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 亚洲高等教育财政——模式、趋势及全球化的影响

    马克·贝磊;张民选;方乐;

    亚洲国家在人口数量、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然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它们的高等教育财政的模式和趋势表现出相当多的共性。就整个区域而言,20世纪90年代与本世纪初,各国都进一步强调成本分担:学费逐步增加,辅以助学金和贷款;院校通过咨询服务等进行创收。另外,市场化的趋势以及私立院校作用的扩大也是全球化的一个主要特征。但是差异依然存在,并将继续显示其重要性。因此,决策者应抵制这样的诱惑:未充分考虑本国和本机构的具体特征,就引进全球性的解决方案。

    2003年11期 v.32;No.195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 亚洲高等教育财政——模式、趋势及全球化的影响

    马克·贝磊;张民选;方乐;

    亚洲国家在人口数量、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然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它们的高等教育财政的模式和趋势表现出相当多的共性。就整个区域而言,20世纪90年代与本世纪初,各国都进一步强调成本分担:学费逐步增加,辅以助学金和贷款;院校通过咨询服务等进行创收。另外,市场化的趋势以及私立院校作用的扩大也是全球化的一个主要特征。但是差异依然存在,并将继续显示其重要性。因此,决策者应抵制这样的诱惑:未充分考虑本国和本机构的具体特征,就引进全球性的解决方案。

    2003年11期 v.32;No.195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 现代课程的文化研究

    周勇;

    以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来考察现代课程,意味着回归各类群体或个人的教育生活经验,使现代课程成为一种"可被质疑"的文化现象,并由此揭示现代课程的力量,即这种现代性的教育力量在诞生与流通的过程中与各种生活经验可能形成的紧张关系,进而为教育及文化生活的民主追求提供理论支持。

    2003年11期 v.32;No.195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现代课程的文化研究

    周勇;

    以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来考察现代课程,意味着回归各类群体或个人的教育生活经验,使现代课程成为一种"可被质疑"的文化现象,并由此揭示现代课程的力量,即这种现代性的教育力量在诞生与流通的过程中与各种生活经验可能形成的紧张关系,进而为教育及文化生活的民主追求提供理论支持。

    2003年11期 v.32;No.195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论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

    胡定荣;

    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兴起和发展于20世纪70—80年代,反映了西方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教育民主与公正的危机与要求,在理论来源上受到了威廉斯的文化选择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霸权论的影响。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主张把课程改革作为文化再生产的政治斗争实践;课程改革的动力来自对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的抵抗;课程改革权力主体应从统治者转移到被压迫者;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应揭露意识形态的欺骗性,对课程改革实践者进行启蒙;课程改革活动应通过批判性实践来对不舍理的社会结构进行颠覆或重组。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对课程现代化改革实践具有警示和启示作用,理论上有创新,但是,其对课程改革实践和理论的性质作了简单化的理解,其理论解释具有片面性。

    2003年11期 v.32;No.195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 论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

    胡定荣;

    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兴起和发展于20世纪70—80年代,反映了西方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教育民主与公正的危机与要求,在理论来源上受到了威廉斯的文化选择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霸权论的影响。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主张把课程改革作为文化再生产的政治斗争实践;课程改革的动力来自对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的抵抗;课程改革权力主体应从统治者转移到被压迫者;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应揭露意识形态的欺骗性,对课程改革实践者进行启蒙;课程改革活动应通过批判性实践来对不舍理的社会结构进行颠覆或重组。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对课程现代化改革实践具有警示和启示作用,理论上有创新,但是,其对课程改革实践和理论的性质作了简单化的理解,其理论解释具有片面性。

    2003年11期 v.32;No.195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 习明纳课模式——一种值得关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李其龙;

    德国在课程改革与建构主义教学论思想推动下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习明纳课模式。文章阐述了采用这种模式的指导思想、组织方式、具体案例,认为在世界各国实施综合课程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这种模式不失为一种使学生掌握综合性知识和形成综合性能力的有效途径。

    2003年11期 v.32;No.195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习明纳课模式——一种值得关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李其龙;

    德国在课程改革与建构主义教学论思想推动下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习明纳课模式。文章阐述了采用这种模式的指导思想、组织方式、具体案例,认为在世界各国实施综合课程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这种模式不失为一种使学生掌握综合性知识和形成综合性能力的有效途径。

    2003年11期 v.32;No.195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问题、情境脉络和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学设计

    赵健;

    本文从问题和情境脉络的角度对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学进行反思。主要观点:面向问题解决的结构化知识——图式的形成,不是在学习者和问题所置身的情境脉络之外进行的孤立的智力活动;缺乏有关情境脉络支撑的问题,难以牵引学习者形成图式,或形成无效图式。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学设计,应考虑在问题的呈现开始就提供相应的情境脉络作为支撑。

    2003年11期 v.32;No.195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问题、情境脉络和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学设计

    赵健;

