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 普通中等教育构想(草案)(上)

    杜殿坤;

    苏联从1986年10月自一批革新者教师发表《合作教育学》的宣言性文章开始,正式掀起了一场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制度的改革的大讨论。近三年来,苏联不仅是教育界,而且是全社会都积极参与了这场大讨论。苏共中央倡导的公开性原则是这场讨论得以进行的保障。我们认为,教育改革离不开公开讨论,也离不开最高领导层的指引和协调。各个国家,概莫能外。这场教育改革大讨论经过了一个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过程,本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的轨迹,并将密切注视它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认为,苏联教改大讨论对我国教改不是没有借鉴意义的。我们主要以提供信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参与意识"。1988年3月,苏共中央和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撤销原苏联教育部、苏联中等和高等专业教育部(惯称高教部)、苏联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成立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新的国家教育委员会的领导班于由21人组成,Г·亚戈金任主任。受苏共中央政治局委托,国家教委组织一批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理论二作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讨论"基础学校"的关键问题。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制订作为连续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的普及中等教育构想的跨部门委员会",由50多人组成(革新者教师阿莫纳什维利、伊里英、沙塔洛夫等在内)。1988年8月,以苏联国家教委的名义,发表了《普通中等教育构想(草案)》、中等普通教育学校规程(草案),关于职业技术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区(市)教育委员会的构成等规程草案,提供全民讨论。与此同时,正在奉命改组的、据说是"奄奄一息的"苏联教育科学院,也组织了一个"工作小组",制订了同名的《普通中等教育构想(草案)》。这样,两个草案都提供社会公开讨论。据报道,赞成国家教委草案的人居多数,但赞成教科院草案的也有人在。这是三年来教改大辩论在更高层次上的继续。1988年12月,苏联将召开有5千名代表参加的"全苏教育工作者代表大会"。预计这次大会将有激烈的争论,也将做出决策性的抉择。届时,本刊将于1989年及时报道大会情况。由于杂志篇幅有限,我们将把大会的辩论、领导人讲话和正式文献编辑出书。华东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已编辑出版了《苏联关于教育思想的论争》一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与该书同样性质的两本续集已交出版社排印,将于近期开始征订。有些读者来信反映买不到该书,则请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说明所需这套丛书的数量,由我们替大家代订、代邮。阿莫纳什维利的"教育交响诗"——《孩子们,你们好!》等三部成名著作(主要谈小学教育问题),也已陆续发排,请感兴趣的读者依上与我们联系。本期杂志摘要译述(忠于原意,但不是直译)苏联国家教委的草案,是因为它集中反映了 "教育新思维",吸收并且升华了"合作教育学"派的思想体系。该草案也许会以某种文件的形式获得正式批准。但是我们宁可认为这是一篇有针对性、批判性、开放性、现实性、远景性的学术论文和政策构思,它本身就是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具有耐读性。固然,文中的某些提法,在我们看来,不是不容争议的;但正由于此,它才有启发性,才值得研究。我国教育受过苏联传统教育的深刻影响。他们提出的问题常常令我们深思。例如师生关系的强制性、服从性与合作精神的对立,对学生个性的禁锢与民主化的对立,标语口号式的德育与人道主义的教育主张的对立等等,莫不具有比较研究的必要。广而言之,苏联教育的"新思潮",放在国际教育发展的大潮流中来看,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也可以和有必要放眼世界教育(例如美国教育、日本教育、英国教育等等),广泛借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来思考我们的问题。我们不赞成硬搬外国的东西,但是我们也不赞成一听外国的事情就摇头的那种态度。《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总是我们自己的古训吧!至于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更是众所周知的。本文各部分和各小节的标题如下:总纲(一)苏联现在学校的问题;(二)学校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及自身的发展;(三)学校的民主化;(四)学校的人道化;学校教育体系的改革(五)普通教育学校的目的;(六)学校的结构;(七)教学教育过程的改革;(八)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九)教育的基础因素;(十)教育过程的人文化和人道化;(十一)学校的劳动因素;(十二)德育过程的民主化;(十三)学校德育的改革;学校更新的决定性条件(十四)国民教育管理的改革;(十五)教育的优先拨款和学校的财务独立性。(八)至(十五)将于本刊下期续完。

