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2022, v.51;No.423(10) 12-18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论辩型教学在中国中小学课堂应用的挑战与前景——访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凯瑟琳·斯诺教授
The Challenges and Potentials of Implementing Argumentation Instruction in Chines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Classrooms——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Catherine Snow from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邓兹韵

摘要(Abstract):

本文通过采访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英语语言与语文教育专家、美国教育研究协会前会长凯瑟琳·斯诺教授,介绍了斯诺教授及其团队在论辩型教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探讨对中国中小学课堂的启示。论辩型教学是以讨论与辩论为核心的课堂组织形式,其开发是为青少年的词汇学习创造真实的使用情景,但它更独特的价值在于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专注参与度。论辩型教学可构成整堂课,也可与传统的讲解授课形式相结合;在长时间讲解中穿插的简短讨论依然有效。经培训,教师可运用方法与技巧,摆脱班级规模限制,令不同基础、背景、个性的学生皆有效参与互动。论辩型教学帮助学生成为更优秀的阅读者、思考者、写作者,从而有利于他们在标准化考试中获得成功。在开展初期,课堂讨论的话题最好设置为一个没有理想答案的两难困境。教师的角色需要从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同等的探索者。论辩型教学在各国的教育体制中有不同程度的基础,体现出在中国课堂中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KeyWords): 论辩型教学;语文;课堂参与;主动性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邓兹韵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