版的《新历史教科书》中包含了大量歪曲历史的内容。近年来,日本历史教科书整体上的史观倒退和教科书审定制度的进一步改恶现象,不但反映了日本社会在历史认识上所存在的问题,也折射出其社会政治右倾化加强的趋势。因此,只有从历史认识问题入手,才能对历史教科书所出现的问题在本质上加以把握和进行研究。

    2005年10期 v.34;No.218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 历史教科书问题分析——从剖析《学习指导要领》入手

    王智新;

    "教科书问题"、"历史教科书问题",这原本是指1982年发生的,将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侵略我国华北"的历史篡改为"进出"的,日本篡改历史事实的一系列事件的专用名词。但是到了近几年却由于日本右翼分子污蔑韩国和中国利用教科书进行所谓"反日教育",造成东亚地区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肾张。本文通过对日本国家课程标准"学习指导要领"的分析,指出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根源在于日本政府,认为只有日本政府彻底改弦更张,将自己向国际作出的保证并落实到《学习指导要领》中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2005年10期 v.34;No.218 14-1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历史教科书问题还没有终结——2005年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的选用战

    刘琪;

    在2005年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的选用战中,美化侵略战争的编撰会教科书虽时隔四年又遭失败,但歪曲历史的新史观仍得到广泛传播。教科书的选用制度面临考验。

    2005年10期 v.34;No.218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中战争记述问题及背景分析

    杨彪;

    日本历史教科书中有关战争历史的记述及其所反映的各种观念是战后日本社会变化发展的产物,这些内容和观念既受日本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直接影响,产生了一些扭曲的历史记述和教育方式,又同时反过来影响了日本社会对历史的集体记忆。日本历史教学中有关战争历史内容所形成的各种历史观念和政治意图,会融入到日本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战略思考中,进而会影响未来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和历史进程。本文对日本最新的历史教科书中有关战争历史的记述问题进行了述评,并分析了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以及日本战争历史观问题产生的思想原因。

    2005年10期 v.34;No.218 24-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秉持历史伦理观:日本历史教育的出路——评“明治百年”的历史观与《新历史教科书》的险恶用心

    方明生;

    二战结束60年之际,以和平发展为核心的"联合国理念"应当得到进一步强调。但战后日本还存在着"明治百年"的历史观,其中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关于福泽谕吉的评价。研究表明福泽谕吉的思想对于日本走上侵略和战争的道路负有历史责任。而《新历史教科书》妄图将无历史伦理价值判断的历史观带给日本青少年,其祸害无穷,中日两国的教育工作者应共同联合起来,阻止这种历史观的推行,为坚持正确的历史教育而努力。

    2005年10期 v.34;No.218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尊重历史,客观公正——评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关于抗日战争的内容

    李稚勇;

    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否认和炮制美化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他国的历史教科书,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悍然通过右翼教科书,并且更有某些日本人士提出中国的教育在煽动反日情绪。中小学教科书,尤其是历史教科书,其内容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与民族精神。本文从中国教育部颁布的历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学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以及历史教科书资深编撰人员的有关论述诸方面,来考察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从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尊重历史、客观公正地进行编撰历来是我们的一贯做法;在这里,不存在什么煽动反日情绪的做法。

    2005年10期 v.34;No.218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中国历史教科书:让学生正确认识抗战历史

    冷伟;

    针对日本右翼势力对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责难,文章运用大量事实,从中国历史教科书的"体例特征""内容结构"、"抗日内容的表述""抗日内容的教学"诸方面予以驳斥,从而说明,中国历史教科书客观公正地阐述了抗战历史,让学生正确认识这段历史是十分必要的。

    2005年10期 v.34;No.218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当前学生评价中亟待澄清的几个问题

    张华;刘万海;

    课程改革要突破评价改革的瓶颈,尤其应当寻求课堂教学及课程建设与学生评价理念的一致性,而当务之急就是对一些围绕学生评价的错误认识予以澄清。本文针对当前较集中的评价主体、标准、功能及社会制约性等问题理解中的偏失进行剖析,并尝试作出重新解读。

    2005年10期 v.34;No.218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 从思想到文化,究竟要走多远?——来自一位教育者的反思日记

    万伟;

    三四百年以前的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很多地方都是相互契合的,我们并不缺少先进的教育思想,我们缺少的是先进的教育文化和培育先进教育文化的土壤。由于惯例、惰性、教条主义及潜意识等因素的制约,新课程改革仍处于教育文化的表层。从思想到文化要走多远,新课程改革就要走多远。

    2005年10期 v.34;No.218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 影响课程改革政策执行的因素分析

    赵正新;

    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政策执行过程中经常因某些因素的干扰而低效,甚至失败。本文试从政策本身、执行主体、目标对象和执行环境等几个方面对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它们作用于改革的方式。

    2005年10期 v.34;No.218 49-5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课程改革中的囚徒困境:存在与消解

    柯政;

    囚徒困境是一个被广泛谈论的博弈,它可以解释社会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推进过程中所遭遇到的一些执行困难问题,也可以用囚徒困境来解释和说明。从理论上说,可以通过改变博弈基础,改变支付结构和增强彼此信任来消解囚徒困境,顺利推进课程改革。

    2005年10期 v.34;No.218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督教分离 教考合一——英国三级课程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崔允漷;张雨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三级课程管理理论架构与实践模型的建立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英国的三级课程管理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经验,研究英国三级课程管理的架构及其历史演变,对于建构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框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05年10期 v.34;No.218 56-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 美国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研究

    赵中建;李敏;

    美国目前的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为启动点,期望通过对课程的管理实现此次课程改革的目标。美国课程管理的模式为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模式,在既体现其原有教育管理地方分权特质的同时,又体现出了当前教育管理"中央集权"的潜影。

    2005年10期 v.34;No.218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 澳大利亚三级课程领导体制述评

    许苏;张树德;

    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致力于"课程重构",从联邦、州和学校三个层面推进课程改革,形成职责分明的三级课程领导体制。本文以全国课程框架的具体实施为线索,从联邦、州和学校三方面来探讨各自在澳大利亚课程领导体制中的职责,最后总结了澳大利亚课程领导的特点。

    2005年10期 v.34;No.218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美国教师评价改革的新动向——《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颁布后

    侯定凯;顾玲玲;汪婧莉;

    美国颁布 NCLB 法案后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计划,这为美国政府以及各州教育决策者对于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提供了新的框架。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了美国当前教师评价改革的动向:扩大了的教师绩效的内涵;拓宽教师入职口径,并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个别化教师督导与评价体系。

    2005年10期 v.34;No.218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英国 PRP 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唐安国;刘卓;谢爱磊;胡守华;

    在英国的教师评价领域,如何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英国的 PRP 教师评价制度实行后,对教师专业发展生产了较大影响。它提供给我们一种构建更合理教师评价制度的可能参考。本文笔者就 PRP 教师评价制度的基本内容、目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教师的实际反应作了初步探讨。

    2005年10期 v.34;No.218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