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视角下A-STEM学习空间设计A-STEM Learning Space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bodied Cognition Theory
陈忞
摘要(Abstract):
近年来,随着对传统制式化分科教育及其背后离身认知理论的反思,具身认知与跨学科融合教育模式日渐为人们所重视,从政府到各基层学校都展开了愈加广泛而具有针对性的尝试。但在实践过程中,囿于对具身认知原理理解的不足和相关规范文件更新的延迟,在教育教学理论与学习空间的创设之间形成了不可忽视的落差。本文籍由对具身认知及跨学科融合教育模式发展历史的梳理,结合现行建筑设计行业的实践经验,讨论了未来学习空间与教育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对未来创设符合具身学习需求的空间范式提供了可能的思想进路与设计原则。
关键词(KeyWords): A-STEM;具身认知;空间设计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陈忞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张良.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中课程知识观的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5-70.
- [2] 叶浩生.身体与学习: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J].教育研究,2015(4):104-115.
- [3] 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4.
- [4] [美] 爱德华·O.威尔逊.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M].毛盛贤,孙港波,刘晓君,刘耳,译.毛盛贤,校.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40.
- [5] 叶浩生.认知心理学:困境与转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3):42-47.
- [6][9][11] 叶浩生,麻彦坤,杨文登.身体与认知表征:见解与分歧[J].心理学报,2018(4):462-470.
- [7][8] 叶浩生.有关具身认知思潮的理论心理学思考[J].心理学报,2011(5):589-598
- [10][12] 韩冬,叶浩生.认知的身体依赖性:从符号加工到具身认知[J].心理学探索,2013(4):291-296.
- [13] 梁清华,刘小春,熊新贵.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防御方式的调查[C].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2007.
- [14] 张良.论具身认知理论的课程与教学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7-32.
- [15][19] 陈忞,陈珍国.A-STEM:跨学科融合教育价值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9(6):15-22.
- [16] 范文翔,赵瑞斌,张一春.美国STEAM教育的发展脉络、特点与主要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18(6):17-26.
- [17] Yakman,G.STE∑@M education:An Overview of Creating a Model of Integrative Education [EB/OL].http://steamedu.com/wp-content/uploads/2014/12/2008-PATT-Publication-STEAM.pdf,2010-8-7/2019-3-9.
- [18] 张志勇.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7n/2017_zl37/201708/t20170809_310862.html,2017-8-9/2019-3-7.
- [20] 肖菊梅,李如密.从“离身”到“具身”:课堂学习环境的新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56-60.
- [21] 王靖,陈卫东.具身认知理论及其对教学设计与技术的应用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2(3):88-93.
- [22] 王辞晓.具身认知的理论落地:技术支持下的情境交互[J].电化教育研究,2018(7):20-26.
- [23] Cepelewicz,J.To Make Sense of the Present,Brains May Predict the Future[EB/OL].https://www.quantamagzine.org/to-make-sense-of-the-present-brains-may-predict-the-future-20180710/,2018-7-10/2019-3-7.
- [24] 邹兰,何善亮.以具身认知理论指导小学科学教学——基于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相貌各异的我们》的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8(8):75-78.
- [25] 李莉莉.替代还是和解:论具身认知进路与标准认知科学之关系[J].哲学动态,2018(2):104-111.
- [26] 林林.教室空间布局中的生活化、个性化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7-9.
- [27] 关杨,严永红.改善学生亚健康的教室环境动态照明研究进展[J].照明工程学报,2019(30):19-23.
- [28] Stadler-Altmann U.Learning Environment:The Influence of School and Classroom Space on Education [A].Rubie-Davies,C.M.,Stephens,J.M.& Watson,P.The Routledg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of the Classroom[C].Abingdon:Routledge,2015:252-262.
- [29] 黄菁菁.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中小学教室学习空间的优化[J].教育导刊,2018(3):61-66.
- [30] 路红,张心园,韦文琦,刘毅.空间物理秩序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8(3):560-570.
- [31] 张亚珍,张宝辉,韩云霞.国内外智慧教室研究评论及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14(1):81-91.
- [32] 石鑫,张兴宇,邵金彪,江朝晖.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教室环境测控系统[J].物联网技术,2019(7):32-35.
- [33] 李玲静,汪存友.Knewton:学习分析支持下的自适应学习平台[J].成人教育,2019(7):29-34.
- [34] 郭炯,郑晓俊.基础教育领域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9):89-95.
- [35] 张伯邑,陈焱.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学习环境构建[J].教育信息技术,2018(4):41-43.
- [36] 郑旭东,王美倩.从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具身认知视角下学习环境构建的新系统观[J].电化教育研究,2016(1):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