    本文从问题和情境脉络的角度对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学进行反思。主要观点:面向问题解决的结构化知识——图式的形成,不是在学习者和问题所置身的情境脉络之外进行的孤立的智力活动;缺乏有关情境脉络支撑的问题,难以牵引学习者形成图式,或形成无效图式。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学设计,应考虑在问题的呈现开始就提供相应的情境脉络作为支撑。

    2003年11期 v.32;No.195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教育评价范式的变革与启示

    赵必华;

    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最终将落实于或取决于教育评价的相应变革。鉴于教育评价的这一特殊位置,本文拟对世界范围的教育评价范式的变革进行探讨,以期为正在兴起的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一点启示。

    2003年11期 v.32;No.195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 教育评价范式的变革与启示

    赵必华;

    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最终将落实于或取决于教育评价的相应变革。鉴于教育评价的这一特殊位置,本文拟对世界范围的教育评价范式的变革进行探讨,以期为正在兴起的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一点启示。

    2003年11期 v.32;No.195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 新课程下的学业成就评定:观念与方法

    张咏梅;孟庆茂;

    基础教育领域新课程方案的推出使当前的学业成就评定观念和方法面临着挑战。本文结合新课标对评价改革的要求,提出了教、学、评三位一体的评定观、多元化评定观与以个人发展为参照的评定观。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两种新的学业成就评定方法——表现性评定与档案袋评定。

    2003年11期 v.32;No.195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新课程下的学业成就评定:观念与方法

    张咏梅;孟庆茂;

    基础教育领域新课程方案的推出使当前的学业成就评定观念和方法面临着挑战。本文结合新课标对评价改革的要求,提出了教、学、评三位一体的评定观、多元化评定观与以个人发展为参照的评定观。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两种新的学业成就评定方法——表现性评定与档案袋评定。

    2003年11期 v.32;No.195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评价何以可能及如何可能

    薛源;

    在课程评价中如何使学生摆脱被动和无权的处境,如何确立学生在课程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是极难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学生的评教活动所面临的困境及其根源,指出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评价必须立足于一种新的课程范式,并探讨了建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评价模型的可能性。

    2003年11期 v.32;No.195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评价何以可能及如何可能

    薛源;

    在课程评价中如何使学生摆脱被动和无权的处境,如何确立学生在课程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是极难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学生的评教活动所面临的困境及其根源,指出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评价必须立足于一种新的课程范式,并探讨了建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评价模型的可能性。

    2003年11期 v.32;No.195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校本学生评价透析——学生评价分层及其角色认同

    王凯;

    在现代教育系统中,学校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场所。任何教育改革的发起与推进都必须将改革理念深深植根于学校的教育土壤之中,从而发芽生长,酝酿于新课程改革之中的学生评价改革亦然。寓于学校的学生评价,即校本学生评价,走向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确立问题域。本文中,笔者通过学生评价的分层探悉了校本学生评价的角色认同现状。

    2003年11期 v.32;No.195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校本学生评价透析——学生评价分层及其角色认同

    王凯;

    在现代教育系统中,学校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场所。任何教育改革的发起与推进都必须将改革理念深深植根于学校的教育土壤之中,从而发芽生长,酝酿于新课程改革之中的学生评价改革亦然。寓于学校的学生评价,即校本学生评价,走向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确立问题域。本文中,笔者通过学生评价的分层探悉了校本学生评价的角色认同现状。

    2003年11期 v.32;No.195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表现性评价:一种高级学习的评价方法

    王小明;

    表现性评价是对能力(或倾向)的行为表现进行直接评价的方法,是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呼唤之下出现的,它与传统的客观测验不是对立而是互补的关系。表现性评价有多种形式,在进行编制时,首先要明确所要评价的能力或倾向,而后再编制表现性任务,最后确立具体的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对解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评价问题不无启发和借鉴。

    2003年11期 v.32;No.195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表现性评价:一种高级学习的评价方法

    王小明;

    表现性评价是对能力(或倾向)的行为表现进行直接评价的方法,是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呼唤之下出现的,它与传统的客观测验不是对立而是互补的关系。表现性评价有多种形式,在进行编制时,首先要明确所要评价的能力或倾向,而后再编制表现性任务,最后确立具体的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对解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评价问题不无启发和借鉴。

    2003年11期 v.32;No.195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教学档案袋:一种可资借鉴的教学评价工具

    梁红京;马海涛;

    在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师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教学档案袋把教师置于一种更为积极的角色中,它通过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机会。本文试图从当前评价的五个问题出发,来阐述教学档案袋评价的主要特征和价值所在。

    2003年11期 v.32;No.195 52-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教学档案袋:一种可资借鉴的教学评价工具

    梁红京;马海涛;

    在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师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教学档案袋把教师置于一种更为积极的角色中,它通过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机会。本文试图从当前评价的五个问题出发,来阐述教学档案袋评价的主要特征和价值所在。

    2003年11期 v.32;No.195 52-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为考试而教”——美国学生表现评定体系管窥

    张秋彦;

