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大鸣,菲利普·海林杰2001年07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冯大鸣,菲利普·海林杰2001年07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钟启泉
作为“专家”的教师是以“实践性知识”为基础和特色的。因此 ,研究教师所固有的“实践性知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这种研究不仅导致临床教学研究的课题 ,也引出了改进教师研修的模式与机制、塑造终身学习时代“教师形象”的一系列课题
2001年07期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钟启泉
作为“专家”的教师是以“实践性知识”为基础和特色的。因此 ,研究教师所固有的“实践性知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这种研究不仅导致临床教学研究的课题 ,也引出了改进教师研修的模式与机制、塑造终身学习时代“教师形象”的一系列课题
2001年07期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张俐蓉2001年07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张俐蓉2001年07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赵慧
八十年代末以来 ,美国大学的教育系 (或教育学院 )与当地中小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培养新教师 ,鼓励在职教师进修 ,开展合作研究 ,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参与合作的中小学称之为专业发展学校 ,它发展迅速 ,成为美国教师教育的主要形式。本文介绍了专业发展学校的背景、理论基础及发展概况 ,并据此分析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特点
2001年07期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赵慧
八十年代末以来 ,美国大学的教育系 (或教育学院 )与当地中小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培养新教师 ,鼓励在职教师进修 ,开展合作研究 ,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参与合作的中小学称之为专业发展学校 ,它发展迅速 ,成为美国教师教育的主要形式。本文介绍了专业发展学校的背景、理论基础及发展概况 ,并据此分析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特点
2001年07期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王少非
本文从英美等国的校本教师教育经验出发 ,考察了制度化的校本教师教育的基本特征 ,分析了影响校本教师教育发展的因素。反思我国的教师教育现状 ,提出了多方面的启示 :大力加强师范生的实习 ;建立新教师入职教育制度 ;改革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大学与中小学间建立伙伴关系
2001年07期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王少非
本文从英美等国的校本教师教育经验出发 ,考察了制度化的校本教师教育的基本特征 ,分析了影响校本教师教育发展的因素。反思我国的教师教育现状 ,提出了多方面的启示 :大力加强师范生的实习 ;建立新教师入职教育制度 ;改革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大学与中小学间建立伙伴关系
2001年07期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胡平
本报告以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为个案 ,从工作心情、工作乐趣、成就动机、再择业倾向、工作压力以及对学校的感受等方面考察并分析了教师的职业心态结构状况 ,从专业发展的动力、专业发展的现状、在职培训的目的与方式以及培训内容等方面考察并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针对调查结果 ,本报告提出了进行校本教师培训的三个具体建议
2001年07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胡平
本报告以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为个案 ,从工作心情、工作乐趣、成就动机、再择业倾向、工作压力以及对学校的感受等方面考察并分析了教师的职业心态结构状况 ,从专业发展的动力、专业发展的现状、在职培训的目的与方式以及培训内容等方面考察并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针对调查结果 ,本报告提出了进行校本教师培训的三个具体建议
2001年07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姜勇,郑三元
本文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阐述了教师与课程的关系问题。理解是解释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是一种意义的创造与生成的过程。教师持有成见是理解课程的前提 ;理解是教师与课程设计者看“视界融合”的过程 ;而对话是双方实现“视界融合”的途径
2001年07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姜勇,郑三元
本文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阐述了教师与课程的关系问题。理解是解释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是一种意义的创造与生成的过程。教师持有成见是理解课程的前提 ;理解是教师与课程设计者看“视界融合”的过程 ;而对话是双方实现“视界融合”的途径
2001年07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赵中建2001年07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 赵中建2001年07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 张华
“泰勒原理”作为课程领域的主导范式在西方世界盛行了近 30年。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特别是北美课程领域开始由“课程开发范式”转向“课程理解范式”。课程不再只被理解为纷繁杂陈的“学校材料” ,而被视作“符号表征”。从不同理论视域对课程符号进行理解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话语。不同话语之间通过“复杂的会话”而使课程领域不断走向自主 ,这预示着课程理论发展的未来方向
2001年07期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张华
“泰勒原理”作为课程领域的主导范式在西方世界盛行了近 30年。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特别是北美课程领域开始由“课程开发范式”转向“课程理解范式”。课程不再只被理解为纷繁杂陈的“学校材料” ,而被视作“符号表征”。从不同理论视域对课程符号进行理解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话语。不同话语之间通过“复杂的会话”而使课程领域不断走向自主 ,这预示着课程理论发展的未来方向