    1988年06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 教育学的人类学基础

    H·茨达齐尔;李其龙;

    <正> 在教育学思考中,从一开始起就十分重视对人的观察与认识了。对于教育目的问题,教育学理论始终以人的使命为依据;对于教育特性的探讨必须考虑到人所特有的学习方式;对于教育效果的判断取决于我们对遗传、环境作用和自我修养等产生的影响作出的衡量。教育学始终把人类学作为基础,其关系到对人的认识或者说关系到对人的完整的、有理论根据的见解。假如说19世纪教育学思考主要是从哲学与神学中,但也从系统

    1988年06期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 关于英国《教育改革法草案》的若干问题

    石伟平;

    <正> 目前在广泛讨论中的英国《教育改革法草案》,一旦在议会获得通过,将成为《1944年教育法》以来战后又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改革基本法,它将对今后英国教育的发展和变化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将就这个可望通过的教育大法的一些基本内容作进一步的介绍并对其将产生的影响略作展望。一、"全国性课程"的问题1.为什么要采用"全国性课题(NationalCurriculum)"?尽管在英国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办得很出

    1988年06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苏联教育科学院与苏联的教育改革

    孙文正;

    <正> 近两年来,苏联围绕教育改革问题在全国展开了一场大辩论。其中关于苏联教育科学院要不要取消的问题也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之一。那么,苏联教育科学院到底有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它在当前的苏联教育改革中都做了哪些工作,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苏联教育科学院代理院长И·兹维列夫最近在访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时所作的报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回答。现将其主要内容归纳如下,供参考。

    1988年06期 19-2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苏联的学校改革、技术经济现代化与职业培训

    弗里得里希·科巴特;陈国鹏;

    <正> 一、新经济策略与教育改革苏共中央总书纪戈尔巴乔夫1985年2月上台以来,苏联新领导开始对其经济政策作大刀阔斧的调整,这次调整以"加速社会经济发展"为总标题,其社会影响大大超越出狭义的经济范畴。1986年初苏共27大从党的角度正式确定的,并成为当时颁布的苏共党章新章程组成部分的经济策略新方向也以加快经济增长、"推进"生产过程包括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为目标。虽说这类措施早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就已

    1988年06期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 霍姆斯协会报告:明天的教师(下)

    范宁;

    <正> 三、不适于教师专业的制度对教师的录用传统、培训模式、以及学校工作条件,严重地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份不幸的"遗产"是由于美国一度为完成普及教育,用庞大的、年轻的、流动性大的教师队伍来配备中小学校所造成的。这些模式和传统形成了一种不景气的职业模式,教学被粗暴地贬为一种"不成其为专业"的行当。在这里,抱负和成就换不来更大的责任和自主权,也换不来更高的工资。这种状况再持续下去,就再也跟不上当代理智和社会现实的步伐。

    1988年06期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 现代学校教育与课程结构

    钟启泉;

    <正> 一课程编制所谓课程编制或课程设计(Curriculummaking,curriculum design),主要是指牵涉学校教育中的教育的媒体——教学内容、教育活动的组织和改善的方法与技术。从广义上说,包括了国家、社区和每所学校的课程组织——学校课程编订、实验实施及对其过程与成果的评价、改进。课程,不是各门科学知识的凑合。在近代初期的百科全书主义时代里,普及一切学问的综合性知识,以增进人类幸福的泛智主义(Pansophism),曾经是一个理想。其代

    1988年06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 教育成效测量理论的进一步探索

    冷志强;

    <正> 教育成果经济效验(简称教育成效,效验是教育之经济贡献中可计量部分)的测量,二十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注目,而生产函数则在测量中扮演着主要角色。本文力图通过对生产函数中各个因子的理论分析,对教育成效的测量作进一步探索。一、回顾20年代后期,科希-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K~αL~β中的变元有二个:劳动L和资本K。A和α、β一样为常数。当时,其重点并不在于技术进步,所以也就谈不上对教育

