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 美国基础教育纪实

    潘洪萱;

    <正> 一九八六年年底应美国联邦政府新闻总署的邀请,以国际访问者(International Vi-sitor)身份,到美国访问了一个月,期间曾访问了三所州的重点中学、一所专为印地安人开设的高级中学(学校归内政部民族司管,不属教育部门)、一所职业高中和三所小学(其中一所附有幼儿院、并实行双语种教育),同时,也访问了联邦政府、州、学区等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教育机构。现就印象较深的部分谈点情况与看法,供有兴趣的同志参考。美国实行6岁至16岁十二年级制的免费义务教育已有50年之久,目前美国约90%的

    1988年03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 把快乐的童年还给孩子们——推荐《快乐的教育》

    胡克英;

    本文是胡克英同志为阿莫纳什维利文集《快乐的教育》一书所写的序。文集由华东师范大学朱佩荣同志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即将出版。

    1988年03期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 面向未来的学校

    M·波斯特尼科夫;郝光;

    今天的国民教育制度需要改造——这一点是大家一致同意的。为了改善国民教育制度,近几年来做了不少事:只要回想一下改革普通教育学校的决定就可以想见。但是编辑部每天都收到大量的批评性意见,这说明离现实的变革还相差很远。国民教育制度也象我们生活的其他领域一样,需要采取革命的态度。因此,《文学报》再一次回到这个课题,将著名苏联数学家M·波斯特尼科夫的争鸣文章予以发表。

    1988年03期 16-1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先教自己

    杜殿坤;

    苏联《星火》杂志编者按语: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谢墓宁的名字属于一代杰出的革新家教师的行列。这批杰出人物是社会借助报刊和电视而令人惊喜地发现的。他们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出现并非偶然:M·П·谢季宁的探索,也象B·Φ·沙塔洛夫、E·H·伊利英、C·H·雷先科娃、Ш·A·阿莫纳什维利及其他教育能手的探索一样,创造了一种新的教育学——"合作的教育学"。它与多年来在社会知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关于怎样培养人的科学里为,烦琐哲学和呆读死记服务的那种"停滞的教育学"是针锋相对的。在这场戏剧性的冲突中,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学校——"快乐和光明的学校",它建立在儿童和成年人平等的基础之上,取代了那种苦坐教室的、压制儿童和教师个性的学校。哪一方将占上风呢?这是一个令人操心的问题。因为谢季宁的创造2000年的学校的实验已被关闭了许多年,他现在没有办学的"签证"。一年半以来,谢季宁在全国奔走,想找一个他能效力的地方。与此同时。抵毁这位革新家的思想和人格的做法并未停止……

    1988年03期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 目的:发展——卓越的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Л·赞科夫及其同事们坚定地说:目的是发展,而不仅仅是在初等学校的课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З·罗曼诺夫斯卡娅;朱佩荣;

    <正> 完全有意识的做梦。这是И·П·巴甫洛夫对感受周围世界和新事物无能的现象的一种说法。我觉得,用这句话来形容教育科学院是很恰当的。人们指责教科院科学脱离实践,没有提出从根本上改造学校的思想,它与苏联教育部和俄罗斯联邦教育部一起不理会这种脱离,看不到,并且也不接受建设性的思想,甚至也无视在教科院的一个研究所里提出的思想。教科院和教育部对能够使儿童快乐地学习、消除单纯追求百分率和留级现象的教育体系长期地保持缄默。这里我指的就是在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Л·赞科夫领导下

    1988年03期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 关于教材的若干问题与课题

    欢喜隆司;钟启泉;

    <正> (一)何谓教材教材,从其总体说是受学校教育内容所制约的。它源于实质性的科学、文化、艺术、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以计划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包括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活动在心理上和实践上主动地作为普通教养和专门教养的成份加以掌握的物质对象与观念对象。教学论的教材概念,包含下述要点:第一、作为学生的知识体系所计划的事实、概念、法则、理论。第二、同知识紧密相关,有助于各种能力与熟练的系统掌握、心理作业与实践作业的各种步骤、作业方式和技术。第三、知识体系同能力体系的密切结

    1988年03期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 问题教学——苏联当代教学论流派研究之一

    高文;

