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传统文化School 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黄玉峰
摘要(Abstract):
学校各科教育都可渗透传统文化,但需"全息的浸润"。至于主阵地语文课,则应注意保持传统文化的整体性,可引导学生在博览基础上进行人物专题研究,以求"知人论世",择善而从,同时对本国文化保持温情与敬意。如此便可远离那些让学生思想贫乏、人格矮化、使人变得奴化愚昧或仅是为了牟利的"伪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KeyWords): 学校教育;传统文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黄玉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解放周末.“人”是怎么不见的——对话复旦附中特级教师黄玉峰[N].解放日报,2010-3-12.
- [2]周勇.黄玉峰:语文改革先锋的保守文化实验[J].上海教育,2012(13).
- [3]房怡金.披文入情,以文化人——著名特级教师黄玉峰文言文课例研究[J].中学语文,2013(31).
- [4]黄玉峰.说李白[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 [5]黄玉峰.说苏轼[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 [6]黄玉峰.人是怎么不见的[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 [7]黄玉峰.教学生活得像个“人”——我的大语文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 [8]黄玉峰.上课的学问[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5.
- [9]钱穆.国史新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