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 课程改革中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朱小蔓;

    作者认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将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从课程功能的完整性、整合性的角度去规定,从而建立起新的基于完整课程功能观的学校道德教育理念。文章分别从课程本质、道德及价值观教育的基础、教学结构中综合性课程设置、各门学科标准中情感态度目标的设置和拟定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论证这次课程改革对学校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的重视、期待和保障作用。文章向中小学推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关于"课堂中的德育"研究与实施计划。

    2002年12期 v.31;No.184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中国高等教育:开放和积极进取的形象

    杨颉;

    1998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发展,改革方针为"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改革的切入点是扩招。在中央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大发展;布局结构大调整;院校体系大整合;投入力度大增长。同时高等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也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下放权力,实施二级管理体系;转变观念,推进教学制度改革;重视科研,提高办学水平;注重能力,推行人事制度改革;面向市场,建立后勤保障体系。

    2002年12期 v.31;No.184 8-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改革与创新—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西敏斯特大学发展历程及启示

    诸光;夏桃珍;

    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自身发展的十字路口,借鉴西方成熟的发展模式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英国西敏斯特大学164年发展历程的简单回顾,试图揭示高等院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国际化的必然趋势以及与本土化的关系、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衡量标准等问题。

    2002年12期 v.31;No.184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美国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师认证之关系

    钟尚科;

    本文探讨美国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师认证的关系,指出工程师认证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导向",高等工程教育与继续教育是工程师认证的"动力源"。两者的良性互动关系推动了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目标的实现,造就了高素质的工程师群体。文章还分析了我国面临的挑战,探求应对措施。

    2002年12期 v.31;No.184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媒体与设计艺术教育的新审视

    周玲;

    现代社会对媒体与设计艺术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外著名大学的同类学科,强调设计与科技、人文的结合,注重加强与政府、企业和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合作,他们的机构设置、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对我国的媒体与设计艺术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因此,提供研究与实践相交融的高起点、高水平优质教育,培养学生既有科学家的头脑、又有艺术家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有宽厚知识面的、复合型的设计人才就是我国同类教育的努力方向。

    2002年12期 v.31;No.184 17-2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两种大学自治模式的若干比较

    胡建华;

    在中世纪以来的西方大学发展过程中,大学自治毫无疑问是基本原理之一。诚如一些西方大学学者所认为的那样,"自治是高深学问的最悠久的传统之一","失去了自治,高等教育就失去了精华"。在西方大学自治的历史发展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德国的模式与美国的模式应该说是比较典型的,同时也是影响较大的。"以教授组织为中心的大学自治"和"理事会领导下的大学自治"分别是这两种模式的简约概括。

    2002年12期 v.31;No.184 21-2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

    钟启泉;

    本文从教育生态学的管理理念出发,区分了传统与革新两种不同的课程管理观,探讨了"课程领导"的概念;指出学校不是官僚机构,不是兵营,不是公司,更不是监狱。学校是"学习共同体",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正是革新学校课程的战略。

    2002年12期 v.31;No.184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社会科“全球教育”的四种方法

    大津和子;许芳;

    在社会科中,全球教育以培养多元文化共存、人与人相互依存的地球社会的公民所必需的的素质与目标。本文将社会科全球教育的课程内容分为"生活与文化"、"地球社会"、"全球课题"、"未来指向"四个学习领域,并对每个领域提出相应的四种教学方法:文化理解法、关系发现法、问题解决法、未来指向法。本文分别介绍了这四种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教学实践的案例。

    2002年12期 v.31;No.184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 美国社会科教科书评述

    吴瑞祥;

    本文选择了在美国采用率居前列的四种版本的社会科教科书,并结合我国目前社会科教科书的编写现状。评述了美国社会科教科书的组织形式、内容体系和其他特色。

    2002年12期 v.31;No.184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德国普通高中信息学课程的特点分析

    徐斌艳;

    本文通过分析德国普通高中信息学课程的三个维度,即课程专业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揭示该课程的特点。信息学课程的专业内容不仅注重基础,而且注重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与应用;教学方法强调基于应用情境的教学;学习方法则突出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

    2002年12期 v.31;No.184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批判性思维能倾及其教学

    周加仙;

    本文概述了能倾的定义和能倾研究对教育的意义、思维能倾的定义以及目前对思维能倾的一些研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思维能倾的培养方法。

    2002年12期 v.31;No.184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 学习的未来:从数字学习到移动学习

    桂清扬;

    移动技术的发展使远程学习的新生代——移动学习应运而生,并将代表一种新的学习趋势。作为数字学习的衍生物,移动学习却独具特点:学习不再受时空限制,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进度开展学习。这与其说是一次教育革命,还不如说是一次新的学习革命。

    2002年12期 v.31;No.184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启蒙的教育——德国批判教育学研究

    彭正梅;

    本文探讨了德国批判教育学启蒙主张的理论基础和主要观点,指出所谓启蒙的教育实际上就是要回到康德对启蒙的论述,即致人于"成年状态"。

    2002年12期 v.31;No.184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 主体教育思想及实验研究的理性思考

    卢正芝;

    本文所探讨的是主体教育思想及实验研究,主要清理主体教育思想及其指导下的实验研究在当代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对主体教育及实验研究的社会价值的理解应体现教育理论对现代社会生活中教育实践的解释力和价值导向,应关注实践教学过程和社会文化生活中所蕴含着的提升理论品味与实践科学性的力量。

    2002年12期 v.31;No.184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一项国际专业培训项目的培训模式——赴德进修考察报告

    李梅;

    <正> 受德国国际发展基金会的资助,我于2000年7月至11月赴德国参加了德国职教促进中心组织的高级培训项目"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领域的教育政策、规划与研究"。该项目属德国国际发展基金会

    2002年12期 v.31;No.184 63-6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基于知识论的职业教育实践课程观

    徐国庆;

    把学问知识等同于实践能力,是实践课程难以在职业教育中确立其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但是,学问知识并不能等同于实践能力,它的作用仅在于理解实践,促进职业能力的广泛迁移;技术规则、经验、判断力等实践知识才是形成职业能力的知识内核。在此基础上,本文揭示了实践知识的结构与性质,并对职业教育实践课程的五个核心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2002年12期 v.31;No.184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 远程教育课程本质及其开发研究

    黄健;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远程教育是一种施教者和学习者在时空上相互分离,以电话、电视、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新型教育形态,它明显区别于传统的以群体、面对面教学为基础的教育。本文试图以远程教育课程的本质研究为基础,探讨适合于远程学习的课程开发模式及其重要环节,以期对远程教育课程发展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002年12期 v.31;No.184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 《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度总目录

    ~~

    2002年12期 v.31;No.184 79-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