    <正> 四、设置问题情境的基本方式彼尔姆师范学院的伊利尼茨卡娅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实施问题教学的理论,她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一条作为重要的教学法原理的设置问题情境的基本途径: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这种以矛盾的冲突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解决,将成为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的动力。根据这一基本途径,伊利尼茨卡娅提出可通过下列方式设置问题情境:1)教师可通过当场试验或实验演示的

    1988年03期 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 “掌握学习”论的大师——这位七十三岁、服饰整肃的老学者毅然挑起破除成规,革新美国教育的担子

    P·钱斯;刘光年;

    <正> "你现在在干什么?"一位女朋友问我。我回答说:"我正在写一篇有关本杰明·布卢姆的文章。""呵,是他,那个摧毁美国教育的人。"她说道。他是摧毁美国教育的人吗?我们是否在谈论同一个人?她是否指那位芝加哥大学教育学荣誉教授、西北大学教育学教授和国际教育成绩评价协会的创建者之一?他的名字不是与最受欢迎的教育卓见,包括强调学生认真工作时间、教育目的和掌握学习等学说相联系的吗?她谈的是不是那位本杰明·布

    1988年03期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 胡森论均等的不相容性

    张人杰;

    <正> 当代著名教育学者托尔斯顿·胡森认为,在同一个"教育面前机会均等"的概念中,存在着某些不相容性。首先,从遗传学的观点着眼,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生而有之,况且,他们出生后最初几年里,是在遗传和社会地位方面都有所区别的父母的抚养下成长的,所以要实现教育面前机会均等极为困难。但是,关于这一问题,无论如何不要忘记,捍卫遗传学观点的心理学家的倾向是,立足于躯体的数据资料,从而概括出心理学的数据,即概括出构成行为的要素的。胡森强

    1988年03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斯腾伯格关于人类智力的研究

    刘育明;

    <正> 斯腾伯格(Robert J.Sternberg)是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曾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以及发展心理学分会颁发的BoydR.Mc Candless青年科学家奖。其主要著作有《人类智力手册》(1982),《人类智力心理学进展》(第一卷,1982,第二卷,1984,第三卷,1985.)《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角理论》(1984),《认知发展机制》(1984),《什么是智力》(1986),《智力的运用》(1986)。斯腾伯格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智力本质和智力测量,认知发展机制,智力开发,爱情(love)

    1988年03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对当代若干教育口号的反思

    威廉·哈尔;唐晓杰;熊川武;

    <正> 教育上的许多问题都是用口号表达的,即是用有助于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教育的某一运动上去的那种引人注目的语言来表达的。尽管有许多其它方式可以用来探讨当代的教育思想,但对于确定那些正在引起人们注意的鼓舞人心的论题来说,口号毕竟是一种有效方式。诚然,并不是所有的教育论述都采用了口号方式,但是大量的论述却采用了这种方式,而且也没有理由将口号完全消除。实际上,口号并非都是有害的,口号能以有效的方式引起人们对教育问题或教育目的的

    1988年03期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 为什么要了解弗洛伊德和他的学说

    洪丕熙;

    <正> 说起弗洛伊德,总要想到巴甫洛夫。巴甫洛夫从食欲出发,研究食物和伴同食物出现的信号及神经反射活动的关系。美国人因此请他讲学。他牵着一条狗,以实验的方式演示他的两个信号系统学说。美国人报以荣誉,称之为杰出的心理学家。而他,其实是俄罗斯帝国的医学博士。弗洛伊德从性欲出发,研究性的冲动、压抑和升华,与梦及其他无意识活动的关系。美国人因此也请他讲学。他说了个马的故事,请美国人体验他的性欲和无意识学说。美国人也报以荣誉,称之为杰出的心理

    1988年03期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 英国地方公立师范院校与英国师范教育(中)

    石伟平;

    <正> 三、地方公立师范院校的变革七十年代之后,英国师范教育体制经历了剧烈的变革。在这场改革中,地方公立师范院校作为英国师范教育中最活跃的元素,首当其冲,成了这场改革的重点。从宏观管理体制上来说,战后由于"地区师资培训织织"的成立而在地方师范院校与大学之间建立并得到加强的师资培训组织管理上的一体化,在七十年代又出现了新的分化:地方师范院校作为英国公立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组织和管理上与自治的大学脱离了关系。从师范教育基本结构上来说,长期以来以培养

    1988年03期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