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2018, v.47;No.371(06) 67-77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可为与可不为:理论在教育质性研究中的作用及意义探讨
To Do and Not to Do: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ory in the Educational Qualitative Research

钟景迅,王青华

摘要(Abstract):

理论体系、观点或概念等对于教育质性研究"可为"体现在:它对质性研究具有启发和指导的作用,它可以深化质性研究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理解,有利于质性研究者能更好地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去开展研究,也有利于质性研究者能更深入、更有效率地开展研究;但它对教育质性研究却也"可不为":教育质性研究可借助理论,但并非一定要创设理论,因为这与研究者本身所具备的理论素养以及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有很大关系。教育质性研究如要达致创设某一理论观点或概念,就要坚持自下而上的理论建构思路,运用持续比较的资料搜集和分析逻辑,不断修正、反思理论形成过程,从教育实地调研的一手资料出发,构建出符合中国情境和特色的教育理论内容。

关键词(KeyWords): 理论;理论体系;教育质性研究;扎根理论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6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教育科研项目)“转型时期的教育公平理念及其实现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16GXJK033)的研究成果;;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SC)资助(学号:201706755019)

作者(Author): 钟景迅,王青华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