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的历史文化视野
李雁冰
摘要(Abstract):
科学与科学教育是一种文化,这意味着它们建基于文化心性、且关乎文化心性之完善。正是西方的"外延心性"孕育、催生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外延心性"有助于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问题解决的生活方式。而中国旨在追寻"生活真理"的"内容心性"又有助于现代科学技术找回失落的生活意义。我国科学教育在"西学东渐"以来425年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文化危机占去了大多数时光。而从危机中崛起是我国科学教育21世纪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KeyWords): 科学教育;文化心性;外延心性;内容心性;科学探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雁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刘纯、王扬宗编.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李约瑟难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论著选.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5
- [2] [3] [6] [7] [8] [9] [10] [11]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57. 31. 58. 31. 57. 58. 59. 57-58
- [4] 参阅牟宗三著.理则学.南京:江苏凤凰出版集团,2006. 25-28
- [5]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0-42
- [12] 胡塞尔著.王炳文译.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5
- [13] Gardner,H.,M.Csikszentmihalyi,& W.Damon.(2001) .Good Work:When Excellence and Ethics Meet.New York:Basic Books.
- [14] 转引自余英时著.方以智晚节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64-65
- [15]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书店,1985. 20. 转引自段治文著.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兴起(1919-1936)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2
- [16] 段治文著.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兴起(1919-1936)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1-16
- [17] 冯桂芬.校庐抗议.转引自段治文著.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兴起(1919-1936)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6
- [18] 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载.魏源集.北京:中华书局,1976. 转引自段治文著.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兴起(1919-1936)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6
- [20] 胡适著.科学与人生观.上海亚东图书馆.1923. 2-3. 转引自段治文著.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兴起(1919-1936)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74-75
- [21] 李华兴、吴嘉勋编.梁启超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11. 转引自段治文著.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兴起(1919-1936)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9
- [22] 参阅蔡铁权.我国近代科学教育的滥觞与演变.全球教育展望.2007. 6
- [23] 钱穆著.文化与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5
- [24] 大卫·杰弗里·史密斯.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4.