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 全球化视野下的课程研究和课程改革——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观点综述

    邓志伟;

    2003年10月在上海召开了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围绕"全球化视野中的课程研究和课程改革"的主题探讨了"后课程理论"、"各国课程改革"、"课程实施"、"学科课程教学"和"教师职业发展与课程建设"等问题,提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课程研究和课程改革的建设性建议。

    2003年12期 v.32;No.196 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 关于完善历史课程标准的思考

    任世江;

    本文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宗旨,从21世纪的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出发,对新颁初中和高中的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反思性的探讨,涉及课程体系与学科体系的关系、课程标准在实践中的权威性与可操作性的关系、课程目标中一般目标与核心目标的关系和学习评价中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提出了中学历史课程必须有史学特征,才有在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价值;课程标准必须有可操作性,才可能有真正的在实践意义上的权威性;中学历史教学目标必须有核心目标,才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学习评价必须充分考虑现实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才能使改革有效、可信地开展。

    2003年12期 v.32;No.196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 与时俱进,做好课程改革的“仆人”——2003年高考(上海)历史卷阅卷改革报告

    聂幼犁;

    大规模考试中,以创新或颇具个性特征的实践能力为考查目标的大型开放式试题由于存在"试题越活,误判、错判率越高"的评分信度问题,严重地损害了考试的有效性、可靠性和社会认可度,直接制约了该题型的使用,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2003年高等院校招生秋季考试(上海)首次对历史答卷引入国外常用的专家团体整体评分法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上控制阅卷,将以评委为代表的专业群体对个性与创新的认可程度作为评价尺度,同时,又兼顾了评委内部对同一对象评价之差异的平衡——以专业群体的"主观"取代了在实际上难以确定的"客观",以群体平衡的"模糊"替换了在操作上可能误差更大的"精确";在阅卷过程中,对阅卷采取了三道纠错程序和三道监控程序,较好地解决了这个评分信度问题。本文是对以上情况的报告。

    2003年12期 v.32;No.196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对我国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思考

    夏志芳;薛梅;

    我国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与其说是教育部文本,还不如说是"地理教育工作者精心研制、奉献的作品",来得更恰当。相对以往的地理教学大纲而言,它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和任何事物一样,它也是不完善的。本文通过理性思考,从课程内容、学习能力、行为动词、活动要求、评价建议、课程资源、教师专业规范等10个方面,对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具体修订意见。

    2003年12期 v.32;No.196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 简析美国地理教育评价

    吕润美;

    本文通过简介美国2001年地理教育评价,分析了美国地理教育评价在地理标准、评价工具、样本选择和评价结果方面的特点。

    2003年12期 v.32;No.196 29-3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核心能力:欧洲促进能力建设的一项新举措

    李丽桦;

    欧洲国家非常重视"提高劳动力的技能"。要提高劳动力的技能,首先要了解成人在未来生活中可能必需的一些核心能力,确定那些使公民在知识社会中能积极地发挥作用的知识、技能、能力、本领和态度中的核心力量。本文介绍了欧共体针对普通义务教育中存在的"核心能力"(key competencies)做的一项调查,对"核心能力"的概念、由来、组成和获取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供我国教育界参考。

    2003年12期 v.32;No.196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成人教育工作者能力建设的摇篮——来自丹麦的经验

    黄健;

    本文介绍了丹麦罗斯基德大学针对成人教育工作者提供的开放性硕士课程项目的经验与特色。这些经验与特色,可为我国开发成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提供借鉴。

    2003年12期 v.32;No.196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基础教育中创新教育的可能性与实效性循证研究

    袁蕙芸;谢宗豹;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徐江区某实验小学和宝山区某非实验小学两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来比较不同教学环境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智力因素的差异性,由此来验证创新教育的可能性与实效性。

    2003年12期 v.32;No.196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教师职责的新发展:让家长满意

    陈赟;

    从对中外教育发展历史的考察中发现让家长满意是教师工作职责中新的发展领域。无论是从政治学的角度,还是经济学、文化学的角度来分析,让家长满意成为教师工作的职责有其必然性。教师可以从热爱学生、注重教学艺术、积极与家长沟通等方面来履行这一新的职责。

    2003年12期 v.32;No.196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无问题学生”是如何产生的——关于课堂沉默的思考

    姜新生;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学历层次的增高,其提问的积极性反而越来越少。人文课程的缺乏,学生对教师权威的慑服,教师对待学生提问的态度,应试教育的误区,以及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003年12期 v.32;No.196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由“校园中隐性人身伤害”引发的思考

    何玉凤;

    在学校制度中,许多强制性的制度、管理措施以及来自教师、同伴的行为年口语言伤害,都给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潜伏的危害,一旦时机成熟,就会构成隐性伤害。本文拟从隐性人身伤害及表现形式出发,对校园隐性人身伤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避免和减轻少年儿童隐性人身伤害的途径。

    2003年12期 v.32;No.196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增强欧盟各国文凭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尝试:欧洲文凭补充文件

    汪利兵;阚阅;

    "文凭补充文件"是由欧盟委员会、欧洲理事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中心共同开发、引入的文凭附加文件,旨在为欧洲各国高等教育机构文凭的性质、层次、背景信息、持有者的地位等情况作出翔实的描述,为文凭的跨国承认和人员的国际流动创造便利。本文主要对欧洲"文凭补充文件"的产生、发展、具体格式及作用等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有所裨益。

    2003年12期 v.32;No.196 53-5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提升经济竞争力 建设全纳社会——英国教育技能部《2006战略规划》评述

    李克建;

    英国教育技能部在2002年底发布的《2006战略规划》制定了多层级的目标体系,对英国教育未来4年的战略愿景和推进策略作了详尽的描述与阐释。该战略规划体现了许多全新的理念,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对英国未来几年的教育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为我国制定类似的教育发展规划亦可提供有益的借鉴。

    2003年12期 v.32;No.196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澳大利亚《二十一世纪教师》计划述评

    吴雪萍;刘辉;

    2000年澳大利亚政府针对本国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出台了《二十一世纪教师》计划。该计划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校教育的教学质量,具体目标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培养高素质的领导、进行高质量的学校管理和建立质量认证体系。其中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是此计划的核心,教师专业发展是计划实施的关键步骤。计划实施主要有两项措施: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在对该计划的评价中指出了它的四个特点:时代性、系统性、民主性和学生为本。

    2003年12期 v.32;No.196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阿根廷:全国师资力量的培训规划

    陈嘉敏;

    本文对阿根廷全国师资力量的培训计划作出了概述,并分析了培训计划中所存在问题的一些原因。

    2003年12期 v.32;No.196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中国留法教育之概述与基本分析(1979-1999)

    叶隽;安延;

    本文概述1979—1999年期间中国留法教育的基本情况,对留法学生的状况进行了分期、分类并作出基本分析。

    2003年12期 v.32;No.196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新西兰基础教育改革

    蔡忠;唐瑛;

    1989年以来的14年中,新西兰对整个教育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本文介绍了新西兰的教育改革及改革后的新西兰教育体制。

    2003年12期 v.32;No.196 74-7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师生互动,创造有活力的数学教学

    杨素珍;

    该文着重从情感交互,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平等对话,构建学习共同体;反思沟通,实现教学互惠双赢;场外交流,拓展教学沟通时空等维度,探讨如何创设有活力的数学教学。

    2003年12期 v.32;No.196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度总目录

    ~~

    2003年12期 v.32;No.196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