2001年07期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有宝华,张静
本文从如下几个层面探讨了综合课程的基本问题。第一 ,综合课程所含盖的主要内容包括整合的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直接经验 ,各种活动的内容、方式和规范 ,旨在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经验或素材 ,在整体背景和视野中形成的态度与情感。第二 ,综合课程作为一种课程模式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主要原则。第三 ,综合课程内容的组织主要通过以概念为中心、以主题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方法为中心和以模式为中心等方式进行。最后 ,本文围绕综合课程的内容结构问题指出在学校课程体系中 ,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内容综合的程度将渐次下降 ,而分化的程度将逐步增高
2001年07期 49-5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有宝华,张静
本文从如下几个层面探讨了综合课程的基本问题。第一 ,综合课程所含盖的主要内容包括整合的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直接经验 ,各种活动的内容、方式和规范 ,旨在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经验或素材 ,在整体背景和视野中形成的态度与情感。第二 ,综合课程作为一种课程模式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主要原则。第三 ,综合课程内容的组织主要通过以概念为中心、以主题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方法为中心和以模式为中心等方式进行。最后 ,本文围绕综合课程的内容结构问题指出在学校课程体系中 ,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内容综合的程度将渐次下降 ,而分化的程度将逐步增高
2001年07期 49-5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汪凌
本文首先对法国公民教育的主旨“教授公民资格”作了分析 ,然后探讨了其公民教育课程(ECJS)的目标和性质构思 ,指出此课程追求对自主公民的培养 ,这决定了其综合课程的性质。在此基础上 ,对ECJS课程的设计框架、教学大纲提倡的教学方法和评估进行介绍。文章的最后 ,选取了法国教学大纲陪同资料中的一个教案作了具体的案例呈示
2001年07期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汪凌
本文首先对法国公民教育的主旨“教授公民资格”作了分析 ,然后探讨了其公民教育课程(ECJS)的目标和性质构思 ,指出此课程追求对自主公民的培养 ,这决定了其综合课程的性质。在此基础上 ,对ECJS课程的设计框架、教学大纲提倡的教学方法和评估进行介绍。文章的最后 ,选取了法国教学大纲陪同资料中的一个教案作了具体的案例呈示
2001年07期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董建红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发计划署、儿童基金会、人口基金和世界银行共同发起的 2 0 0 0年全民教育评估活动历时两年之久 ( 1998— 2 0 0 0年 )。而围绕全民教育这一主题的讨论、研究和实践早在九十年代初就已全面展开。本文概括性地叙述了自 1990年实施至今的世界以及各地区全民教育的现状 ,指出已取得的成绩和依然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教育界对世界全民教育运动的各种思考 ,并展望了未来世界全民教育的基本走向
2001年07期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董建红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发计划署、儿童基金会、人口基金和世界银行共同发起的 2 0 0 0年全民教育评估活动历时两年之久 ( 1998— 2 0 0 0年 )。而围绕全民教育这一主题的讨论、研究和实践早在九十年代初就已全面展开。本文概括性地叙述了自 1990年实施至今的世界以及各地区全民教育的现状 ,指出已取得的成绩和依然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教育界对世界全民教育运动的各种思考 ,并展望了未来世界全民教育的基本走向
2001年07期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郑太年
社会的进步使得所有人的教育成为必要和可能 ,原本困难重重的有特殊需要者的教育在各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殊需要教育在其组织方式上经历着单独的组织到一体化的组织直至与“主流教育”融合成全纳教育的模式。全纳教育为有特殊需要者充分享受教育机会、促进社会融合提供了全新的实践方式。在全纳教育项目的实施中 ,遵循适当的原则、促进相关各方的合作是关乎其成败的关键因素
2001年07期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郑太年
社会的进步使得所有人的教育成为必要和可能 ,原本困难重重的有特殊需要者的教育在各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殊需要教育在其组织方式上经历着单独的组织到一体化的组织直至与“主流教育”融合成全纳教育的模式。全纳教育为有特殊需要者充分享受教育机会、促进社会融合提供了全新的实践方式。在全纳教育项目的实施中 ,遵循适当的原则、促进相关各方的合作是关乎其成败的关键因素
2001年07期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邓鲁萍
“俄罗斯联邦民族教育方针”(草案 )颁布以后 ,引起俄社会各界 ,尤其是教育界的热烈反响。为了抓住这一良好转机 ,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2 0 0 0年 1月 2 8日 ,俄罗斯政策咨询委员会就教育系统如何“巩固俄罗斯精神和智力后备军”问题召开了对策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政策咨询委员会主席、俄教育部部长、莫斯科大学校长、劳动和社会发展部副部长 ,以及科学和技术部副部长等。这些代表从不同角度阐发了自己对当前俄罗斯教育改革的看法 ,以及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建议和设想 ,对我们了解俄罗斯教育的进展情况很有裨益 ,因此笔者将他们的发言作了综合整理 ,并在他们的发言前加了小标题
2001年07期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邓鲁萍
“俄罗斯联邦民族教育方针”(草案 )颁布以后 ,引起俄社会各界 ,尤其是教育界的热烈反响。为了抓住这一良好转机 ,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2 0 0 0年 1月 2 8日 ,俄罗斯政策咨询委员会就教育系统如何“巩固俄罗斯精神和智力后备军”问题召开了对策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政策咨询委员会主席、俄教育部部长、莫斯科大学校长、劳动和社会发展部副部长 ,以及科学和技术部副部长等。这些代表从不同角度阐发了自己对当前俄罗斯教育改革的看法 ,以及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建议和设想 ,对我们了解俄罗斯教育的进展情况很有裨益 ,因此笔者将他们的发言作了综合整理 ,并在他们的发言前加了小标题
2001年07期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