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应用题的叙事及其知识社会学性质The Narrative of Mathematics Word Problems and Its Characters of Knowledge Sociology
熊和平,方庆圆
摘要(Abstract):
应用题叙事是社会数理生活方式的镜像。应用题的人物关系及其话语特征表征了学生的数理生活语境与价值结构。应用题的编写机制、叙事门类与方式,折射了特定时期数学教育的目标与数学核心素养的话语体系,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教育学的基本母题。数学知识的社会建构主义,为解读应用题叙事的知识社会学性质提供了一种解释学框架。面向生活世界的应用题创作,需要容纳多样性生活价值指向,开放数理生活的阐释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切实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精神。
关键词(KeyWords): 应用题;叙事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知识社会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项目“学校物件的教育文化研究”(项目编号:BAA190229)
作者(Author): 熊和平,方庆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3][5][37] [美] 戴卫·赫尔曼.新叙事学[M].马海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49,179,4,5.
- [2] 武小鹏,张怡.“数学核心素养”内涵的再认识[J].上海教育科研,2018(7):16-20.
- [4][6][8] [美] 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M].陈永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5,前言14,前言14.
- [7][17] [法] 保尔·利科.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M].王文融,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90,47.
- [9] 樊岳红,魏屹东.数学:一种人类学现象——后期维特根斯坦数学哲学思想探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5):53-58.
- [10][13] 吕达.课程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6,61.
- [11][12][14][15] 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89,71,791,83.
- [16] [法] 多米尼克·拉波特.屎的历史[M].周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19-120.
- [18][21]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83,86.
- [19] 扈中平.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32.
- [20] 罗克华.数学·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S2):112+124.
- [22] 百度文库.小学数学应用题大全[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a7f159b1162ded630b1c 59eef8c75fbfc77d94c0.html,2017-10-10/2018-4-8.
- [23] 道客巴巴.初一上初中数学应用题100题练习与答案[EB/OL].http://www.doc88.com/p-0032379083472.html,2016-11-25/2018-3-28.
- [24] 百度文库.高三数学应用题精选[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63d97471ff4733687e 21af45b307e87100f6f854.html,2018-5-24/2018-6-10.
- [25] 蔡映霞.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渗透黄埔古港环境保护教育[J].科教下旬,2016(04):149-150.
- [26] [英] 保罗·欧内斯特.数学教育哲学[M].齐建华,张松枝,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4.
- [27][29] [美] 迈克尔·阿普尔.官方知识——保守时代的民主教育[M].曲囡囡,刘明堂,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1,124.
- [28][38] [法] 玛丽·杜里-柏拉,阿涅斯·冯·让丹.学校社会学[M].汪凌,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3,77.
- [30] Jablonka,E.Mathematical Literacy[A].Leman,S.Encyclopedia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C].Dordrecht:Springer,2015:75-105.
- [31] 黄友初.欧美数学素养教育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4(6):47-52.
- [32] 张奠宙,马文杰.简评“数学核心素养”[J].教育科学研究,2018(9):62-66.
- [33] 郑佳欣.高中数学应用题的特点与启示[J].科技经济导刊,2016(29):160.
- [34] 陈明兰.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108-112.
- [35] [美] 埃利奥特·艾斯纳.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M].李雁冰,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01.
- [36] 张艳丽.空无课程资源在教材中的缺失——基于课程社会学的视角[J].教学与管理,2013(30):84-86.
- [39] [英] 麦克·杨.知识与控制:教育社会学新探[M].谢维和,朱旭东,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04.
- [40] 郑毓信.数学哲学、数学方法论与数学教育哲学——兼论数学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3):72-77.
- (1)在改革开放前,阶级斗争是应用题叙事中的基本主题之一,比如“1.解放前,某工厂246名童工,被资本家害死229名,还剩下几名 2.解放军战士王大勇苦练杀敌本领,入伍时投弹成绩是35.2米,两个月后投弹成绩是63.2米,比入伍时远多少米?”(参见:叶沼.小学数学应用题[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2,9)。类似的应用题叙事主题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了。
- (2)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中小学的学科教育目标有三次较大的调整,分别是1952年《中学教育暂行规定》中的“双基”教学、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三维目标”,以及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核心素养”。
- (3)具体地说,数学素养是“个人在不同环境下制定、使用和解释数学的能力,包括数学地使用数学概念、程序、事实和工具来描述,解释和预测现象”,这是关于数学素养的最原始的定义(参见:OECD.PISA 2009 Assessment Framework:Key Competencies in Reading,Mathematics and Science[R].Paris:OECD Publishing,2010:292)。但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框架中的数学素养突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自由资本主义为价值导向的数理生活方式。
- (4)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应用题叙事中的“利率”“利润”“折扣”等不太常见,因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语义中,利润与剩余价值通常被诋毁成“肮脏的词汇”,被认为与阶级对抗与剥削有密切联系。90年代之后,随着新的经济生活方式的形成,这种情况渐渐消失了。21世纪以来,投资、出口与消费(住房、汽车等)成为GDP增长的三大主要方式。但当基础设施投资处于饱和状态,外贸出口遇阻的时候,应用题叙事也将转向国内刺激消费的主题。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数学应用题的应景性的教化功能。
- (5)美国课程论专家艾斯纳于1979年在其著作《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一书中首次提出“空无课程”(null-curriculum)的概念。照此逻辑,应用题教学中存在大量的“空无叙事”,即被编题者刻意回避的叙事主题及其相关的数理生活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