    1988年06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在终身教育范围内的师资培养(下)

    萨克逊迈埃尔;张可明;

    <正> 新的任务与能力上面几节主要讨论一些理论问题,因此仅仅介绍了一项比较广泛的计划的第一阶段,而没有涉及实际应用。从现在开始,宜就某些经验和实践作一叙述。但为了节约篇幅,我们只介绍某些考虑、方法和实践,而把已经普遍实施、在师资培养中的作用也已得到普遍承认的那些考虑、方法和实践暂搁一边。人们经常强调,有效率的教师在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格局和教学方法。因而,尽管有人认为,可以确定教师必备能力的共同基

    1988年06期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 一所平常的学校

    П·波洛热韦茨;朱佩荣;

    <正> 在这所学校里,教师不给学生打分数。家庭作业由学生们自己给自己选择。学生可以与教师辩论,他们不害怕当面直接向教师提意见,因为教师不是神,他们有时难免也会犯错误。有一次,全校购买飞机票,去西班牙旅行。这就是第比利斯乌申斯基第一实验学校。在教学楼的四楼是教学论实验室。心理科学博士Ш·A·阿莫纳什维利的工作日就是以象一个普通教师一样给孩子们上课开始的。一个学者,如果脱离学校,他就没有了实验室。这是阿莫纳什维利的一条铁的法规。因为对于一个学者来说,进行经常的教育实践,就如同外科手术对于外科医生所不可缺少一样。你没有从街头恶少的团伙中拯救出一个少年,就别写关于难教育儿童的学位论文。你还是去找别的什么题材去写你的学位论文吧。要知道,"没有儿童的"教育学

    1988年06期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 上海的日本人学校

    沈晓敏;

    <正> 在上海新沪闵路上有一座普通的四层楼房,一群生活在浦江之滨的日本儿童就在这儿聆听着关于故乡的传奇,感受着祖国的脉膊,吮吸着东方岛国上那个神秘民族的文化精髓。这就是上海日本总领事馆于1986年4月22日正式创办的上海日本人学校。这所学校虽然规模不大,但在异乡的土地上却显现了独特的风格。一、学校规模及办学条件上海日本人学校虽然建校不足两年,但它的前身"上海日本人补习学校"却有10年的历史了。开初,学生只有7名,所谓校舍,不过是领事馆的一间屋子,学生们每周就来学校上课一次。

    1988年06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柯蒂斯论学前教育的七大目标(下)

    刘莲兰;

    <正> 目标四:发展交流技能通过口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是人类独有的特性。它又是一种媒介。运用这一媒介,我们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观点。音乐、动作、戏剧和艺术也同样是我们与别人交流的方法,它们是通过运用非语言的形式和姿势与别人交流的。(一)通过语言发展交流能力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方式,而且是思考的工具。从很小的时候起,婴儿就试图用动作和有意识的声音与他的母亲及主要看护人交流,不久就有了口语。随着代词、介词和

    1988年06期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 弗洛伊德的师生关系

    洪丕熙;

    <正> (一)"您真的相信我这么高兴把我的一生埋没在您的影阴里吗?"作为本章标题的这句话,据弗洛伊德说,是阿德勒"当着维也纳那个小团体好些成员的面说的"。因此,弗洛伊德认为他"就有了公开谈谈有些人的个人工作动机的权利"。他说:"年轻人公然承认他有野心,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可以责备的。因为不管怎么看,野心总是人的工作动机之一。但是,即使在这样的动机主宰下,也应该避免英国人

    1988年06期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 教育经济学(辞目释义)(下)

    巴柳杰;

    <正> 五、对受教育人力的需求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受过教育的人力总是经济中最重要的投入之一。对于那些经常缺乏有形物资本的发展中国家,熟练劳动力的获得也许特别重要。由于人们认识到教育使工人的生产能力有所提高这一事实,也由于人们相信熟练劳动力不足成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障碍,从而导致了关于预测受过教育的人力需求问题的大量研究。

    1988年06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外国教育资料》1988年总目录

    <正>~~

    1988年06期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