    美国教育改革者在不动摇"为考试而教"观念繁荣基础上,在优质学校联盟建立了学生表现评定体系。它改变了"课程→教学→评定"的线性范式,代之以一种新的、更具有流动性的"从结果返回计划"的范式,要求教师将课程、教学、评定一体化的设想注入到课堂的日常生活中去,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很具有借鉴意义。文章就美国学生表现评定体系的基本思想、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在美国的具体实施作了一简要的窥探。

    2003年11期 v.32;No.195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为考试而教”——美国学生表现评定体系管窥

    张秋彦;

    美国教育改革者在不动摇"为考试而教"观念繁荣基础上,在优质学校联盟建立了学生表现评定体系。它改变了"课程→教学→评定"的线性范式,代之以一种新的、更具有流动性的"从结果返回计划"的范式,要求教师将课程、教学、评定一体化的设想注入到课堂的日常生活中去,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很具有借鉴意义。文章就美国学生表现评定体系的基本思想、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在美国的具体实施作了一简要的窥探。

    2003年11期 v.32;No.195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后现代视点下的科学教育

    蔡铁权;

    科学教育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部分。由于我国近代科学传入与科学教育兴起受到当时时代的局限,我国科学技术传统又具有特殊性,这对当前现实的科学教育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影响。自20世纪60、70年代后,世界科学教育出现新的趋向;各种新的课程理论纷至沓来;在自然科学领域,许多科学理论不断提出,令人目不暇接。我国的科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适逢难得的机遇。

    2003年11期 v.32;No.195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 后现代视点下的科学教育

    蔡铁权;

    科学教育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部分。由于我国近代科学传入与科学教育兴起受到当时时代的局限,我国科学技术传统又具有特殊性,这对当前现实的科学教育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影响。自20世纪60、70年代后,世界科学教育出现新的趋向;各种新的课程理论纷至沓来;在自然科学领域,许多科学理论不断提出,令人目不暇接。我国的科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适逢难得的机遇。

    2003年11期 v.32;No.195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 科学文化的建构属性与科学课程学习方式改革

    于海波;孟昭辉;

    人们对科学课程学习方式的选择与革新不仅受学习理论的影响,而且也受制于对科学文化的理解,是学习观和科学观在学习活动中的集中体现。从科学观的角度来看,无论将科学视为探索自然的认识活动,还是将其看作对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建构的文化事业,建构性都是其重要特点。从学习论的角度来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实践已经成为科学教育与课程领域的重要议题。由此,科学课程学习方式变革的建构主义取向,既是科学文化本性的直接反映,也是学习心理机制的内在需要。

    2003年11期 v.32;No.195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科学文化的建构属性与科学课程学习方式改革

    于海波;孟昭辉;

    人们对科学课程学习方式的选择与革新不仅受学习理论的影响,而且也受制于对科学文化的理解,是学习观和科学观在学习活动中的集中体现。从科学观的角度来看,无论将科学视为探索自然的认识活动,还是将其看作对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建构的文化事业,建构性都是其重要特点。从学习论的角度来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实践已经成为科学教育与课程领域的重要议题。由此,科学课程学习方式变革的建构主义取向,既是科学文化本性的直接反映,也是学习心理机制的内在需要。

    2003年11期 v.32;No.195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科学探究和科学精神培养

    项红专;

    如何在科学探究中渗透科学精神的培养已成为科学课程实施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应着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求实、怀疑、探索、理性、合作、民主。

    2003年11期 v.32;No.195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科学探究和科学精神培养

    项红专;

    如何在科学探究中渗透科学精神的培养已成为科学课程实施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应着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求实、怀疑、探索、理性、合作、民主。

    2003年11期 v.32;No.195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韩国科学英才教育的特色

    金京泽;

    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本文简单介绍了韩国科学英才教育的历史沿革及现况。其中韩国科学英才的选拔方法、科学课程开发与运营、科学教师教育及与高等教育的联系等内容对我国科学英才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3年11期 v.32;No.195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韩国科学英才教育的特色

    金京泽;

    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本文简单介绍了韩国科学英才教育的历史沿革及现况。其中韩国科学英才的选拔方法、科学课程开发与运营、科学教师教育及与高等教育的联系等内容对我国科学英才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3年11期 v.32;No.195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对美国夏威夷大学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际调查

    解学慧;

    DASH 是一种活动教学,强调学生对科学知识之来源与生成的探究。在方法上,DASH 实施"相关知识的组织→探索→应用→解释和概括"模型。尽管 DASH 有其不足之处,但强调"从小就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科学方法之训练"是应当肯定的,也是有启发的。

    2003年11期 v.32;No.195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 对美国夏威夷大学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际调查

    解学慧;

    DASH 是一种活动教学,强调学生对科学知识之来源与生成的探究。在方法上,DASH 实施"相关知识的组织→探索→应用→解释和概括"模型。尽管 DASH 有其不足之处,但强调"从小就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科学方法之训练"是应当肯定的,也是有启发的。

    2003年11期 v.32;No.195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