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2022, v.51;No.414(01) 36-51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点亮不同教育之光?——康德与福柯关于启蒙概念的对立与和解
Light up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onflict and Reconciliation between Kant and Foucault on Conception of Enlightenment

李春影

摘要(Abstract):

西方思想界对“启蒙”概念的讨论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洞穴隐喻”的提出,而兴盛于17—18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直到20世纪后半叶仍然是被持续探讨的时代性话题。康德与福柯都曾就“何谓启蒙”这一问题发表各自的言论。康德认为启蒙即是通过理性批判摆脱人的不成熟状态,并且将理性视为行为的唯一法则;而福柯在回应康德时反对这种理性主义的立场,他强调诉诸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式的探索是一种理性神话的体现,人们对真理的追求过程无法摆脱权力的参与。二者的启蒙观念看似存在对垒,实则有共同的祛昧诉求。在教育学研究领域,他们二人的观念分歧主要体现为现代性与后现代的理性地位之争。晚近中西教育哲学学者,无论是高举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旗帜,他们对理性的认识也反映了这一看似对立的争论。固然,教育中后现代对理性的批判不应成为敌视理性的原因,理性视角也应与其他视角,包括非理性因素,共同成为人类精神转向的力量。若此,看似冲突的康德、福柯的启蒙概念,不仅可分进合击,更可相互含摄,以点亮教育之光。

关键词(KeyWords): 启蒙;教育;理性;康德;福柯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春影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