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监测的发展性价值及其实现路径On the Developmental Value of Education Quality Monitoring and Its Implementation
伍远岳
摘要(Abstract):
近年来,国际大规模和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受到各国(经济体)的高度重视,对各国和地方的教育正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教育质量监测是一项价值负载的活动,体现着特定的教育意义和教育精神,而当前的教育质量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工具性监测的诸多流弊。发展性是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价值体现,教育质量监测应回归教育本真,实现发展性价值,具体表现为对现代教育价值观的回应与体现、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与重视、对监测对象差异的理解与尊重、对特殊需要个体的关怀与干预。为彰显教育质量监测的发展性,需要确立发展为本的监测价值观,彰显质量监测的教育性意义;需要形成“过程量”的质量观,兼顾过程性监测和对过程的监测;需要确保质量监测的系统性,建构促进发展的教育行为规范;需要关照质量监测对象的异质性,破解质量监测的同质性困境。
关键词(KeyWords): 教育质量监测;教育价值;发展性;教育性;异质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异质性研究”(项目编号:BHA170119)的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 伍远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陈慧娟,辛涛.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的演进与未来走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4):42-52.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2020-10-13/2021-10-28.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103/t20210317_520238.html,2021-03-01/2021-10-28.
- [4] 丁丽丽.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政策的价值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 [5] 杨晓江.教育评估的科学性与科学的教育评估[J].教育研究,2000(8):33-37.
- [6] 李伟,陈志新.论教育的终极目标与工具性目标[J].甘肃社会科学,2010(3):229-232.
- [7] 冯建军.工具性教育及其反思[J].江苏高教,1999(2):67-70.
- [8][24] 石中英.回归教育本体——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刍议[J].教育研究,2020(9):4-15.
- [9]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86.
- [10] 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2):1-7.
- [11] 王海涛,董玉雪,于晓丹,王益国.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价值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103-108.
- [12] [德]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韩水法,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003:95.
- [13] 冯建军.论教育质量及教育质量均衡[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6):1-6.
- [14][23] 檀慧玲,刘艳.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6(1):50-53.
- [15] [英]赫克尔,斯特林.可持续发展教育[M].王民,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94.
- [16] 郭元祥.论教育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生成性思维视域中的教育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5(9):3-8.
- [17] 贺来.辩证法与过程哲学的对话——科布教授访谈录[J].哲学动态,2005(9):38-42.
- [18] 刘莹.学业负担与中学生数学学科能力的关系研究——基于2015年Y县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的二次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34.
- [19] 李世雁,张建鑫.关系性——过程性原则的逻辑必然性[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10):121-125.
- [20] 曾茂林.机体哲学视野中合理生成的教育过程本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47-151.
- [21] 张曙光.过程性评价的哲学诠释[J].齐鲁学刊,2012(4):69-54.
- [22] 曲跃厚,王治河.走向一种后现代教育哲学——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J].哲学研究,2004(5):85-91.
- [2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南疆双语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6—2020)[EB/OL].http://www.xjedu.gov.cn/xjjyt/jyzt/syjx/zxgg/2016/100638.htm,2016-09-01/2021-10-28.
- [26] 廖伯琴,李晓岩,黄建毅,刘芮.我国民族地区理科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建构探索[J].全球教育展望,2006(5):30-39.
- [27] 李美娟,郝懿,王家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绩性别差异的元分析——基于大规模学业质量监测数据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9(11):34-42.
- [28]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Inclusion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and English Learners[EB/OL].http://nces.ed.gov/nationsreportcard/about/inclusion.asp,2022-01-31/2022-02-19.
-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005/t20200520_456751.html,2020-05-20/2021-10-28.
- [30] 王彦明.基础教育质量之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6):53-56.
- [31][37] 崔允漷.试论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06(3):1-4.
- [32] 金生鈜.大数据教育测评的规训隐忧——对教育工具化的哲学审视[J],教育研究,2019(8):33-41.
- [33] 田莉,吴刚平.生存论视野下的学生发展性评价[J].中国教育学刊,2008(9):28-30.
- [34] 刘凡丰.简论作为过程量的教育质量[J].教育评论,2001(6):32-34.
- [35] 徐建华,周跃良,殷玉新.过程本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的路径选择[J].教师教育研究,2020(1):8-13.
- [36] 伍远岳,周妍.必要与可能:中小学生学习过程质量监测——来自国际大规模教育评价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8(11):62-67.
- [38] 王雪.学业负担对小学生语文学科能力的影响水平研究——基于Y县2016年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的二次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 [39] Rutkowski,D.& Rutkowski,L.Measuring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in PISA:One Size might not Fit All[J].Research in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10(3):259-278..
- [40] 陈旭远,胡洪强.审视当前初中教育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9-94.
- [41] Bolt,S.E.& Thurlow,M.L..Fiv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Allowed Testing Accommodations in State Policy[J].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2004(3):141-152.
- [42] 李刚,辛涛.大型教育质量监测项目对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关注及其启示——以PISA、NAEP、NAPLAN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19(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