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地区课程史研究的进程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Research on Curriculum History in Taiwan Region
李茂森
摘要(Abstract):
在我国台湾地区,课程史研究已经成为当前课程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我国台湾地区课程史研究内容范围较为广泛,彰显了课程研究的历史意识、初步形成了研究的学术社群,以及亟待加强课程史研究内容的本土化和研究方法论的完善。借鉴台湾的经验,在今后我国大陆地区的课程史研究中,应着力于形成课程史研究的学术社群、增强课程史研究的解释力、拓展和深化课程史研究的内容、采用多元的课程史研究方法论等。
关键词(KeyWords): 课程史;课程研究;我国台湾地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茂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2][28]白亦方.课程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M].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3-24,7-8.
- [3][16][27]杨智颖.课程史研究的历史回顾及重要议题分析[J].课程与教学季刊,2006(2):105-115.
- [4]钟鸿铭.H.M.Kliebard的课程史研究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集刊,2004(1):91-118.
- [5][7]宋明娟.D.Tanner、L.Tanner与H.Kliebard的课程史研究观点解析[J].教育研究集刊,2007(4):1-32.
- [6]黄月美.Goodson课程史研究之批判论述分析[D].台北:台北师范学院,2004.
- [8]杨智颖.课程史研究观点与分析取径探析:以Kliebard和Goodson为例[M].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2008.
- [9]黄继仁.Joseph Schwab的课程史定位评议[J].课程与教学季刊,2005(4):19-33.
- [10]杨智颖.重新理解美国课程史中的社会效率[J].教育研究月刊,2014(2):35-48.
- [11]钟鸿铭.美国课程改革的历史辩证[J].课程与教学季刊,2005(4):1-18.
- [12]单文经,钟鸿铭.《二十六期年刊》在课程史上的意义[J].课程与教学季刊,2005(4):77-90.
- [13]吴书铭.我国乡土课程设科政策之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刊,2014(6):59-89.
- [14][24]周佩仪.全球化思潮冲击下的课程理论[J].课程与教学季刊,2008(2):27-50.
- [15]刘育忠.再思课程本质:以美国再概念化学派所引发的争论为线索[J].课程与教学季刊,2008(1):139-156.
- [17]王雅玄.英国课程研究发展:历史与文化取向之启示[J].国民教育研究学报,2009(22):1-23.
- [18]欧用生.我的课程之旅---台湾课程研究的典范转移[A].欧用生.课程研究新视野[C].台北:师大书苑,2010:217-238.
- [19]周淑卿,章五奇.由屠炳春口述史探究解严前小学社会科教科书的发展[J].教科书研究,2014(2):1-32.
- [20]杨智颖.为台湾课程领域的发展史研究另辟蹊径[J].教育研究与发展期刊,2011(2):1-26.
- [21][23]刘志军,王洪席.课程史研究:问题与展望[J].教育研究,2014(8):93-98.
- [22]任平,邓兰.不能忽视和懈怠的主题---课程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7(5):44-47.
- [25]甄晓兰,王立心.从中小学教科书发展评析我国百年课程政策之演变[J].课程与教学季刊,2012(4):73-100.
- [26]叶波.课程史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探析---基于对西方学者相关研究的文献梳理[J].教育科学研究,2013(12):25-29.
- [29]夏永庚,黄彦文.课程史研究的理论构想[J].全球教育展望,2013(3):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