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教育

    葛德博;伏利德勒;玛丽雅;赵中建;

    由美国阿卡迪亚大学的教授和学生及费城市的若干校长和教师组成的教育访华团于2002年5月23—30日在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了工作和学习性访问,即由中国教授对美国学生教授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的课程,由美国教授进行学术讲演并为中国学生讲授数学教育。他们与中国的同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参观访问了上海的若干中小学。应译者之邀,其中若干教授和教师回国后撰写了他们对中国教育的感受和印象,并通过电子邮件传送给我。既为印象记,内容难免显得比较浅显,但这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绝大多数非中国教育研究专家的国外人士对中国教育的初步认识。

    2002年10期 v.31;No.182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美国的数学教育

    沃尔夫;杨玉东;

    Wolff教授的演讲从美国八十年代教育改革的背景谈起。描述了新的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些特点以及传统课程的特点和美国的AP课程;重点介绍了新课程中由他本人参加开发的IMP教材;对美国的"数学战争"、数学教育的现状和新的动向也做了一些阐述。

    2002年10期 v.31;No.182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德国普通高中课程纲要的特点及其发展

    徐斌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明确了普通高中的总体任务,即让学生获得普通高等院校入学资格证,同时也为学生今后接受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做适当准备。高中课程纲要围绕这个总体任务,提出高中阶段的教育目标,即对学生进行科学基础知识的教育,并帮助学生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发展其个性潜能;纲要也明确提出从学生个性角度、社会角度以及专业角度设计高中教育过程。

    2002年10期 v.31;No.182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加拿大“大西洋地区各省教育基地”高中课程的设计

    周加仙;

    本文从课程设计的依据、设计框架和设计思路几个方面考察了"大西洋地区各省教育基地"课程的设计,以期对我国高中课程的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2002年10期 v.31;No.182 16-2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新世纪日本高中课程改革的要点与特色

    方明生;

    新世纪的日本高中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坚持基础、预见出路、适应能倾、发展个性为基本方针,推出了必修学科多样化、校本学科·科目、综合学习等课程改革新措施,并致力于编制更具时代特色的学科课程。

    2002年10期 v.31;No.182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 法国普通教育高中的数学教育课程

    汪凌;

    本文以法国普通教育高中2000年版的教育大纲为参考,在介绍作为必修课的数学教育的教育目标和各专业的侧重之后,着重以高一年级大纲为案例,从教育大纲的内容架构和教学导向两个方面剖析了法国普通教育高中数学教育的特点。

    2002年10期 v.31;No.182 28-30+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迈向新千年的课程变革

    吴刚;

    "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常常以课程变革为先导,这特别反映在美国课程的发展历程中。事实上,从20世纪初以来,美国已替代德国成为世界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中心,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到今天的建构主义理论;从社会改造主义运动到现在的基于知识标准的教育改革,美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在曲折中前行,而这样的多种尝试,尤其是课程过去50年的变化,可以为中国教育提供诸多经验与教训。与中国现代教育体制一样,中国的课程设置也是西学东渐的结果。其实,几乎今天所有的中国课程改革设想,都可以从西方课程的变革尤其是美国课程的演变中找到模板,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课程的基本取向和"二战"后美国课程的变化,展望新千年的课程动向。

    2002年10期 v.31;No.182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 透视我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CELTS)体系

    张屹;闫寒冰;沈中南;祝智庭;

    为了提高网络教育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有关学习技术标准的标准化组织一直致力于网络教育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本文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的研发程序,提出了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研制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阶段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标准的开发流程。文章还构建了我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CELTS)的体系框架,并进一步阐明了标准体系框架中子标准间的相互关系,为制订网络教育技术标准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2002年10期 v.31;No.182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探索的历史透视

    吴刚平;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探索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演进。早期对基础教育课程单一化局面的初步反思,由于缺乏充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而带有很大的盲目性。1980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权力下放",成为课程多样化的审慎变革过程。1990年代提出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表明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发展进入理论建构和政策启动阶段。课程多样化探索如何突破"非此即彼"的历史局限,努力构建开放、民主、科学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仍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必须认真探讨的重大课题。

    2002年10期 v.31;No.182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兴趣:概念重建活动

    汪霞;

    概念重建活动兴起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概念重建推动了课程研究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化。本文着重探讨概念重建活动的背景、作为概念重建活动第一炮的施瓦布的宣言、课程研究的"第三势力"、概念重建活动的发展以及概念重建活动的涵义。

    2002年10期 v.31;No.182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从后结构主义看后现代课程论

    钟启泉;

    本文探讨了后现代课程理论的三位代表性学者的课程思想。这三位学者关注的焦点尽管有所不同,但都认为后现代课程迥然不同于现代课程,它应当更为开放、复杂、丰富和多元;课程设计要摆脱学科取向的支配,从目标模式转向过程模式。当然,我们不应当把后现代主义的课程思想视为一种教条,它不过是建议性的、开放文本式的新观点而已。后现代课程论的许多观念与概念仍然有待建构。

    2002年10期 v.31;No.182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PISA:全球性学生素质评价

    亓永平;

    该文简要介绍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共同研制并已实施的国际学生评价计划(英文缩写PISA)。包括:PISA的概念、背景、特点、评价内容、实施方法和评价结果。

    2002年10期 v.31;No.182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使能评价:从评价中学习

    菲特曼;林阳;

    该文首先介绍了使能评价的概念和结构,然后分析了其历史渊源,并探讨了其译名之争,最后揭示其在教育中运用的价值。

    2002年10期 v.31;No.182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英国学生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王凯;

    在英国,布莱尔首相自上台以来就大力推行所谓的‘第三条道路政策’,并一再将之迁移至教育领域,颁布或发表一系列绿皮书、白皮书。在基础教育随之改变的同时,作为保障体系的学生评价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理念与方法。本文以作为课程评价之核心的学生评价的存在之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以期能从中寻求对我国学生评价有益之启示。

    2002年10期 v.31;No.182 67-7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德国完全中学学制改革实验

    黄亚妮;

    本文在研读德国有关报刊报导的基础上,对德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完全中学学制改革实验的背景、目标和德国社会各界对此改革的反应作了一个综述。

    2002年10期 v.31;No.182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私立学校一定优于公立学校吗?——美国公、私立学校之比较

    赵厚勰;

    美国基础教育制度由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组成。由于私立学校具有它独特的优势,因此有人认为美国私立学校的质量要高于公立学校。本文认为如果考虑到诸如家庭收入、班级规模、学生成分以及美国的州和联邦法律的不同影响等因素,私立学校从整体上看并不一定比公立学校强。

    2002年10期 v.31;No.182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日本义务教育教科书选用制度和2002年度初中历史教科书的选用战

    刘琪;

    2002年度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的选用战中10%和0的选用目标的对立反映了日本国内两种思潮的对抗,选用战的结果暴露了日本教科书制度的矛盾,给日本义务教育教科书选用制度的变革提出了新课题。

    2002年10期 v.31;No.182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