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2022, v.51;No.417(04) 33-44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芬兰“现象学习”的发展与启示——访“现象学习”的创建者科丝婷·罗卡(Kirsti Lonka)教授
Progress of Phenomenon-based Learning in Finland and Its Implications——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Kirsti Lonka

王奕婷,陈霜叶

摘要(Abstract):

芬兰多次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表现卓越,其高质量教育体系与教育卓越的原因一直受到全球关注。芬兰于2016年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了“现象学习”(PhBL),建立了有芬兰特色的跨学科素养和整合教学模式,被誉为芬兰教育的秘诀之一。赫尔辛基大学的科丝婷·罗卡教授是芬兰“现象学习”概念的重要创建者,对学生的现象学习与教师的现象教学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基于当前中国基础教育界对跨学科学习的课程改革需求,两位作者从罗卡教授自身的跨学科学术经历与概念创建过程出发,请罗卡教授就“现象学习”与“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的差异,现象学习的典型特征、持续时长、当前挑战、效果评估等进行深度阐述。她也就疫情期间教育新常态下的现象学习、写作在现象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医生培训之于现象教学教师培训的借鉴意义等问题,作出详细解释。此次访谈对于深入理解芬兰的现象学习有着正本清源的作用。同时,访谈者提出的写作问题与教师的跨学科培养也拓展了国内正在兴起的项目式学习和教师跨学科素养的视野边界,为即将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方案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KeyWords): 现象学习;教师教育;课程整合;写作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奕婷,陈霜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