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纪念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发表200周年
彭正梅,本纳
摘要(Abstract):
文章论述了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现代特性,即,其目的是培养启蒙哲学所主张的在"独立使用自己理性"的个体,就其手段而言,管理是为了自由、教育性教学是为了促进自我思考、训育是为了促进自我行动,文章最后指出了这种教育学思想对于正在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教育学的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普通教育学》;教育性教学;思想范围;理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彭正梅,本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 康德指出,他的批判哲学可以纠正仍未施行的初始的判断力的错误。他在给自己以前的学生的信中写道,他的学术生涯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天赋,形成他们的性格。头脑的训练是道德的前提。参见:Randall Curren ed.:A compan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published by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3. P.121.
- ① 1837年德国新国王接位以后决定撤销1819年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的宪法,哥廷根大学七名教授联名抗议国王这一行动。但当时身为哥廷根大学哲学学院的赫尔巴特虽反对国王的做法,却并未加入签名抗议者的行列,并在国王开除这七名教授后,又避免与他们来往。赫尔巴特后来指出,抗议不会有结果,只能给大学带来害处,他说,“评判德国的政治生活能做出什么样的改善,能改善多少,这不是我的事情。我只能说大学精神不能模仿政治生活,因为大学的本质在科学中。”(转引自《文集》卷一,第7-8页。)在赫尔巴特看来,学者足以自己的学术(科学研究)来影响社会、民生,若是汲汲于政治,还不如直接去搞政治。
- [1] 转引自,Wolfgang Brezinka.(1995) .Erziehungsziele,Erziehungsmittel,Erziehungserfolg.Beitraege zu einem System der Erziehungswissenschaft.Dritte Auflage,Ernst Reinhardt Verlag,Muenchen/Basel,S.5
- [2] Dietrich Benner.(2001) .Allgemeine Paedagogik: Eine systematisch-problemgeschichtliche Einfuehrung in die Grundstruktur paedagogischen Denkens und Handelns.Juventa Verlag Weinheim und Muenchen,59-92.
- [3] 梅因.古代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97
- [4] P.Zedler; E.Koenig(Hrsg.).Rekonstruktionen p?dagogischer Wissenschaftsgeschichte,S.44-45.
- [5] Norbert Hilgenheger.(1994) .J.F.Herbarts'Allgemeine P?dagogik'als praktische?berlegung.Eine argumentationsanalytische Interpretation,Dutz,Klaus D,S.230.
- [6] 李其龙等编.赫尔巴特文集.(下简称《文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187
- [7] [13] [18] [20] [24] [25] [26] [27] [31] [32] [34] [36] [37] [38] [39] [42] [43] [45] [9] [15] [20] [22] [26] [27] [29] [33] [34] [35] [37] [39] [40] [41] [42] [45] [46] 文集.卷三.187、 193、 24-25、 25-29、 64、 65、 217、 132、 60-62、 133、 133、 193、 130、 154-155、 155、 217-287、 38、 36-37、 359
- [8] (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6
- [9] [德]康德著.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启蒙.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2
- [10] Dietrich Benner,Die Paedagogik Herbarts,Juventa Verlag Weinheim u.Muenchen 1986 S.90.
- [11] http://www2,uni-jena.de/didaktik/(2005年5月7日)
- [12] 转引自: Randall Curren ed.(2003) .A compan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published by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P.121.
- [14] 论对世界之审美表述是教育的首要工作.文集.卷四,177
- [15] 康德.论教育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52
- [16] 文集.卷四,180
- [17]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332b-1333a.商务印书馆,1997
- [19] 黑格尔:法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88
- [21]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980a-981b10. 商务印书馆,1981;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 [22]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A/B 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 [23] 文集.卷一.86
- [28] 詹栋梁编著.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之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1979. 25-73
- [29] 张法琨选编.古希腊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2-46
- [33] 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 209
- [35] 一般实践哲学.文集.卷一,192
- [40] Dietrich Benner.Die Paedagogik Herbarts,Juventa Verlag Weinheim u.Muenchen 1986 S.119.
- [4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5
- [44] 转引自 Wolfgang Brezinka.(1995) .Erziehungsziele,Erziehungsmittel,Erziehungserfolg.Beitraege zu einem System der Erziehungswissenschaft.Dritte Auflage,Ernst Reinhardt Verlag,Muenchen/Basel,S.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