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创新的主体关系与路径突破The Subject Relations and Path Breakthrough in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of Faculty Development
姜超
摘要(Abstract):
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创新存在政府主导和教师主导的"双重路径"。当前,这两条路径都面临"单主体"困境,主体间合作不足,无法有效实现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之间的平衡。为此,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创新需要由单主体单向度推进模式向多主体协作模式转变,以激发教师的学术生产力为目标,整合多重制度逻辑,最终实现制度环境的整体提升。在制度创新的实践中必须首先推进学术组织及学术职业的有序分化,以此为前提在高校层面实施组织变革,关照大学教师的整体发展、全面发展和整个制度体系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KeyWords): 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创新;主体;路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7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6JZD04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姜超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31]毛益民.制度逻辑冲突:场域约束与管理实践[J].广东社会科学,2014(6):211 220.
- [2]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名称及其确定与提升办法的暂行规定[Z].北京:国务院,1960.
- [3][23]毛亚庆,蔡宗模.建国以来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审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6):27 34.
- [4] Di Maggio,P. J.&Walter,W. P. The Iron Cage Revisited: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3(2):147 160.
- [5][7][美]W·理查德·斯科特.制度与组织——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M].姚伟,王黎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42,107.
- [6][12][30]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45,146,4.
- [8][15][17]吴艳茹.寻路——制度规约下的大学教师职业生涯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52,173,228.
- [9]李汉林,渠敬东.中国单位组织变迁过程中的失范效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4.
- [10]李路路,李汉林.中国的单位组织:资源、权力与交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95.
- [11]李琳琳.成为学者:大学教师学术工作的变革与坚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22.
- [13][14]许庆豫.高等教育制度创新模式:美国的案例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12):24 33.
- [16]赵敏.教师制度伦理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45.
- [18]张其志,刘范美,赖永凯,穆湘兰,张成林.教学型教授评聘调查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4):91 101+122 123.
- [19]博雅.北大激进变革[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3 4.
- [20][21]杨凤云.大学教师发展的制度规约与心理契约[J].现代教育科学,2012(1):18 21.
- [22][美]约翰·迈耶,布莱恩·罗恩.制度化的组织:作为神话和仪式的正式结构[A].张永宏.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9.
- [24][25]牛风蕊,沈红.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制度的变迁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5(5):74 79.
- [26]李斌琴.寻求合法性:我国大学趋同化机制解析——从重点大学政策说起[J].高教探索,2012(1):14 17.
- [27]苏永建,李冲.“双一流”背景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挑战与应对[J].教育发展研究,2017(1314):9 15.
- [28]Bledsoe, G. B. Faculty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Enhancing a National Resource[R].Washington,D.C.: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1991.
- [29]张德良,贾秀敏.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变迁与重建——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09(11):12 15.
- [32][美]沃尔特·W·鲍威尔,保罗·J·迪马吉奥.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 [33][法]埃哈尔·费埃德伯格.权力与规则——组织行动的动力[M].张月,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244.
- [34]Boyer,E. L.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J].Higher Education,1992(1):87 91.
- [35][美]诺思.制度与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4:92.
- [36]李小娃.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制度逻辑与理论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13(12):69 72.
- [37][39]杨朔镔,杨颖秀.“双一流”背景下大学院系治理现代化探论:自组织理论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8(5):40 47.
- [38]徐延宇.高校教师发展——基于美国高等教育的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0 25.
- [40]吴立保,谢安邦.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学教学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8(1):69 74+112.
- [41][42]王立.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研究:历史的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