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新;
<正> 近几十年来,特别是七十年代以后,国外涌现了许多对教育问题进行"综合化"、"系统化"、"整体化"、"一体化"研究的著作和论文。波兰学者I·马列茨基等人把现代科学整体化的过程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纵向整体化,就是科学与实践相接近,科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接近";另一类是"横向整体化,就是跨课题和跨学科的研究"。这种整体化研究的过程,同样可见于教育科学领域。在方法论上,人们力求从社会现象的综合性、整体性中认识教育现象,越来越广泛地采
1984年02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倪怡;
<正> 英国自七十年代后半叶以后,青少年学生们的学力低下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因此,提高教师的质量成了教育政策的中心课题。教育科学部从1980年开始,采取了提高入学条件、提高师范课程的措施,此后,一直在探讨师范课程的教育内容及许可制度的改革问题。1983年3月发表的政府白皮书《教员的质》,可以说是前年以来陆续发表的各种改革
1984年02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赵荣昌;
<正> 苏联《苏维埃教育学》杂志1983年第7期,发表了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苏联教育部教育学科教学法委员会主席A·И·比斯库诺夫题为《作为高师一门学科的教育史》一文,就现阶段苏联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史的教学和科研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现列几个小标题介绍如下:一、教育史在高师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说,未来教师的教育专业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在教育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大学生们在学习这门学科时,有可能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论去分析各个历史时期教育科学和学校发展的最重要的规律和趋势,理解某些教育思想和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揭示学校实践和教育理论与普通科学进步之间的
1984年02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倪怡;
<正> 日本的教育行政属"中央集权"型,但地方教育委员会不仅起上传下达的作用,更发挥着谋划和推动教育革新的职能。东京都教育委员会就是一例。它计划从1984年度开始的三年里,在十所试点学校实施五种新尝试。第一、初中、高中合作例如,初、高中教师互相观摩,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后,可以发挥各自的作用。初、高中学生一道开展网球、戏剧之类的俱乐部活动;远足、体育节、文化节等也彼此穿插参加,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特长和薄弱环节。
1984年02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朱佩荣;
<正> 党奉行的方针是:有计划地和全面地完善发达的社会主义,更充分地显示它的人道主义性质,进一步发挥人的创造积极性,这一方针向苏维埃学校提出了艰巨而又责任重大的任务。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物质生产、社会关系、精神文明——中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是我们时代的特点。科技革命正在愈益广泛地发展。经济正在实现向集约化发展的过渡。规模巨大的综合性社会经济发展
1984年02期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 钟启泉;
<正> 日本教育学者上田燕在他的《教学过程——其实证研究》(1965年)中提到这样一件事:在国语课的讲读过程中,当教学处于高潮时,儿童之间的讨论活跃,妙趣横生,而且每每出现对立的意见。然而审视一下课堂关系,总感到有点蹊跷,持一种意见的成员同赞成另一种意见的成员常常是相对稳定的。乍看"活泼"的背后,隐藏着"不自然"。他说,幸好在教学前夕,作过"交友关系"的调查。从调查结果看来,明白了,原来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原原本本地反映在教学过程的发言内容中去了。
1984年02期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 洪丕熙;
<正> "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影响人的行为",1952年,哈佛大学以这个课题组织讲习班。卡尔,罗杰斯(Carl Roers)在教学上"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引起讲习班组织者的兴趣,他们希望罗杰斯在这个班上论证这原则。同年4月,罗杰斯在一百多个有经验的教师面前作了"关于教和学的若干个人想法"这一讲演。第二天早晨,一位听众对他说:"您使我们好些人昨天晚上睡不着。"这就是有名的"罗杰斯挑战"。
1984年02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卡尔·罗杰斯;洪丕熙;
这是本书最短的一章,但是,如果以我的经验来判断,它又是最革命的一章。它产生时的境遇,对我是颇有趣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影响人的行为",哈佛大学以此为题组织讲习班,很早就邀我参加,我也早已接受。他们要求示范讲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也就是讲解我力求应用于教育的、那种以治疗原则为基础的教学。然而我觉得这要求太虚构,因此而试图在两个钟点里,帮助一群成年人提出他们自己的目的,回答他们所表露的需要,要满意,是难得的。我自己,根本不曾转过什么要作示范讲解的念头。就在那时,我按我的常规在冬令的学季上墨西哥。我在那里绘画、写作、摄影和埋头于索伦·凯尔可加德(soeren Kierkegaard)的著作。我为这个作家的真切努力折服,因他的名字而唤起的事物影响了我,我不再对之怀疑。归来的那天近了,我再也规避不了我的义务。我想到过去,在课堂上总是先提个极端个人的见解,而后试着理解和接受它在学生中激起的各色反应和情绪,以此发动有意义的讨论,往往成功。这回忆,陡然为我呈现对付我在哈佛那件任务的可能方法。这样,我就不考虑心理学家、教育家和那些小心过分的同事,只以最诚恳的态度指出我作教师(据这词在词典里的定义)和作学生的经验。我要极其朴实地指是我的体验,承认我若犯下某种错误,讨论将帮助我重新发现真理。也许这是我单方面的天真想法,但是就我的印象,我并没有准备过爆炸性的材料。总之,我想到的是:参加者是有文化的和惯于自我批评的教师,是因为对教育学上的各种讨论方法具有共同兴趣而连系在一起的。我就这样在哈佛讲习班上,他几分钟的工夫提出我在本章发挥的那个观点,接着就宣布讨论开始。我希望有所反应,但是没料到接踵而来的是一阵(口罗)嘈。情绪之强烈,给我的印象是我就参加者的职业攻击了他们,是我在说我自己都不会相信的事,如此等等。然而也有赞赏声不时飘过,悄悄怯怯地,无疑是出于体验过同样的感情而从来不敢提出的某位教师。这小组的成员,无疑已无一记得规划这次聚会的目的,就为示范性地讲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虽然,我还是希望每个参加者经过思考,终于理解他刚渡过的那样一种经验。大厅四角,提问纷起,也有以我为目标的攻击,对于这些,我不愿采取防御态势。我努力接受各种批评,同情参加者所体验到的愤怒和受剥夺的感情。我突出我所做的,无非指是若干极其个人的见解。我不要求,也不期望他们同意。一阵嘈嘈杂杂的讨论过去,参加者开始以逐渐增长的坦率阐述他们自己的、对于教育学上这一题材的真切反应,这是往往不同于我也有异于他人的一些反应。这是一次富于思考的聚会。要说参加者会有人忘记它,我是怀疑的。第二天早晨,我正要离开这座城市,却听到了最有意思的评论。有个参加者对我说:"您搞得好些人昨晚上睡不着!"这话的简短说明,我不想公开了。在一些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眼里,由于我的心理治疗见解,我早已是个有争议的人物。我无意在这张名单添上那些教育家的名字。然而讲稿已广泛散发在讲习班成员手里,于是若干年后,有两家杂志要我同意它们发表这讲稿。看了这冗长的历史回顾之后,对于讲稿本身,也许会微感失望。就我这方面说,我从来不认为它是革命的。虽然它今天仍说明我关于教育学的最深在的感情。
1984年02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卡尔·罗杰斯;洪丕熙;
戈达德学院座落在凡尔蒙的帕兰斐尔德,小小的一所实验学院,却在培养学生的努力之外经常组织讲座和讲习班,使教育工作者得以讨论各种重要问题。1958年2月,他们要我指导这样的一个讲习班,题目是"心理疗法在教育的应用",日程三天,排得满满的。美国东半部的教师和教育官员,特别是新英格兰的,踏着厚厚的积雪前来共渡这讲习期。我在这一讲演中试图重新提出我对教和学的看法,希望找到一条比哈佛那次讲演较少引起骚扰的道路,但又要尽可能不减少与治疗法途径的基本关联。本文就是这一讲演的结果……"以顾客为中心",就这种疗法的假设而为教学这个领域抽绎的意义来说,本文提出的方式,在我是最满意的一种。
1984年02期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 罗歇·吉罗;张人杰;
教学对形成个体的知识有多大的实际影响?教学对形成个体间学习成绩的差异有多大的实际影响?我们在这里介绍一种观点。这不是想贬低教学的作用,更不是否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而只是想给读者提供一些参考,使我们想问题的路子可以宽一些。
1984年02期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 成有信;
<正> 现代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作为现代教育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迄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了。在这近二百年的时间里,它们一直是随着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着的。特别是近三十多年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并对生产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对科学教育干部和生产工作者的科学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科毕业生已不能满足科学和生产对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需求,于是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和完善着,从而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就成了现代学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并成了我们进行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则主要谈谈现代学位制度。
1984年02期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 毛澹然;
<正> 美国的初级学院和社区学院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具有多种教学职能,正在完成传统的高等教育机构不能完成的任务,使美国的高等教育产生深刻的变化。美国总统的高等教育委员会和中学后教育委员会分别在1947年和1957年的各自报告中都强调指出,"这种类型的学院对国家的进步是必不可少的。"这充分说明美国政府对这类新型的高等学校非常重
1984年02期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 天野正治;钟铮;
<正> 家庭教育一瞥在伊塞隆市难忘的友人中间,有柯尼希一家。柯尼希是一个四十上下的中年职员。他的同龄夫人是一位典型的稳重、开朗的德国妇女。她,作为近年来在联邦德国也已不多的多子女家庭的主妇,担负着料理家务和管教子女的重任,是任劳任怨、一丝不苟的。长子劳尔夫是实科学校毕业生,16岁;长女克里斯蒂尔是文法中学二年级生,12岁;次女乌德是基础学校四年级生,10岁;三女
1984年02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